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神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瘟神,或稱疫病神,乃東亞民間信仰中的瘟疫之神,各地信仰的瘟神並不一致。中國大陸、朝鮮半島的瘟神以五福大帝最為著名,即: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等五神。台灣則以王爺信仰為主。如池王爺,溫王爺等等。台南南鯤鯓並沒有燒王船的祭典,東港東隆宮以燒王船的方式,象徵送走疫病。
概要
[编辑]瘟疫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又單稱為溫、瘟、或疫。古代因醫藥不發達,黎民百姓對於瘟疫恐懼至極,認為是鬼怪作祟,故崇祀瘟神。
中國大陸最早關於瘟鬼的記錄首見於緯書,《禮稽命征》云:「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一居江水,是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一居人宮室區隅,善驚人小兒,為小鬼。[1]」。宋朝高承《事物紀原》卷八引此亦記錄這三個疫鬼,稱為高陽之子。干寶《搜神記》卷五記載:「散騎侍郎王祐,疾困,與母辭訣。既而聞有通賓者,曰:『某郡某裏某人』。嘗為別駕,祐亦雅聞其姓字。有頃,奄然來至。曰:『……今年國家有大事,出三將軍,分佈徵發。吾等十餘人,為趙公明府參佐。……』祐知其鬼神。……初有妖書,云:『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莫知所在。祐病差,見此書,與所道趙公明合。」此故事記載三個散播疾病、取人魂魄的鬼王:有一個隱名,於二者為趙公明、鍾士季。
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協昌期》載建吉塚埋圓石文,提到主管地下塚中的五方神,有姓名者只趙公明一人,其餘四人皆不知其名。南北朝的《太上洞淵神咒經》卷十一曰:「又有劉元達、張元伯、趙公明、李公仲、史文業、鍾仕季、少都符,各將五傷鬼精二十五萬人,行瘟疫病。」這裡出現七個瘟神,五瘟使者之名已全具,只有鍾仕貴作鍾仕季,而且多出李公仲、少都符二人。後來道教燈儀之一的《正一殟司辟毒神燈儀》記載:「東方行瘟張使者,南方行瘟田使者,西方行瘟趙使者,北方行瘟史使者,中央行瘟鍾使者。」
南宋天心派道士路時中所撰《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三論述瘟神行瘟之源由和制瘟之法,云:「但今末世,時代澆薄,人心破壞,五情亂雜……東方青瘟鬼劉元達,木之精,領萬鬼行惡風之病;南方赤瘟鬼張元伯,火之精,領萬鬼行熱毒之病;西方白瘟鬼趙公明,金之精,領萬鬼行注氣之病;北方黑瘟鬼鍾士季,水之精,領萬鬼行惡毒之病;中央黃瘟鬼史文業,土之精,領萬鬼行惡瘡癰腫[2]。」接著,元朝成書、明朝略有增纂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又為五瘟神作傳:「昔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內,有五力士現於凌空三五丈,身披五色袍,各執一物:一人執杓子并罐子、一人持皮袋并劍、一人執扇、一人執鎚、一人執火壺。帝問太史居仁曰:『此何神?主何災福也?』張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上為五鬼,在地為五瘟。名五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如現之者,主國民有瘟疫之疾,此為天行時病也。』帝曰:『何以治之,而得免矣?』張居仁曰:『此行病者,乃天之降疾,無法而治之。』於是其年國人病死者甚眾。是時帝乃立祠,於六月二十七日,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青袍力士封為顯聖將軍,紅袍力士封為顯應將軍,白袍力士封為感應將軍,黑袍力士封為感成將軍,黃袍力士封為感威將軍。隋唐皆用五月五日祭之。後匡阜真人游至此祠,即收伏五瘟神為部將也。」
台灣的瘟神,泛以王爺千歲信仰為主。主要以池王爺,朱王爺,李王爺,吳王爺,范王爺等等。這些王爺雖然名字和背景故事不同,但他們都是五路瘟神,信徒尊稱其為五府千歲。相傳王爺們在世時都是高風亮節之輩,他們為解救眾生,乃飲鴆酒,並以毒藥塗身,以代世人受過。王爺不是散布疫病的使者,而是代世間萬民受罪的善神,並有受祭祀的地方英靈五十年成神的說法。台南南鯤鯓並沒有燒王船的迎王祭典,東港東隆宮以包含燒王船的迎王祭典儀式,象徵送走疫病。
信仰及祭祀
[编辑]為了去除疫病,有些地區在屋內掛鍾馗、牛頭天王的圖像作為護符[3]。也有一些送瘟神的儀式,如把一些物品象徵為瘟神放於紙船上,再把船放進河流、大海等送走。日本亦同,也有將人偶視為疫病神趕走的民俗行事[3]。
現今風行於閩東和福州的五福王爺信仰、閩南和臺灣的千歲信仰,如三年一度在屏東縣東港鎮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活動。日本有防止疫病神四散的「鎮花祭」、在道路境界招待疫病神,使其返回京都之外的「道饗祭」[4]。也有在村的境界繫上注連繩防止疫病神侵入的例子[3]。
此外,比叡山延曆寺的中興之祖元三大師(良源)化身為鬼驅除疫病神的傳說的「角大師」,通稱「厄除大師」,故元三大師以鬼之姿出現的護符(角大師)等咒法、咒具廣為人知[3][4]。
延伸意義
[编辑]後來延伸的意義為瘟疫本身,或形容引起麻煩、受嫌惡而被群眾敬而遠之的人物、事物[5]。
內部連結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書目
- 《台灣民間信仰論文集》,劉枝萬著,〈台灣研究叢刊〉,聯經出版,1983年。
- 《瘟神傳奇 : 曾文溪流域王船祭巡禮》,黃文博著,〈南瀛文化叢書〉,臺南縣文化中心,1992年,ISBN 9570008962。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