朱碩熿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端王朱碩熿(?—1630年1月24日[1]),唐順王朱宙栐之子。他在隆慶三年四月被封為世子,隆慶五年四月襲封唐王。萬曆年間,朱碩熿以勤學勵行,德孝著聞而被表彰為諸藩模範[2],又以捐銀救濟贫窮的宗室和士人而受到朝廷敕獎[3]後金崛起後,朱碩熿先後捐銀一萬二千六百兩助餉,為天下宗室諸藩最多,受到了朝廷的特別褒獎。[4]天啟六年十二月,朱碩熿再捐銀一萬兩以助三大殿復修,明熹宗特意下旨為其建坊旌表。[5]崇禎二年,朱碩熿去世[1]諡號唐端王,他的孫子朱聿鍵繼承為唐王。1645年,孫子朱聿鍵稱帝後,追尊朱碩熿為端皇帝[6]

家庭

[编辑]

王妃

[编辑]
  • 王妃苏氏,南阳县民人苏道忠之女,万历五年册封为王妃
  • 王妃魏氏,隆武元年追尊为端皇后[7],1645年追尊[6]
  • 妾吳氏[8]
  • 妾杨氏[9]
  • 妾徐氏

子女

[编辑]

[编辑]
  1. 唐裕王 朱器墭
  2. (夭折)
  3. (夭折)
  4. (夭折)
  5. 福山王 朱器塽
  6. 清源王 朱器埏
  7. 安陽王 朱器埈
  8. 寶慶王 朱器增
  9. 永興王 朱器培
  10. 永壽王 朱器圻
  11. 鄧王(德安王)朱器䵺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思文大纪》:「……崇祯二年二月,父为叔鸩,朕誓报仇。赖有司之持公,天启心于祖考念,请于烈庙,奉敕准封。本年十二月十二日,祖考亦薨,朕乃奉藩。……」,頁21-22,合1630年1月24日
  2. ^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三百八十一);「甲辰,先是河南撫按以唐王碩熿有賢行,為請旌異。禮部覆請,詔以王勤學勵行、德孝著聞,藩輔之光宜加表異,著齎敕旌獎,有司致賀,仍給坊扁為諸宗矜式。」
  3.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七十八);「唐王硕熿捐银赈贫宗、贫民及府县师生之贫者。撫按上其事,命撰敕獎之。」
  4.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六);「甲辰,先是各藩助餉,唐王碩熿前後捐助一萬二千六百兩,崇府六千七百一十兩,蜀府五千兩,沈府四千兩,韓府三千五百五十兩,秦府、晉府、周府、荊府、潞府、福府各三千兩,楚府、榮府、鄭府、魯府、衡府各二千兩,吉府、襄府、趙府、益府、德府、代府、肅府、慶府各一千兩,其餘慶成、靖江等及諸郡王各捐助有差,禮部請照例遣官齎敕褒諭,仍行文該布政司備辦彩幣羊酒行禮。唐府捐助獨多,宜特與坊,以彰朝廷褒禮親藩至意...」
  5. ^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九);「乙卯,先是唐王碩爌捐貲以助殿工,上賜敕褒嘉,仍命建坊旌表...」
  6. ^ 6.0 6.1 第一集·卷三十七 隆武即位詔. 歷代寶案. : 1198. 弘光主,朕親上尊號曰聖安皇帝,併於登極之日,上朕高、曾、祖、考尊謚曰:惠皇帝、惠皇后;順皇帝、順皇后;端皇帝、端皇后;宣皇帝、宣皇后。伸此尊親之典,盡朕孺慕之誠。臣民此後遵守,以恪崇秩。 
  7. ^ 南明史·卷二十六·列傳第二》
  8. ^ 南明史·卷二十七·列傳第三》
  9. ^ 《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年五月甲寅:唐王硕熿于万历十四年为其滥妾杨氏徐氏认罪,乞恩请补妾名于册,仍请所生二子名。蒙皇上准补赐名后,庶长子器墭得封为世子
前任:
父順王朱宙栐
明唐國國王
1569年─1630年
繼任:
朱聿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