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冢書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汲冢书,是中国西晋初年(280左右),在汲郡(今河南省衛輝市附近)出土的一批竹简的总称。
当时,汲郡的盗墓客不準(不,姓氏,音fōu[1][2][3])盗掘一座战国时期的魏国古墓(魏襄王或魏安釐王),发现了一批竹简。但不準本人并未意识到其价值,曾经点燃部分竹简,以作照明之用。[4]不久,当地政府得知古墓被盗,整理了散落竹简,共计十余车、七十五卷以上,全文约古字十余万言。[5]
经过荀勖、傅瓒、卫恒、束皙等人的整理,从竹简残片中发现了多种先秦著作,其中重要的有《竹书纪年》《琐语》《國語》《易经》《穆天子传》等。汲冢书中大部分内容至今已失传,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穆天子传》,至於《竹书纪年》《汲冢琐语》和《归藏易》只存有辑佚本,汲冢中出土的《周书》则与汉代流传的《逸周书》汇编在一起。
汲冢书的出土对现代学术的影响可以与郭店竹简相提并论。[6] 虽然汲冢书中大部分内容至今已失传,但修复工作中鉴定大量异体字、整理残缺竹简以及在当时文献中寻找相似之处的工作,重新激发了荀勖时人对古文字的兴趣,如吕忱在《说文解字》的基础上作《字林》,郭璞为《尔雅》《三苍》《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作注,张华作《博物志》,等等。
出土古籍
[编辑]以下按陳夢家《汲冢竹書考》考証排列。
- 史類
- 地理類
- 卜筮類
- 小說類
- 雜類
以上合計68篇,另有7篇簡書折壞,無法確認篇名,合計75篇。
《晋书·束皙传》原文记载
[编辑]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迁尚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