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大学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也纳大学
Universität Wien(德文)
University of Vienna(英文)
Alma Mater Rudolphina Vindobonensis(拉丁文)
校徽
创办时间1365年,​659年前​(1365
学校类型公立大学
预算€544百万[1]
校长Sebastian Schütze[2]
行政人員3,106
教师人數6,765
学生人數91,715(约60%女性)[3]
本科生人數66,280
研究生人數16,490
博士生人數8,945
校址 奥地利
Wien维也纳
维也纳大学主楼

48°12′47″N 16°21′35″E / 48.21306°N 16.35972°E / 48.21306; 16.35972
校區城区
代表色蓝色白色  
隶属欧洲大学联盟
欧洲首都大学联盟
欧洲研究型大学协会
欧洲大学基金会
網站www.univie.ac.at/en
位置
地图

維也納大學(德語:Universität Wien)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始建于1365年,是德语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大学奥地利乃至整个中欧地区最大的教学和研究机构。

维也纳大学共设有178个学位[4],拥有约9,800名员工,90,000名学生,迄今已有21位校友及教职工曾获得诺贝尔奖,学术声誉显赫。[5][6]

历史

[编辑]

中世纪

[编辑]
大学创始人鲁道夫四世公爵

大学的雏形最初在1365年3月12日由鲁道夫四世公爵和他的兄弟阿尔伯莱希特三世利奥波德三世创建,得名鲁道夫大学拉丁語Alma Mater Rudolphina)。[7]它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二所大学,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所德语大学(第一所是布拉格大学,第三所是德国境内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学),最初開辦時是仿照巴黎大學的模式。1365年6月18日,教皇烏爾班五世確認了大学的成立,但他拒絕批准神學院,使得維也納大學(拉丁語Viennese studium generale)沒有完整大學的地位。一個原因可能是查理四世皇帝的干預,他在1348年創立布拉格大学,担心维也纳大学与之競爭。魯道夫公爵在1365年7月27日一次前往米蘭的旅行中去世,享年25歲。[8]

1383年維也納大學經營不佳,由魯道夫四世的弟弟和阿尔伯莱希特三世捐款,改革校內行政,成為東部德語地區一流的大學。维也纳大学最终在1384年获得教皇烏爾班六世的特许,大学及其天主教神学院获得了完整的大学地位。[9]1385年頒布了大學章程,其規範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一直有效。

1400年左右的维也纳大学

天主教會大分裂期间(1378-1417),维也纳大学蓬勃发展,许多因诉讼离开巴黎的学生和教授移居维也纳。在人文主义时期,维也纳大学有超过6,000名学生,使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大学。1501年,馬克西米利安皇帝一世創立了詩人和數學家學院拉丁語Collegium poetarum et mathematicorum),設立了兩个教席,一個是詩歌和修辭,另一個是自然歷史,任命康拉杜斯·塞爾蒂斯(Conradus Celtis,1459-1509)为詩人學院的第一任校長,吸引了当时許多“多瑙河文學社”(拉丁語Sodalitas Danubiana Vondobonensis)人文主義者。[10]塞爾蒂斯曾在帕多瓦費拉拉博洛尼亞佛羅倫薩威尼斯羅馬接受教育,之後曾在埃爾福特羅斯托克萊比錫克拉科夫因戈爾施塔特等大學任教。[11]

直到16世紀初,維也納大學一直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受歡迎的大學之一。但在1520年路德宗教改革傳播之後,作為“教皇機構”的維也納大學的許多學生退学转入新教學院。當土耳其人於1529年圍攻維也納時,维也纳大學幾乎被消滅了,學生有時不超過30人。[7]自1521年以來一直統治奧地利世襲土地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希望加強和擴大當地君主對莊園的權力。在這種情況下,他——以及新教當局——意識到學校和大學作為未來官員和忠誠臣民培訓中心的重要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必須再次提高教育水平以與新成立的大學競爭,另一方面必須防止感化思想通過教育傳播。維也納大學本來就已經被新教徒滲透了:雖然神學院事實上的神學院由於成員越來越少而不再存在,但路德的支持者在三個世俗學院中佔了大多數。1524年,他們拒絕撰寫對新教文本的評價。法學家和醫生表示這不是他們職責的一部分,而文學院的成員則認為他們無法評估他們不被允許閱讀的書籍——畢竟,自1520年以來,路德的作品就禁止被阅读。[12]

