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华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3年10月24日) |
槟城人 Penangite (英文) Orang Pulau Pinang (馬來文) | |
---|---|
總人口 | |
694,200 占2017年槟城总人口的39.75%[1] | |
分佈地區 | |
| |
語言 | |
通用語:檳城福建話(閩南語泉漳話)、華語 官方語言:馬來語、英語 其他語言:廣府話、台山話、潮州話、 客家話、海南話、坦米爾語 | |
宗教信仰 | |
主要:佛教、道教、華人民間信仰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少數:興都教、回教遜尼派 | |
相关族群 | |
土生华人、中印混血儿、華巫混血兒、大馬華人、新加坡华人、印尼華人、海外华人、福建暹(Hokkien Siam)、美娘和阿旺(Mek dan Awang) |
檳城人(馬來語:Orang Pulau Pinang;英語:Penangite),亦稱庇能人,是指居住在馬來西亞檳城州之檳島及威省具有完全或部分華人血統(福建族、潮州族、客家族、廣府族、海南族等民族)的馬來西亞華人。截至2020年,檳城近45%的人口屬於華裔(族源可追溯至當今中國的任何族群),使華裔成為該州最大的族群。
多數的庇能人都是在18世紀至20世紀初從清代華南移民南洋尋找生計的華商、華工的移民者後裔。最早來到檳城的華人是來自福建省的泉漳民族,他們定居在由英國殖民者開埠的喬治市,並於當地馬來人通婚,是爲峇峇娘惹(馬來語:Peranakan;英語:Straits Chinese)。19世紀中葉,檳城首府喬治市是峇峇娘惹的主要社區,由於他們忠於英國王室,因而被海峽殖民地政府稱爲「King's Chinese」(國王的華民)。在英殖民統治下,更多華人來到檳城兩岸尋找生計,這些人被稱爲「新客」,以區別比他們更早來的海峽華人。
檳城是馬來亞唯一自獨立以來領導州政府的首席部長一直由華人擔任的州屬。周仰傑等知名人士都來自檳城,為提升該國的國際形像做出了巨大貢獻。
名稱
[编辑]檳城人作爲馬來西亞華人一員,在現代標準官話中自稱「華人」或是以自身的民族認同(例如:福建族、客家族或是潮州族等)自稱,這與其他地區的華人無異。福建話中,檳城華人自稱「唐儂」(白話字:Tn̂g-lâng),有時候也自稱「庇能儂」(白話字:Pī-né͘ng-lâng)
語言
[编辑]多數檳城華人都祖籍閩南(1957年佔檳城華人38%),他們從家鄉帶來的泉漳片閩南語,慢慢轉爲漳州腔,並大量從馬來語借詞,形成如今別具一格的閩南語海外變體「庇能福建話」(白話字:Pī-né͘ng Hok-kiàn-ōa),該語言也是檳城州各民族的通用語,影響範圍有整個北馬。在北馬地區不同形式的閩南語海外變體,統稱「北馬福建話」,有時檳城福建話就已經代表了北馬福建話。
根據2010年馬來西亞語言人口普查,高達63.9%的檳城庇能人人口以檳城福建話為母語。這個數字可能包括峇峇娘惹。 檳城第二大民族是潮州族(以潮州話為母語者),佔庇能人社群的17.8%,其次是廣府族(以粵語為母語者),佔8.3%。 檳城各地還有較小的客家族和海南族社區。
語言群 | 巴仙率(%) |
---|---|
福建話 | 63.9 |
潮州話 | 17.8 |
廣府話 | 8.3 |
客家話 | 5.2 |
海南話 (文昌話) | 1.5 |
其他 | 3.2 |
總計 | 100.0 |
另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Current Population Estimates 2017. Malaysian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7-07-14: 55.
外部链接
[编辑]
这是一篇關於馬來西亞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