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童年往事 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侯孝賢 |
监制 | 許新枝 |
制片 | 徐國良、陳文森 |
编剧 | 朱天文 侯孝賢 |
主演 | 田豐 梅芳 唐如韞 蕭艾 游安順 辛樹芬 |
配乐 | 吳楚楚 |
摄影 | 李屏賓 |
剪辑 | 王其洋 |
制片商 | 中央電影公司 |
片长 | 137 分鐘 |
产地 | 臺灣 |
语言 | 華語 客語 台語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臺灣:
英屬香港:1986年4月24日[2] 日本:1988年12月14日 澳大利亞:1989年2月2日 葡萄牙:1991年5月31日 瑞典:1991年10月11日 法國:1999年4月28日 |
发行商 | 中央電影公司 |
预算 | $8,000,000 |
票房 | $8,000,000[3] 英屬香港:HK $765,274.00 |
《童年往事》(英語: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由侯孝賢導演,於1985年上映的臺灣電影。
劇情概述
[编辑]故事描寫一家族的悲歡喜樂,面臨生老病死之泰然的豁達態度,透露出台灣人敦厚本質,以及對生命成長的關懷,亦屬於一個時代的特殊記憶。此電影以侯孝賢導演童年至大學聯考前之回憶自述為背景主軸,自傳性色彩強烈。主角居所主要在嘉義市嘉義舊監獄旁的宿舍區取景,從這處充滿日式風格的建築群,構築出那個年代台灣社會民眾的集體回憶[4][5]。
拍片緣起
[编辑]侯孝賢指出,此前執導《風櫃來的人》多參考自身經驗,《冬冬的假期》則多是編劇朱天文的經驗。從中也藉此了解別人的家庭、成長背景與自己的不同,也會對自己家庭了解更透徹,才決定拍自己的自傳《童年往事》。[6]
侯孝賢說明,例如拍《冬冬的假期》就注意到朱天文外祖父的摩托車、時鐘都有40、50年,還有手搖唱片機,除了顯示前人珍惜物品,也表現出長久、穩定地生活在台灣,跟侯孝賢家庭就相當不同,因為從大陸來台的侯父以為只是短期在台灣工作、隨時要離開,「這種疑慮跟不安,你不自覺地會受到影響。」[6]
人物角色
[编辑]角色名稱 | 演員 | 備註 |
---|---|---|
何分明 | 田豐 | 孝炎的父親 |
梅芳 | 孝炎的母親 | |
唐如韞 | 孝炎的祖母 | |
何蕙蘭 | 蕭艾 | 孝炎的大姊 |
何孝炎/阿孝(童年) | ||
何孝炎/阿孝(青少年,就讀省立鳳中時期) | 游安順 | |
吳素瑩 | ||
陳淑芳 | ||
吳淑梅 | 辛樹芬 | 孝炎心儀的對象,雄女學生 |
獎項
[编辑]- 第22届金馬獎 (1985年)
獎項 | 入圍者 | 結果 |
最佳劇情片 | 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提名 |
最佳導演 | 侯孝賢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 | 唐如韞 | 獲獎 |
最佳原著劇本 | 侯孝賢、朱天文 | 獲獎 |
最佳原著音樂 | 吳楚楚 | 提名 |
最佳錄音 | 忻江盛 | 提名 |
最佳攝影 | 陳懷恩 | 提名 |
- 「年度十大華語片」
- 「評審委員特別獎」
- 「國際影評協人聯盟特別獎」
- 「特別榮譽獎」
- 「非歐美電影獎」
- 「特別獎」
軼事
[编辑]台灣導演侯孝賢依據本身的成長記憶寫成,故此本片有很濃厚的自傳意味。侯導演原先拍攝主角高中時期的場景時曾向其母校省鳳中申請拍攝許可,但遭拒絕,故後來電影中關於省鳳中的所有校內場景皆是在其他學校校園(主要為高雄中學)所攝得。
參考資料
[编辑]- 第二十二屆金馬獎得獎名單
- 童年往事,〈國立中央大學〉
- 童年往事 \ 從懵懂至成長,〈台灣咁仔店〉
- A Time To Live , A Time To Die(童年往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張世倫,2001年,《台灣「新電影」論述形構之歷史分析(1965~2000)》,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 胡清輝,2005年2月26日,《華語電影參加國際影展得獎紀錄、重要回顧展(1982~2003)》,〈台灣電影資料庫〉
備註
[编辑]- ^ 侯孝賢:台灣電影的「一個噩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網〉
- ^ 香港電影票房 1986 〔華語電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電影票房全紀錄〉
- ^ 包含國內得獎所頒發的獎金。
- ^ 冰冷鐵幕新風貌 嘉義舊監人文之旅[永久失效連結],〈中正報〉
- ^ 嘉義舊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
- ^ 6.0 6.1 法國紀錄片《Portrait of Hou Hsiao-Hsien(侯孝賢畫像)》.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