随着时间的推移,耶稣会学院(拉丁語Jesuitenkollegium)和大学之间产生了冲突,导致皇帝斐迪南二世在1623年10月13日通过了一项法律,将耶稣会学院并入大学,[13]整个神学和哲学系都移交给耶稣会。[14] 。隨著這次修復,大學又開始發展壯大,耶穌會士在此后150年內一直佔據主导地位。耶稣会士的接管也对大学产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影响,例如,伊格纳茨·塞佩尔博士广场上,除了新的大学建筑外,耶稣会教堂由红衣主教迪特里希施泰因(Dietrichstein)于1631年5月建造和落成。[15]

15-16世纪,学生最喜歡的活動是製造噪音、夜間遊蕩、酗酒、與市民發生暴力衝突、參觀“婦女之家”(妓院) 、下骰子和國際象棋以及其他被禁止的消遣。這些刻板印像不僅在維也納普遍存在,而且在其他歐洲大學都很普遍。維也納大學的校長、院長保存的纪录提及學生的“過度行為”:鬥毆、騷亂、違反著裝規定、攜帶武器和類似的违规行为。[16]

奥地利帝国

[编辑]
1784年的附属医院

到18世纪中叶,耶稣会士的教学方法和对世俗资源的忽视越来越受到指责,逐渐失去了对大学的影响力。皇后玛丽亚·特蕾西娅确保大学在君主制的控制之下,将重点放在医生和公务员的教育上。她的继任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继续她的改革并进一步放开了大学,废除了正式的着装,并自1782年起允许新教徒和犹太人就读,次年又将德语作为必修的教学语言。[7]大学被转变为国家机构,几乎完全丧失有关自治。法学院也得到了发展,而神学和哲学却被忽视了。[17]纯粹的学术研究很少受到重视,教学的组织严密。

1848年,学生军团封锁了维也纳的街道

1848年3月12日,维也纳大学的学生受到法國二月革命影响,要求宪法和印刷自由,组成了“学生军团”(拉丁語legione academica),与工人们一起为自由而战,他們的目標是公民參與政治權力和實現符合自由、民主、 宗教寬容和民族團結。詩人和物理学家路德維希·奧古斯特·弗蘭克爾(德語:Ludwig August Frankl)作诗[18]

虽然他们最初取得了胜利,但同年10月31日,维也纳被帝国军队占领,“学生军团”被解散,起义的许多领导人被谴责,学生的请愿书也被废除。[19]1848年革命之后,大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哲学被提升为与神学、法律和医学同等的地位。新教神学院成立于1850年,但直到1922年才并入维也纳大学。在教育大臣冯图恩和海恩斯坦伯爵利奥波德(Leopold, Count von Thun und Hohenstein)的改革引领下,大学得以实现更大程度的学术自由。[7]1867年,至今仍然有效的奥地利宪法第17条颁布:“科学及其研习自由”(德語:Die Wissenschaft und ihre Lehre ist frei)。[19]

18世紀的改革使學術研究的方向轉向其對國家職能的有用性和實用性,專制國家及其官僚機構和中央當局的擴張需要具備專業資格並忠於統治者的官員。另外大学還注重醫療培訓,以满足公眾獲得醫療保健的需要。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之後的复辟時期,國家對大學的嚴格控制導致了大學教學與國際科學發展脫節的危險。1849/50年宣布教學和學習自由以及圖恩-海恩斯坦教育改革之後,科學研究再度成為該大學僅次於教學的中心任務。維也納大學在各個科學學科中獲得了國際聲譽,這方面的代表是維也納“學派”的出现,例如醫學、國民經濟或藝術史。[20]

现在位于環城大道维也纳大学主楼是在1877年至1884年间建造的。原来的校本部位于施度本门(德語:Stubentor)附近的伊格纳茨·塞佩尔博士广场,旧的大学教堂(德語:Universitätskirche)和奥地利科学院目前仍在该处。1884年10月11日,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环城大道附近為亨利克·德·費斯特(Henrik de Ferstel)设计的维也纳大学主楼揭幕。[21]

自1858年起,维也纳大学开始授予各种荣誉头衔,表彰對大學和科學做出傑出貢獻者,包括荣誉博士(1858年起)、榮譽徽章(1921年起)、榮譽勳章 (1921-1975)、荣譽參議员(1941年起)、榮譽公民(1944年起)、榮譽會員(1945-1955),另外在学位授予儀式50週年之際,可以申请更新原始學位。[22]

二十世纪

[编辑]

1878年,文學院開始有條件式地招收女學生。1897年,女性第一次被准许以正式生身份入校,但一开始只能被文学院录取。其余的学院后来也一一开始招收女生:医学院1900年,法学院1919年,新教神学院1923年,到了1946年,最保守的天主教神学院也终于开始正式招收女学生。[23]

