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战争 (1635年—1659年)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法西戰爭 | |||||||
---|---|---|---|---|---|---|---|
![]() 在沙丘戰役中的蒂雷納子爵 | |||||||
| |||||||
参战方 | |||||||
第一階段: 1635–1648年![]() ![]() ![]() 帕爾馬公國 (1635–1637) 第二階段: 1648–1659年 ![]() ![]() ![]() | 第一階段: 1635–1648年![]() ![]() 第二階段: 1648–1659年 ![]()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 ![]() ![]() ![]() ![]() ![]() ![]() | ![]() ![]() ![]() ![]() ![]() ![]() ![]() | ||||||
伤亡与损失 | |||||||
![]() | ![]() |
法西戰爭於1635年至1659年間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進行,雙方在不同時期都得到了不同盟友的支持。第一階段從1635年5月開始,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結束,被認為是三十年戰爭的相關衝突。第二階段持續到1659年,直到簽訂《比利牛斯條約》。
瑞典與神聖羅馬帝國尋求賠款之後,法國首相黎塞留向西班牙宣戰,因為法國領土被哈布斯堡王朝包圍,成為法國稱霸的最大障礙。這場衝突是法國對三十年戰爭的目標的延續,法軍很快入侵意大利北部,佔領西班牙哈布斯堡的領土,西班牙節節敗退。
西戰爭於1659年在《比利牛斯條約》的簽訂下結束,法國得到比利牛斯山脈,並稱霸歐洲。
註腳
[编辑]參考
[编辑]- ^ Ortiz, p. 95; 28.8萬人死亡或失蹤 (佔了所有入伍的西班牙軍隊的25%至30%,這項數據很可能被低估,因為有一些城鎮並沒有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