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水胡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盧水胡,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居住在今天甘肅河西走廊一帶,也被稱為河西胡。原隸屬於匈奴,隨著南匈奴親附漢朝,居住在張掖一帶的居民,因為當地有盧水流過,被漢族稱為盧水胡。中國史書經常將他們歸類為雜胡之一,現已漢化消失。

地理分布

[编辑]

盧水源出祁連山,流經張掖,注入額濟納河。根據《讀史方輿紀要》,在張掖鎮東南,有沮渠川,因為沮渠蒙遜在此居住而得名,即盧水[1][2]

歷史

[编辑]

河西酒泉郡一帶原是月氏的居處,在月氏被匈奴擊破後,一部份的族人遷至蔥嶺以西,稱大月氏。留在原地的族人,居住在西平張掖一帶,與羌人雜居,稱小月氏[3]。盧水胡可能是小月氏的後裔,但是因為居地在此地的胡人都被通稱為盧水胡,因此盧水胡並不只是單指小月氏這支,也包括其他等族人[4]

在被匈奴擊敗後,此地由匈奴右賢王管理,曾成為匈奴休屠王渾邪王的領地。漢朝擊敗匈奴後,將此地置郡,稱酒泉郡休屠王渾邪王後來親附中國,其部眾仍居於北方八郡,其中包括河西之地,為南匈奴的前身。

盧水胡由匈奴沮渠王控制,也受護羌校尉、涼州刺吏等人控制。東漢初年,竇固曾徵召盧水胡攻打北匈奴[4]。東漢年間,盧水胡也曾數次反叛。

五胡十六國時期,盧水胡領袖沮渠蒙遜起兵,建立北凉[5]

445年,蓋吳在杏城起義,反抗北魏。《魏書》稱其為盧水胡[6],《南齊書》稱其為羯胡[7][8]。但不確定蓋吳與石勒部落間的關連。

現代考證

[编辑]

陳寅恪認為,盧水胡因地得名,非特定種族[9]

周一良認為盧水胡為月氏支派[10]唐長孺認為周一良的說法有可能,但可視盧水胡為匈奴別部[11]

註釋

[编辑]
  1. ^ 《讀史方輿紀要》卷63:「沮渠蒙遜世居張掖臨松盧水,即此川矣。後人因謂之沮渠川。」
  2. ^ 《後漢書》卷23〈竇融列傳〉楊家駱案:「湟水東經臨羌縣故城北,又東盧溪水注之,水出西南盧川,即其地也。」
  3. ^ 《水經注》卷2:「《十三州志》曰:『西平、張掖之間大月氏之別,小月氏之國。』范曄《後漢書》曰:『湟中月氏胡者,其王爲匈奴所殺,餘種分散,西踰蔥嶺,其弱者南入山,從羌居止,故受小月氏之名也。』」
  4. ^ 4.0 4.1 《後漢書》卷23〈竇融列傳〉:「固與忠率酒泉、敦煌、張掖甲卒及盧水羌胡,萬二千騎出酒泉塞。」
  5. ^ 《晉書》卷129〈沮渠蒙遜載記〉:「沮渠蒙遜,臨松盧水胡人也。其先世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為氏焉。」
  6. ^ 《魏書》〈世祖紀〉下:「九月,盧水胡蓋吳聚眾反於杏城。」
  7. ^ 《南齊書》卷57〈魏虜傳〉:「初,佛狸討羯胡於長安,殺道人且盡。及元嘉南寇,獲道人,以鐵籠盛之。後佛狸感惡疾,自是敬畏佛教,立塔寺浮圖。」
  8. ^ 《魏書》〈釋老志〉:「會蓋吳反杏城,關中騷動,帝乃西伐,至於長安。……詔誅長安沙門,焚破佛像,敕留台下四方,令一依長安行事。」
  9. ^ 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頁96-98。
  10. ^ 周一良〈北朝的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收入《魏晉南北朝史論》(北京:中華書局,1963),頁117-176
  11. ^ 唐長孺〈魏晉雜胡考〉,頁4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