20世纪初摄维也纳大学主楼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学遭受了嚴重損失。维也纳大學為1,000名患者提供了醫院,許多學生要么负伤在医院,要么在前线。書籍的稀缺和與外国專家的隔绝極大地損害了研究。[24]

在1920年代后期,由于部分学生团体的反民主和反犹太主义活动,该大学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28年和1932年发生了学生骚乱。[25]1933年議會解散時,政府驅逐了自由派教授和支持納粹主義的人,保守派而非民主派在大學裡势力大增。1936年,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教授摩里茲·石里克在登上大学台阶上课时,被他一名从前的学生杀死。两年后,凶手被纳粹政权释放。[26]在1938年纳粹政权奥地利并入大德意志之后,维也纳大学在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德語:Gleichschaltung),大量师生因政治和“种族”原因而被开除。[27][28][29]1944年9月,大学首次遭到炮火袭击。到战争结束时,几乎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65%的屋顶被摧毁,没有一栋建筑幸免于难。[30]

1945年4月10日,第一批蘇聯士兵抵達維也納大學區,將廢棄的大學主樓用作更衣站和馬厩。1945年5月29日,儘管大學正在進行重建工作(主樓被26枚炸彈擊中),但夏季學期的講座恢復了。學生們成了清除碎片的工人,運輸戰爭期間移動的書籍和實驗室設備以及修復被毀壞的建築物。二戰後,大学對國家社會主義的參與基本上沒有得到重视。教師和學生的“去納粹化”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後期,大約一半“被定罪的”(德語:belastet)國家社會主義教授在幾年後重启他們的學術生涯。[31]

二战后,学生人数很快就超过了10000人。1960/61学年达到14,000名学生(35%女性),1970/71学年达到19,000名学生(37%女性),1980/81学年40,000名学生(50%女性),1990/91学年85,000名学生(56%女性),1998/99学年90,000名学生(59%女性)。[32]1975年改革实现了学生和大学教职工的大量参与,但是1993年2002年的大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重新确立了教授作为主要决策者的地位。同样作为2002年改革的一部分,该大学在250多年基本上处于政府控制之下后,终于恢复了其完全的法律能力。2004年1月1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独立为维也纳医科大学[33]

2015年,迎來了維也納大學的650周年校慶。以「從1365年,我們開始發問」為標語,表達了維也納那學不斷探究事物本源、敢於發問的堅持。[34]

地理分布

[编辑]

位于维也纳一区環城大道维也纳大学主楼设有校长办公室、大部分院长办公室、中央服务设施、主图书馆、一些学院及其专业图书馆和众多演讲厅。此外,还有1962年建成的新学院大楼(德語:Neue Institutsgebäude)和1998年开放的维也纳大学校园(德語:Campus der Universität Wien)。维也纳大学校园由原维也纳总医院改建而成,拥有大量院系和专业图书馆。[35][36]阿尔瑟格伦德大学中心(UZA 1-4)于1978年至1995年间分几部分建造,位于维也纳九区的原约瑟夫·弗朗茨火车站附近。1984年竣工的维也纳大学法学院(拉丁語Juridicum)位于维也纳一区苏格兰堡垒(德語:Schottenbastei 10-16),是维也纳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之一。这些研究所的其他科学设施分布在维也纳和其他联邦州的60多个地点。[37]

附属设施

[编辑]
  • 维也纳大学图书馆包括主图书馆和40多个在维也纳大学所在地的学系和学院图书馆的馆藏,可以免费获取,包括哈布斯堡王室图书馆的藏品,大学早期档案在18世纪时也被纳入其中。如今,维也纳大学图书馆是奥地利最大的图书收藏馆,除了当代科学文献外,还收藏了极其丰富的历史作品。[38]
  • 维也纳大学档案馆在组织上与大学图书馆相关联,管理大学的运营文件,位于大学图书馆和主楼的旧址。[39]
  • 維也納大學天文台位于维也纳天文台公园(德語:Sternwartepark)内,天文哨站是位于维也纳森林里的利奥波德菲格尔天文台(德語:Leopold-Figl-Observatorium)。[40]
  • 維也納大學植物園位于维也纳第三区兰德大街(德語:Landstraße),可以追溯到1754年设置的药用植物园,如今已成为英式花园,除了科学试验区,可以自由进入。[41]

图集

[编辑]

机构设置

[编辑]

