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四世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5年2月13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8月14日) |
爱德华四世 Edward IV of England | |
---|---|
英格蘭國王 | |
統治 | 1461年-1470年 1471年-1483年 |
加冕 | 1461年3月4日 |
前任 | 亨利六世 |
繼任 | 愛德華五世 |
出生 | 法蘭西王國诺曼底鲁昂 | 1442年4月28日
逝世 | 1483年4月9日 英格蘭王國米德爾塞克斯西敏 | (40歲)
安葬 | 1483年4月18日 |
配偶 | 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
子嗣 | 约克的伊丽莎白 爱德华五世 约克公爵理查 |
王朝 | 約克王朝 |
父親 | 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 |
母親 | 塞西莉·內維爾 |
爱德华四世(英語: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玫瑰戰爭中約克家族的主要領導者。
即位
[编辑]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之子,出生於法國的魯昂。父亲理查於1460年在韋克菲爾德戰役战死后,愛德華四世成为约克派首领。1461年,在表親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內維爾支持下於莫蒂默斯克羅斯戰役打敗亨利六世,並於倫敦即位。亨利六世與皇后瑪格麗特逃亡到蘇格蘭。
第一次在位期間 (1461年-1470年)
[编辑]1467年–1470年間,愛德華四世和曾經是盟友而且權力強大的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造王者”之間的關係急劇惡化。到1469年,沃里克和愛德華嫉妒和善變的弟弟、他的女婿克拉倫斯公爵喬治結成同盟。他們組織了一支軍隊擊敗愛德華四世,沃里克處決了王后的父親理查·伍德維爾,而愛德華四世一度被囚禁,但是因為貴族們的支持,沃里克伯爵內維爾只好釋放愛德華四世。愛德華四世亦與沃里克伯爵及克拉倫斯公爵和解。
1470年,沃里克伯爵及克拉倫斯公爵再度叛變,被打敗後逃至法國。他們於法國與流亡中的亨利六世及王后瑪格麗特聯盟。最終愛德華四世因蒙塔古侯爵約翰·內維爾轉而支持他的兄弟沃里克伯爵而需要逃亡。愛德華和格洛斯特公爵理查逃亡至勃艮第。沃里克伯爵成功從法國侵入,他恢復亨利六世王位。同年10月,亨利六世在倫敦的街上作為復位的國王遊行,而愛德華和理查被宣佈為叛國者。
復位及第二次在位期間 (1471年-1483年)
[编辑]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Charles the Bold)支持愛德華。於1471年,他提供資金和軍隊發動對英格蘭的入侵。同年,克拉倫斯公爵喬治倒戈,再次得到兄長的寵信。愛德華在巴內特戰役擊敗沃里克伯爵及蒙塔古侯爵,二人皆在此役中陣亡。蘭開斯特的其餘部隊亦在蒂克斯伯里戰役被滅,蘭開斯特的王位繼承人愛德華王子被殺。亨利六世很快(1471年5月14日)亦在倫敦塔內被謀殺,蘭開斯特王朝告終,約克家族成功奪取王位。
克拉倫斯公爵喬治一度與愛德華四世修好,但是於1478年以叛國反對兄長愛德華四世的罪名受審,喬治被囚在倫敦塔中。定罪後,他在1478年2月18日被「秘密處決」,傳說他是在馬姆齊甜酒甕中被溺死。
1475年,愛德華四世打敗法國,簽下皮基尼條約。1482年,愛德華四世聯合蘇格蘭的奧爾巴尼公爵亞歷山大推翻國王詹姆斯三世,雖然其後詹姆斯三世因愛德華四世與奧爾巴尼公爵亞歷山大決裂而復位,但是蘇格蘭亦無力對抗英國。至此,愛德華四世的敵人只餘下流放中的亨利·都鐸。
1483年,愛德華四世病逝,遺命其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為攝政,扶助只有十二歲的兒子愛德華五世統治英國。
家庭
[编辑]祖先
[编辑]先祖 | |||||||||||||||||||||||||||||||||||||||||||||||||||||||||||||||||||||||||||||||||||||||||||||||||||||||||||||||||||||||||||||||||||||||||||||||||||||||||||||||||||||||||||||||||||||||||||||||||||||||||||||||||||||||||||||||||||||||||||||||||||||||||||||||||||||||||||||||||||||||||||||||||||||||||||||||||||||||||||||||||||||||||||||||||||||||||||||||||||||||||||||||||||||||||||||||||||||||||||||||||||||||||||||||||||||||||||||||||||||||||||||||||||||||||||||||||||||||||||||||||||||||||||||||||||||||
