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秋娘
李凑傅姆
元代周朗《杜秋图》卷中的杜秋娘画像
位號秋妃
出生791年
逝世大和九年(835年)以后
親屬
李锜
唐宪宗
著作
金缕衣

杜秋(生卒年不詳),資治通鑑杜仲陽[1],活躍於8世紀-9世紀間,後世多稱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2]人。

杜秋娘曾是歌妓,15歲時成了李錡妾侍元和二年(807年),李錡正式起兵造反。後來李錡造反失敗,杜秋被納入宮中。後受到唐憲宗寵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為兒子李湊傅姆。後來李湊被廢去漳王之位,杜秋賜歸故鄉。杜牧經過金陵時,看見她年老贫穷的景況,作了《杜秋娘詩》,其序簡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詩中附了一段注:「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錡常唱此辭。」並沒有說這首七絕是誰所作,但後世多歸入杜秋娘的作品,包括《唐詩三百首》。

注释

[编辑]
  1. ^ 資治通鑑第245卷
  2. ^ 《杜秋娘诗并序》说:“杜秋,金陵女也。”金陵本是唐代江宁县(今南京)的旧称,一名建康。但唐代江宁属润州(治地丹徒,今镇江),所以唐人往往也称润州为金陵。那么这里金陵究竟是哪里呢?《太平广记·李錡婢》以为是指“建康”即江宁,所以说“杜名秋,亦建康人也”。后来因而也有人说杜秋娘为建康人。但是《杜秋娘诗》开始是说“京江水清清,生女白如脂”,罗隐《金陵思古》诗说“杜秋在时花解语,杜秋死后花更繁……绮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海门”。京江、海门都在润州丹徒,并不在江宁。而且,虽然《太平广记·李錡婢》说杜秋娘与唐宣宗生母郑氏都是建康人,但《新唐书·后妃传下》明确说郑氏为丹阳人。显然,《太平广记·李錡婢》是误认金陵为建康,进而臆断杜秋娘为建康人。可见杜秋娘确实是润州人,并不是建康人。曾為唐憲宗之秋妃 (引自《乔长富:千古之谜杜秋娘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12-20.》)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