80多年來,除納粹時代外,奧地利大學的結構均受1873年關於學術機構組織的法律(OG 1873)的影響。直到1975年,大學的領導幾乎完全由教授擔任。然而,這些大學仍然是國家機構,自治領域有限。1970年代,大學向社會開放,國家控制和受限制的自治越來越受到批評。大眾大學迅速變化的學習條件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需求,導致從1980年代開始的改革力度加大,過時和笨拙的領導結構以及缺乏科學重點受到批評。时任奥地利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实行将大学权力集中化的计划,将权力主要集中到正教授(系主任)手中。2002年的《大学法》(德語:Universitätsgesetz)自2004年1月1日起生效,實現了完整的組織結構重組。學校的法律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國家部分負有法律責任的機構成為具有完全法律行為能力的公法下的全責法人。大學獲得了人事和預算的控制權,國家監督权受到限制。一個新的機構即大學理事會诞生了,是僅次於校長和參議院的最高行政機構之一。[42]目前的校长是Georg Winckler教授。维也纳大学实行民主制度,各个学院往往拥有很大的权利。而在学院内部,所有学生教授都拥有对学院一切重大事务的参与及投票权。

2004年底著名的医学院自维也纳大学划出成立维也纳医科大学后,一些其他院系也因之作了一些调整。维也纳大学也没有工学院,参见维也纳工业大学

目前大学共拥有15个二级学院以及5个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43]、体育研究中心[44]、分子生物学中心[45]、师范培训中心[46]、微生物与环境系统科学中心[47]),自2020年起设立15个博士生院:

院系设置

[编辑]
學院 學系
天主教神学院[48]
  • 圣经研究系
  • 历史神学系
  • 跨文化哲学和宗教系
  • 教会法与宗教法系
  • 实践神学系
  • 宗教学系
  • 系统神学与伦理学系
新教神学院[49]
  • 旧约研究与圣经考古学系
  • 基督教历史、艺术和考古学系
  • 新约研究系
  • 实践神学与宗教心理学系
  • 宗教教育系
  • 系统神学与宗教研究系
法学院[50]
  •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系
  • 欧洲、国际和比较法系
  • 税收法系
  • 法律创新与电子化系
  • 法律和宪法史系
  • 法哲学系
  • 罗马法和古典法律史系
  • 宪法与行政法系
  • 刑法和犯罪学系
  • 商业法律系
  • 民法系
  • 民事诉讼系
经济学院[51]
  • 商业决策与分析系
  • 金融学系
  • 市场与国际商务系
  • 会计、创新与战略系
  • 商法系
  • 统计学与运筹学系
  • 经济学系
  • 经济社会学系
计算机科学学院[52]
  • 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组
  • 通信技术组
  • 合作系统组
  •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组
  • 娱乐计算组
  • 知识工程组
  • 多媒体信息系统组
  • 神经信息学组
  • 科学计算组
  • 安全和隐私组
  • 软件架构组
  • 算法理论与应用组
  • 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组
  • 工作流程系统和技术组
历史文化学院[53]
  • 古代历史、纸莎学和金石学系
  • 拜占庭与现代希腊研究系
  • 欧洲民族学系
  • 历史学系
  • 犹太研究系
  • 古典考古系
  • 艺术史系
  • 钱币学与货币史系
  • 东欧历史系
  • 史前和历史考古学系
  • 经济社会史系
  • 当代历史系
  • 埃及学系
  • 奥地利历史研究所
  • 维也纳考古科学研究所
语言文化学院[54]
  • 非洲研究系
  • 英美研究系
  • 欧洲与比较文学与语言研究系
  • 德国研究系
  • 伊斯兰神学研究系
  • 古典语言、中世纪和新拉丁研究系
  • (历史、民族和系统)音乐学系
  • 近东研究系
  • 东亚研究系
  • 罗曼研究系
  • 斯拉夫研究系
  • 语言学系
  • 南亚藏传佛教研究系
  • 戏剧、电影和媒体研究系
哲学与教育学院[55]
心理学学院[56]
  • 职业、经济和社会心理学系
  • 临床与健康心理学系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
  • 心理学认知、情感和方法系
社会科学学院[57]
  • 人口学系
  • 发展研究系
  • 社会文化人类学系
  • 护理科学系
  • 政治学系
  • 传播学系
  • 社会学系
  • 政府学系
  • 科学与技术研究系
数学学院[58]
  • 数学系
物理学院[59]
  • 气溶胶物理学和环境物理学系
  • 计算材料物理学系
  • 计算和软物质物理系
  • 凝聚系统动力学系
  • 材料电子特性系
  • 基础实验物理培训和大学教学法系
  • 纳米结构研究中心
  • 引力物理学系
  • 同位素物理学系
  • 数理物理学系
  • 纳米磁性和磁子学系
  • 功能材料物理学系
  • 纳米结构材料物理学系
  • 量子光学、纳米物理学和信息系
  • 粒子物理学系
化学学院[60]
  • 分析化学系
  • 无机化学系(功能材料)
  • 无机化学系
  • 生物化学系
  • 生物物理化学系
  • 化学催化系
  • 计算生物化学系
  • 化学教学学系
  • 食品化学与毒理学系
  • 材料化学系
  • 有机化学系
  • 物理化学系
  • 生理化学系
  • 理论化学系
  • 质谱中心
  • 核磁共振中心
  • X射线结构分析中心
地质学、地理学及天文学院[61]
  • 岩石圈研究系
  • 天体物理系
  • 地理与区域研究系
  • 地质学系
  • 气象与地球物理系
  • 矿物学和晶体学系
  • 古生物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62]
  • 植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系
  • 营养学系
  • 进化生物学系
  • 进化人类学系
  • 功能和进化生态学
  • 神经科学与发育生物学系
  • 药学系
  • 行为与认知生物学系