---|---|---|---|---|---|---|---|---|---|---|---|---|---|---|---|---|---|---|---|---|---|---|---|---|---|---|---|---|---|---|---|---|---|---|---|---|---|---|---|---|---|---|---|---|---|---|---|---|---|---|---|---|---|---|---|---|---|---|---|---|---|---|---|---|---|---|---|---|---|---|---|---|---|---|---|---|---|---|---|---|---|---|---|---|---|---|---|---|---|---|---|---|---|---|---|---|---|---|---|---|---|---|---|---|---|---|---|---|---|---|---|---|---|---|---|---|---|---|---|---|---|---|---|---|---|---|---|---|---|---|---|---|---|---|---|---|---|---|---|---|---|---|---|---|---|---|---|---|---|---|---|---|---|---|---|---|---|---|---|---|---|---|---|---|---|---|---|---|---|---|---|---|---|---|---|---|---|---|---|---|---|---|---|---|---|---|---|---|---|---|---|---|---|---|---|---|---|---|---|---|---|---|---|---|---|---|---|---|---|---|---|---|---|---|---|---|---|---|---|---|---|---|---|---|---|---|---|---|---|---|---|---|---|---|---|---|---|---|---|---|---|---|---|---|---|---|---|---|---|---|---|---|---|---|---|---|---|---|---|---|---|---|---|---|---|---|---|---|---|---|---|---|---|---|---|---|---|---|---|---|---|---|---|---|---|---|---|---|---|---|---|---|---|---|---|---|---|---|---|---|---|---|---|---|---|---|---|---|---|---|---|---|---|---|---|---|---|---|---|---|---|---|---|---|---|---|---|---|---|---|---|---|---|---|---|---|---|---|---|---|---|---|---|---|---|---|---|---|---|---|---|---|---|---|---|---|---|---|---|---|---|---|---|---|---|---|---|---|---|---|---|---|---|---|---|---|---|---|---|---|---|---|---|---|---|---|---|---|---|---|---|---|---|---|---|---|---|---|---|---|---|---|---|---|---|---|---|---|---|---|---|---|---|---|---|---|---|---|---|---|---|---|---|---|---|---|---|---|---|---|---|---|---|---|---|---|---|---|---|---|---|---|---|---|---|---|---|---|---|---|---|---|---|---|---|---|---|---|---|---|---|---|---|---|---|---|---|---|---|---|---|---|---|---|---|---|---|---|---|---|---|---|---|---|---|---|---|---|---|---|---|---|---|---|---|---|---|---|---|---|---|---|---|
|
子女
[编辑]他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Elizabeth Woodville)生有十個孩子,只有七個成年:
- 约克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York,亨利七世的王后 (1466年2月11日 - 1503年2月11日).
- 约克的玛丽(Mary of York) (1467年8月 - 1482年5月23日).
- 约克的塞西莉(Cecily of York) (1469年3月20日 - 1507年8月24日). 她第一任丈夫是约翰·韦尔斯子爵(John Welles, 1st Viscount Welles), 第二任丈夫是托马斯·Kymbe(Thomas Kymbe)
- 爱德华五世 (1470年11月4日 - 1483年?)
- 约克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York) (1472年4月10日 - 1472年12月11日)
- 约克公爵什鲁斯伯里的理查 (1473年8月17日 - 1483年?).
- 约克的安妮(Anne of York) (1475年11月2日 - 1511年11月23日. 丈夫托马斯·霍华德 (诺福克公爵)(Thomas Howard, 3rd Duke of Norfolk)
- 乔治George, 贝德福德公爵(Duke of Bedford) (1477年3月 - 1479年3月).
- 约克的凯瑟琳(Catherine of York) (1479年8月14日 - 1527年11月15日). 丈夫第一代德文伯爵威廉·考特尼
- 约克的布丽奇特(Bridget of York) (1480年11月10日 - 1517年), 她成为了一个修女
軼聞
[编辑]愛德華四世的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於亨利六世復辟、王夫失勢之際曾淪為政治犯,被逼淪落至教堂尋求政治庇護。
爱德华四世 金雀花王朝的分支 出生于:1442年4月28日逝世於:1483年4月9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亨利六世 | 英格蘭國王 愛爾蘭領主 自封法國國王 1461年-1470年 | 繼任: 亨利六世 |
英格蘭國王 愛爾蘭領主 自封法國國王 1471年-1483年 | 繼任: 愛德華五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