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名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4年10月17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7月11日) |
洋名泛指東亞人所取除本名以外用拉丁字母拼寫的名稱。[來源請求]一般分為另取和音譯兩種。
洋名包括英語人名,因為英文是最通行的第二語言兼國際語言,純粹源自英文的洋名並不多。
另取
[编辑]- 這些名字常源於西方神話神祇、王族、貴族、英雄、基督教人物等,所以純粹源於英語的英文名並不多。例如蜜雪兒(Michelle)、愛麗絲(Alice)本為法文名字,華爾特(Walter)本為德文名字,還有很多源自聖經的名字如米高(Michael)、約書亞(Joshua)、約瑟(Joseph)、大衛(David)、亞當(Adam)、伊利莎伯(Elizabeth)、瑪麗(Mary)等等來自希伯來文。
- 甚至有本來不作人名使用的單詞如「Fish(魚)」、「Rain(雨)」等,不過這種情況在英語國家也有出現,如「Kobe(神戶)」。
音譯
[编辑]由於東亞對外交流加強,而這些對外交流的人士不見得都熟悉英語,故也有大量人士使用自己本名的發音當英文名。除此之外,本國歷史人物的英文名也多用譯名。
中文名音譯
[编辑]中國大陸
[编辑]- 將中文名的漢語拼音去音調,姓和名各為一個單詞。如,「歐陽修」讀音「Ōuyáng Xiū」音譯英文名作「Ouyang Xiu」。
- 如果拼音中帶有「ü」的(如「Lü」、「Nü」),則其中的「ü」作「yu」(如「呂」作「Lyu」、「女」作「Nyu」)。如,「呂不韋」讀音「Lǚ Bùwéi」音譯英文名作「Lyu Buwei」(若情況容許也可能寫作「Lü Buwei」)。[1]
此譯法為中國大陸大部分人士所採用(少數民族除外),台灣自2009年起也有在推行此種譯法。
香港
[编辑]台灣
[编辑]- 台灣存在多種用於人名的漢語羅馬拼音系統標準,如華語的威妥瑪拼音、通用拼音及漢語拼音等,台語的台羅拼音、白話字等,客語的拼音等。如,「馬英九」可能作「Ma Ying-chiu」、「Ma Ying-jeou」、「Ma Ying-jiu」、「Ma Yingjiu」、「Ma Ing-kiu」等,端看個人喜好自由選擇。
日文名音譯
[编辑]- 根據日文名的日語讀音以任一式(平文式、训令式、日本式)的羅馬字寫出,姓和名各為一個單詞。如,「濱崎步(浜崎あゆみ)」讀音「はまさきあゆみ」音譯英文名可作「Hamasaki Ayumi」或「Ayumi Hamasaki」等,可以自行選擇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