博士生院

[编辑]
博士生院 名称
法学高级研究学院[63]维也纳大学法学院 Advanced Research School in Law and JurisprudenceARS IURIS
维也纳历史文化研究博士学院[64]维也纳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udiesDSHCS
维也纳哲学博士学院[65]维也纳大学哲学系 Vienna Doctoral School in Philosophy
维也纳社会科学博士学院[66]维也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ViDSS
维也纳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生院[67]维也纳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UniVie Doctoral School Computer ScienceDoCS
维也纳物理学博士学院[68]维也纳大学物理学院 Vienna Doctoral School in Physics
维也纳化学博士学院[69]维也纳大学化学学院 Vienna Doctoral School in ChemistryDoSChem
维也纳地球和空间科学国际学院[70]维也纳大学地质学、地理学与天文学院 Vienna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VISESS
维也纳数学学院[71]维也纳大学数学学院与維也納工業大學联培 Vienna School of MathematicsVSM
微生物学与环境科学博士生院[72]维也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Doctoral School Micro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VDS MES
维也纳生态学与进化论博士学院[73]维也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
维也纳制药、营养和体育科学博士学院[74]维也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Nutritional and Sport SciencesVDS PhaNuSpo
维也纳生物中心博士项目[75]维也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维也纳医科大学联培 Vienna BioCenter PhD Program
维也纳认知、行为和神经科学博士学院[76]维也纳大学行为与认知生物学系 Vienna Doctoral School in Cognition, Behavior, and NeuroscienceCoBeNe
维也纳神学与宗教研究博士学院[77]维也纳大学天主教神学院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Theology and Research on Religion

专业设置

[编辑]
学位 专业
本科[78]

本硕

硕士[136]

博士[249]

学术聲譽

[编辑]
大學排名
全球排名
ARWU世界排名[259]151–200(2021)
QS世界排名[260]151(2022)
泰晤士世界排名[261]137(2022)
USNWR英语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Colleges Ranking全球排名[262]195(2021)
國內排名
ARWU國內排名[來源請求]1
QS國內排名[來源請求]1
泰晤士國內排名[來源請求]1
USNWR英语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Colleges Ranking國內排名[來源請求]1

維也納大學的人文學科排名最高,分別被泰晤士高等教育和QS世界大學排名為世界35和54位。[263][264][265]

THE

[编辑]
年份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66]
人文学科 商业与经济 生命科学 社会科学 法学 综合
2022 38 81 89 65 66 137
2021 34 87 91 71 85 164
2020 30 76 84 86 68 134
2019 30 83 95 / 73 143

QS

[编辑]
年份 QS世界大学排名[267]
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管理 古典学·古代史 考古学 神学 哲学 历史学 社会学 政治学 人类学
2022 43 144 30 35 30 51–100 49 59 51-100 46
2021 47 120 32 46 29 51–100 51–100 74 51-100 49
2020 58 126 25 37 51–100 51–100 51–100 51–100 101–150 48
2019 70 128 16 37 51–100 51–100 51–100 51–100 101–150 51–100

ARWU

[编辑]
年份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68]
传媒 数学 生态学 大氣科學 政治学 海洋学 地理学 公共行政
2022 7 29 51-75 51-75 51-75 76-100 101-150 101-150

USNEWS

[编辑]
年份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269]
人文学科 数学 生态学 植物·动物科学 微生物学 生物学·生物化学 空间科学 社会科学·公共健康 地球科学
2022 36 42 71 79 65 87 112 129 135

