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夏尔·维尔纳夫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皮埃尔-夏尔·德·维尔纳夫 Pierre-Charles de Villeneuve | |
---|---|
出生 | 1763年12月31日 法國 瓦朗索勒 |
逝世 | 1806年4月22日 法國 雷恩 | (42歲)
国籍 | 法國 |
效命 | 法蘭西王國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
服役年份 | 1778–1805 |
军衔 | 海军上将 |
参与战争 |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战争 拿破仑战争 |
皮埃尔-夏尔-让-巴蒂斯特-西尔维斯特·德·维尔纳夫(法語:Pierre-Charles-Jean-Baptiste-Silvestre de Villeneuve,法语发音:[pjɛʁ ʃaʁl ʒɑ̃ batist silvɛstʁ də vilnœv];1763年12月31日—1806年4月22日),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法国海军将领,在特拉法加海战中指挥法国和西班牙舰队同霍雷肖·纳尔逊作战。
早年
[编辑]维尔纳夫于1763年出生于下阿尔卑斯省(今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省)瓦朗索勒,并于1778年加入法国海军。他作为海军少尉,同德·格拉斯的舰队一同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
虽然出身贵族世家,维尔纳夫却是法国大革命的同情者,他将自己的贵族头衔从姓名中除去,并在其他贵族军官被整肃之后得以继续为法国海军服役。他参加数场战役,并于1796年被提升为海军少将。
在1798年的尼罗河河口海战中,维尔纳夫负责指挥舰队后方;他的战舰是得以逃离战场的两艘法国舰船之一。在英国攻占马耳他岛时维尔纳夫被俘,但很快被释放。他被批评在尼罗河河口没有主动同英国交战,但拿破仑认为他只是“幸运”而已,因此他的生涯没有受到影响。
1804年,拿破仑命令时为海军中将,驻扎在土伦的维尔纳夫突破英国封锁,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英国海军,并由此促成对不列颠群岛的入侵。为转移英国防线,维尔纳夫应当驶向西印度群岛,会合西班牙舰队和来自布雷斯特的法国舰队,攻击英国在的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然后横跨大西洋,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英国舰队,并护卫驻扎在布洛涅的法国英格兰军团(Armée d'Angleterre)前往英格兰。
特拉法加海战
[编辑]战役序幕
[编辑]在1月出师未果后,维尔纳夫终于在1805年3月29日同11艘风帆战列舰驶离土伦。他躲开纳尔逊的封锁,于4月8日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并在英国舰队追赶之下横跨大西洋,但由于风势不佳,晚到一个月。维尔纳夫在马提尼克又等待一个月,但冈托姆中将的舰队没能赶到。于是,在法国方面的压力之下,维尔纳夫提前发动进攻,但只成功重夺马提尼克附近的堡垒钻石岩。6月7日,维尔纳夫听闻纳尔逊已经抵达安提瓜岛。6月8日,他的舰队前往拦截驶向英国并由巴巴多斯号和奈特利号护卫的15艘商船。两艘军舰得以逃脱,但剩余的商船全部被截获,货物总价值近五百万英镑。维尔纳夫派出海妖号护卫舰护送战利品前往瓜德罗普[2]。6月11日,维尔纳夫驶往欧洲,纳尔逊继续追逐。
7月22日,维尔纳夫同他的20艘风帆战列舰和7艘护卫舰经过西班牙西北的菲尼斯特雷角,进入比斯开湾,并遭遇由海军中将罗比特·卡尔德爵士指挥的15艘英国风帆战列舰舰队。此后的菲尼斯特雷角海战由于能见度不佳而战局混乱,但数量不占优的英国舰队得以隔断并俘获两艘西班牙战船。
此后两日,维尔纳夫一直追随撤退的英国舰队,但并不与之开战。此后他驶向拉科鲁尼亚,于8月1日抵达,收到按计划驶向布雷斯特和布洛涅的命令。然而或许是受到英国舰队主力仍然在比斯开湾的虚假情报影响,维尔纳夫不顾西班牙指挥官反对驶回加的斯,由此拿破仑入侵不列颠的计划已经无法完成。
战役
[编辑]在加的斯,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被纳尔逊封锁。9月,上级命令维尔纳夫开往那不勒斯并攻击英国在地中海的舰船,但他不愿意开动,并继续无视海军部的指令。
然而在10月中旬,维尔纳夫听闻拿破仑将派弗朗索瓦·艾蒂安·德·罗西利-梅斯罗取代他的指挥官位置,并将他召回巴黎进行问责(拿破仑在给海军部长的信中写到“维尔纳夫不具备指挥舰船的能力,决心不足,并没有勇气。”)。但在他的接替者到达之前,维尔纳夫下令于10月18日出发。
由于船员经验不足和其他困难,舰队花近两日才将所有34艘舰船驶出加的斯港。1805年10月21日,维尔纳夫听闻英国舰队的实力,于是驶回加的斯,但在特拉法加角被纳尔逊拦截。虽然寡不敌众,但纳尔逊仍然在特拉法加海战中取胜,并俘获维尔纳夫的旗舰及诸多法国和西班牙舰船。
战后和逝世
[编辑]英国将维尔纳夫送往英格兰,但给予他假释;在这段时间内,他居住在汉普郡的毕晓普斯沃尔瑟姆,并被允许参加纳尔逊的葬礼。1805年年末,他被释放回到法国,试图重新为军队服役,但没有得到答覆。1806年4月22日,维尔纳夫被发现死在雷恩的家园酒店内,左肺部中六刀,心脏中一刀[3]。死因被判定为自杀[4]。他的死亡和死因的判定被英国媒体广为嘲讽,许多人怀疑是拿破仑秘密下令处死维尔纳夫[5]。
参考资料
[编辑]- ^ VILLENEUVE, Pierre-Charles de, (1763-1806), vice-amiral. [2014-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James (1837), Vol. 3, p.351.
- ^ A.V., Mort de l'Amiral Villeneuve, Revue Française, 1835. [21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30).
- ^ Pierre-Charles Villeneuve (1763-1806). [10 April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7).
- ^ Adkins, Roy (2005), Trafalgar: The Biography of a Battle, (Page 323) Abacus, ISBN 978-0-349-11632-7
参考文献
[编辑]- James, William. The Naval History of Great Britain, from the Declaration of War by France in 1793, to the Accession of George IV.. R. Bentley.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