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群玉(?—約862年),字文山,唐朝澧州(今湖南澧县)人。
性情旷逸[1],早年“幽沉江介,分托渔樵”[2],名氣遠播京城。[3]杜牧游澧州時,专访李群玉,並勸他參加科舉。後前往應考[4],終不第[5]。有诗才,風格“诗笔妍丽,才力遒健”[6]。會昌三年(843年),裴休任湖南觀察使,群玉前往投奔。裴休後來擔任宰相,更器重他[7],大中八年(854年)由裴休推薦,向宣宗献诗三百首,宣宗以其歌诗“异常高雅”,赐以“锦彩器物”,後授弘文馆校书郎[8]。曾考察過长沙窑[9]。但因不適應晚唐官場[10],大中十三年(859年)告归。晚年飘泊四海,患有嚴重消渴(糖尿病)。[11]咸通三年(862年)前後客死江西洪州。[12]昭宗光化三年(900年),經韦庄奏请,追赠为进士出身。[13]《全唐诗》录其诗263首。有一女,早夭。[14]
注釋
[编辑]- ^ 《唐才子传》称他“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
- ^ 《全唐文》卷793 載李群玉《進詩表》
- ^ 令狐绹《荐处士李群玉状》称他“苦心歌篇,屏迹林壑,佳句流传于众口, 芳声籍甚于一时”。
- ^ 杜牧《送李群玉赴举》:“故人别来面如雪,一榻拂云秋影中。玉白花红三百首,五陵谁唱与春风?”
- ^ 《全唐诗·李群玉小传》:“性旷逸,赴举一上而止,惟以吟咏自适。”又孫光憲在《北夢瑣言》卷六“李群玉輕薄事”亦載說“散逸不樂應舉,親友強之,一上而已”云云,意思是李群玉只考過一次,落第後就再沒應舉。但據方干《題贈李校書》詩曰:“名場失手一年年,月桂嘗攀到手邊”,明確指出李群玉赴舉應不止一次。
- ^ 《湖南通志·李群玉传》
- ^ 《新唐書》卷六十:“李群玉《後集五卷》”有小注:“裴休觀察湖南,厚延致之,及為相,以詩論薦,授校書郎。”
- ^ 《全唐文》卷七九三收有鄭處約撰《李群玉守弘文館校書郎制》;又周朴《弔李群玉》诗赞道:“群玉诗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归何处,穷有幽兰隔岸香。”
- ^ 李群玉《石渚》:“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 ^ 方干《過李群玉故居》詩有“訐直上書難遇主,銜冤下世未成翁”之句。
- ^ 李群玉在《辱綿州于中丞書信》中自注說自己“渴疾漸加,酒戶日減”,可知群玉長期患有嚴重的糖尿病。
- ^ 段成式有《哭李群玉》,段成式本人卒於咸通四年(863年)六月,李群玉卒年必不晚於此年。《太平廣記》卷四九八引《雲溪友議》卷六:“群玉題詩後二年,乃逝於洪井。”,並改洪井為洪州,據此,李群玉在大中十三年(859年)歸里,次年(860年)出遊長沙,在寫《題黃陵廟》詩後兩年死於洪州,卒年則為862年。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傅校笺》考定李群玉卒於咸通二年(861)。大中八年(854年)李群玉在《進詩表》講自己“年逾不惑”,剛過四十歲,其生年應在811年以後,聞一多《唐詩大繫》定為元和八年(813)出生,毛麗珠定為元和五年(810)出生,享年約五十三歲。更多說法詳見毛麗珠《李群玉詩歌探微》。
- ^ 《唐摭言》卷一〇《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条:“词人才子,时有遗贤,不沾一命于圣明,没作千年之恨骨。据臣所知,则有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温庭筠、刘德仁、陆逵、傅锡、平曾、贾岛、刘稚珪、罗邺、方干,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遍在词人之口,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伏望追赐进士及第,各赠补阙、拾遗。见存唯罗隐一人,亦乞特赐科名,录升三署。”
- ^ 李群玉:《傷小女癡兒》
參考書目
[编辑]- 毛麗珠:《李群玉詩歌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