国际合作

[编辑]

维也纳大学的战略伙伴院校(英語:Strategic Partner Universities)有五所,分别是 美国芝加哥大学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日本京都大学 中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270][271]而全球校际伙伴院校(非欧盟)有70所,欧盟伊拉斯謨計劃框架下的欧洲伙伴院校有370余所。[272]其中,全球校际伙伴院校包括[273][274][275]

此外,维也纳大学是Circle U.欧洲大学联盟(包括 丹麦奥胡斯大学 德国柏林洪堡大學 法國巴黎西岱大学 塞爾維亞贝尔格莱德大学 比利时法语鲁汶大学 挪威奥斯陆大学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義大利比萨大学[276]、CENTRAL网络(包括 捷克查理大学 匈牙利罗兰大学 德国柏林洪堡大學 波蘭华沙大学[277]欧洲研究型大学协会欧洲大学基金会歐洲大學協會、多瑙河校长会议(DRC)、欧洲首都大学联盟成员。[278]

维也纳大学大約四分之一的學生是非奧地利人,每年有超過2,700名交換生,大約1,000名本校学生到外校交换,三分之一的學術人員來自國外,國外新聘教授比例超過70%,每年從歐洲資金來源籌集超過1500萬歐元。[279]大学定期开设暑期学校和冬季学校。[280]

杰出校友

[编辑]

诺贝尔奖得主

[编辑]
姓名 获奖领域 年份 获奖原因
諾貝爾獎羅伯特·巴拉尼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4 發現血色素[281]
諾貝爾獎朱利葉斯·瓦格納-堯雷格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7 瘧原蟲接種來治療麻痹性痴呆[282]
諾貝爾獎漢斯·菲舍爾 化学奖 1930 血红素及其合成和叶绿素结构的研究[283]
諾貝爾獎卡尔·兰德施泰纳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0 发现人类血型[284]
諾貝爾獎埃尔温·薛定谔 物理学奖 1933 发明薛定谔方程[285]
諾貝爾獎維克托·赫斯 物理学奖 1936 发现宇宙射线[286]
諾貝爾獎里夏德·庫恩 化学奖 1938 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的研究[287]
諾貝爾獎马克斯·佩鲁茨 化学奖 1962 球状蛋白质结构的研究[288]
諾貝爾獎康拉德·洛伦兹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3 动物行为学之父[289]
諾貝爾獎卡爾·馮·弗里希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3 對比較行為生理學的貢獻與對昆蟲溝通方式之領導性的研究
諾貝爾獎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经济学奖 1974 货币政策商業週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290]
諾貝爾獎埃利亞斯·卡內蒂 文学奖 1981 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291]
諾貝爾獎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 文学奖 2004 用超凡的語言以及在小說中表現出的音樂動感,顯示了社會的荒謬事情[292]
諾貝爾獎安东·蔡林格 物理学奖 2022 確立貝爾不等式違背驗證以及開拓量子資訊科學[293]

其他名人

[编辑]

華人校友

[编辑]

学术界

[编辑]

文化界

[编辑]

