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閣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秘閣,是中國宮廷藏書之處,自晉、南朝宋至隋、唐,皆設有秘閣藏書,宋沿唐制設三館,改弘文館為昭文館。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新建昭文館集賢院史館等三館收藏圖籍,總名為崇文院,通稱閣職。端拱元年(988年)又於崇文院中堂設秘閣,選三館善本圖書及書畫等入藏,藏書最為完備。淳化元年(990年)擴建秘閣,於淳化三年(992年)建成,宋太宗御題匾額“秘閣”,設直秘閣、秘閣校理等官管理秘閣事務,李至奉命兼秘书监,总秘阁书籍。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下诏向全国征集三馆所少图书,献一卷,给千钱,献三百卷以上给出身。又令三馆抄写二套,一套放置禁中龙图阁,一置后苑之太清楼。后宮中失火,延燒到崇文院與秘閣,其中藏書多有焚燬。于是出禁中本,重新校勘、校理,恢復秘閣藏书,至仁宗時,秘閣归属秘书省管理,藏書已達15785卷。

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命翰林學士張觀李淑宋祁等校定整理三館與秘閣藏書,去蕪存菁、刊其訛舛,編成書目,賜名「崇文總目」,歷七年至慶曆元年七月成書,慶曆元年(1041年)十二月,翰林學士王堯臣王洙歐陽脩等上「新崇文總目」六十卷,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家書目(已殘缺)。宋朝崇文三館和秘閣曾多次失火,補缺端靠「崇文總目」。據江辟疆「目錄學研究」統計,宋代官修藏書目錄達15種左右,遠勝於其他朝代。徽宗時因三館書多遺缺,募員繕寫一式三份,一份藏於宣和殿,一份藏於太清樓,一份藏於秘閣。靖康之變時,金兵攻陷汴梁(今開封),宣和館閣藏書與二帝皆被劫送北都。康王赵构南渡在临安即位后,下诏搜求各地藏书,重建秘阁。

參考資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