政治界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Kurt Mühlberger (Hrsg.): Die Universität Wien. Kurze Blicke auf eine lange Geschichte. Holzhausen, Wien 1996, ISBN 3-900518-45-9.
  • Kurt Mühlberger, Meta Niederkorn-Bruck (Hrsg.): Die Universität Wien im Konzert europäischer Bildungszentren. 14.–16. Jahrhundert. In: Veröffentlichungen des Instituts für Österreichische Geschichtsforschung, Band 56, Böhlau/Oldenbourg, Wien/München 2010, ISBN 978-3-486-59224-5 / ISBN 978-3-205-78490-6 (Inhaltsverzeichnis).
  • Kurt Mühlberger, Universität Wien (Hrsg.): Palast der Wissenschaft. Ein historischer Spaziergang durch das Hauptgebäude der Alma Mater Rudolphina Vindobonensis [Universität Wien]. Böhlau, Wien/Köln/Weimar 2007, ISBN 978-3-205-77619-2, Parallele Ausgabe englisch: Palace of Knowledge. A historical stroll through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Alma Mater Rudolphina Vindobonensis. Übersetzt von Camilla R. Nielsen und J. Roderick O'Donovan, ISBN 978-3-205-77807-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Facts & folders. www.univie.ac.at. [202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8). 
  2. ^ Rektor Sebastian Schütz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univie.ac.at. Abgerufen am 25. 02. 2023.
  3. ^ Figures and Facts. University of Vienna. [25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8). 
  4. ^ Zahlen und Daten auf der offiziellen Webseite der Universität Wien.. [202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5. ^ University of Vienna. 2018-02-05 [2019-02-09]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副本. [202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4. 
  6. ^ University of Vienna. 2015-07-16 [2019-02-09]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副本. [202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7. ^ 7.0 7.1 7.2 7.3 University of Vienna: 650 Years. New Austrian.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美国英语). 
  8. ^ Mühlberger, Kurt. The beginnings of the Alma Mater Rudolphina. 650 plus. 2015-02-27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英语). 
  9. ^ Pope Urban V confirms the endow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18 June 1365. Die Welt der Habsburger.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英语). 
  10. ^ Geschichte der Universität Wien im Überblick. [202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11. ^ kniefacz, katharina. Renaissance humanism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650 plus. 2015-02-27 [202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英语). 
  12. ^ Maisel, Thomas. University reforms under Ferdinand I.. 650 plus. 2015-02-27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英语). 
  13. ^ Maisel, Thomas. The Society of Jesus and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650 plus. 2015-02-27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3) (英语). 
  14. ^ Rudolf Kink, Geschichte der kaiserlichen Universität zu Wien. Erster Band. Geschichtliche Darstellung der Entstehung und Entwicklung der Universität bis zur Neuzeit. Sammt urkundlichen Beilagen., Wien: pp. 357 (德文) 
  15. ^ Anton Fleckl, Die Bautätigkeit des Jesuitenordens im 17. Jahrhundert auf dem Gebiet des heutigen Österreich. Eine Analyse des archivierten Planmaterials der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Wien: Tectum Wissenschaftsverlag: pp. 37-61, (德文) 
  16. ^ Maisel, Thomas. “Fossen” and “Partekenfresser”. 650 plus. 2015-02-27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英语). 
  17. ^ DIE THERESIANISCH-JOSEPHINISCHE EPOCH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What approaches with bold strides?“ The university and the 1848 revolution. univie.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9. ^ 19.0 19.1 DIE REVOLUTION 1848: ALMA MATER AUF DEN BARRIKAD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kniefacz, katharina.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from the 18th to the 19th century. 650 plus. 2015-03-23 [202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英语). 
  21. ^ DIE UNIVERSITÄT AM RING: DAS NEUE HAUPTGEBÄUD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kniefacz, katharina. Hon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650 plus. 2017-11-10 [202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英语). 
  23. ^ Frauen an der Universität Wien. geschichte.univie.ac.a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副本. [2022-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24. ^ 1914–18: DIE UNIVERSITÄT – EIN LAZARET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Bundespolizeidirektion Wien (Hrsg.): 80 Jahre Wiener Sicherheitswache, Verlag für Jugend und Volk, Wien 1949, S. 57, Bild S. 63.
  26. ^ Katharina Kniefacz. Der Mord an Prof. Moritz Schlick. geschichte.univie.ac.a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副本. [2022-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27. ^ Memorial Book for the Victims of National Socialism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in 1938. University of Vienna. [26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1). 
  28. ^ Gedenkbuch für die Opfer des Nationalsozialismus an der Universität Wien 193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gedenkbuch.univie.ac.at. Abgerufen am 11. Juni 2020.
  29. ^ Klaus Taschwer: Der tiefe Fall einer weltberühmten Fakultä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derstandard.at. 9. März 2018, abgerufen am 19. Mai 2020.
  30. ^ DIE "REICHSUNIVERSITÄT" 1938–194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1. ^ kniefacz, katharina. Dealing with National Socialism after 1945. 650 plus. 2015-03-24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英语). 
  32. ^ Haec et alia data statistica vide hi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3. ^ MedUni Wien: Facts & Figures. web.archive.org. 2016-03-16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6. 
  34. ^ "Wir stellen die Fragen. Seit 1365.". medienportal.univie.ac.at. [2024-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8) (德语). 
  35. ^ Katharina Kniefacz: Räumliche Expansion | Universitätsbauten seit dem ausgehenden 19. Jahrhunder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univie.ac.at. Abgerufen am 28. März 2020.
  36. ^ Geschichte des Campus der Universität Wien. campus.univie.ac.a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副本. [202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Siehe auch: Spaziergang durch den Campus der Universität Wien. medienportal.univie.ac.at. 2011-04-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副本. [202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37. ^ Standorte der Universität Wi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univie.ac.at. Abgerufen am 13. Juni 2020.
  38. ^ Universitätsbibliothek Wien. bibliothek.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德语). 
  39. ^ Universitätsarchiv. bibliothek.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德语). 
  40. ^ Institute of Astronomy » Home. web.archive.org. 2014-03-15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5. 
  41. ^ Botanischer Garten der Universität Wien. botanischergart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8) (德语). 
  42. ^ kniefacz, katharina. Universitas semper reformanda. 650 plus. 2015-03-23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英语). 
  43. ^ Zentrum für Translationswissenschaft. transvienna.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德语). 
  44. ^ Zentrum für Sportwissenschaft und Universitätssport. zsu-schmelz.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0) (德语). 
  45. ^ Zentrum für Molekulare Biologie (ZMB). zmb.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46. ^ Zentrum für Lehrer*innenbildung. lehrerinnenbildung.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2) (德语). 
  47. ^ Zentrum für Mikrobiologie und Umweltsystemwissenschaft. cmess.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48. ^ Faculty of Catholic Theology. ktf.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英语). 
  49. ^ Faculty of Protestant Theology. etf.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英语). 
  50. ^ Rechtswissenschaftliche Fakultät. www.juridicum.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德语). 
  51. ^ Faculty of Business,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wirtschaftswissenschaften.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英语). 
  52. ^ Faculty of 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k.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英语). 
  53. ^ eng. hist-kult.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英语). 
  54. ^ Faculty of Philological and Cultural Studies. phil-kult.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英语). 
  55. ^ Fakultät für Philosophie und Bildungswissenschaft. philbild.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8) (德语). 
  56. ^ Fakultät für Psychologie. psychologie.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德语). 
  57. ^ Fakultät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 sowi.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3) (德语). 
  58. ^ Fakultät für Mathematik. mathematik.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德语). 
  59. ^ Fakultät für Physik. physik.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德语). 
  60. ^ Fakultät für Chemie. chemie.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德语). 
  61. ^ Fakultät für Geowissenschaften, Geographie und Astronomie. fgga.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4) (德语). 
  62. ^ Faculty of Life Sciences. lifesciences.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英语). 
  63. ^ ARS IURIS VIENNA - DOCTORAL SCHOOL. arsiuris.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德语). 
  64. ^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udies. dshcs.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2) (德语). 
  65. ^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Philosophy. vd-philosophy.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英语). 
  66. ^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vds-sosci.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英语). 
  67. ^ UniVie Doctoral School Computer Science DoCS. docs.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30) (英语). 
  68. ^ Vienna Doctoral School in Physics. vds-physics.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英语). 
  69. ^ Vienna Doctoral School in Chemistry - DoSChem. doschem.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英语). 
  70. ^ Vienn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visess.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英语). 
  71. ^ VSM.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de-DE). 
  72. ^ PhD Program in Microbial Symbioses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sym.csb.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73. ^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 vds-ecology-evolution.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1) (英语). 
  74. ^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Nutritional and Sport Sciences (PhaNuSpo). vds-phanuspo.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英语). 
  75. ^ PhD Program. training.vbc.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5) (美国英语). 
  76. ^ Vienna Doctoral School in Cognition, Behavior and Neuroscience. vds-cobene.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英语). 
  77. ^ Vienna Doctoral School of Theology and Research on Religion. vdtr.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78. ^ Sie sind hier:Universität Wien Studieren an der Universität Wien Studienangebot Bachelor- und Diplomstudien.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5). 
  79. ^ Afrikawissenschaften (Bachelo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80. ^ Ägyptologie (Bachelo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81. ^ Alte Geschichte und Altertumskund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82. ^ Astronom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83. ^ Betriebswirtschaft (Bachelo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84. ^ Bildungswissenschaft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85. ^ Bi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 (德语). 
  86. ^ Byzantinistik und Neogräzist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87. ^ Chem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88. ^ Deutsche Phil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89. ^ English and American Studies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90. ^ Erdwissenschaften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 (德语). 
  91. ^ Ernährungswissenschaften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92. ^ Europäische Ethn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德语). 
  93. ^ Evangelische Fachthe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94. ^ Geograph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95. ^ Geschicht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96. ^ Hungarologie und Fennistik (Bachelo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97. ^ Informat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98. ^ Internationale Betriebswirtschaft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99. ^ Internationale Rechtswissenschaften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00. ^ Islamisch-Theologische Studien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01. ^ Japan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德语). 
  102. ^ Judaist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03. ^ Klassische Archä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德语). 
  104. ^ Klassische Phil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05. ^ Korean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06. ^ Kultur- und Sozialanthrop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07. ^ Kunstgeschicht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08. ^ Mathemat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09. ^ Meteor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10. ^ Musikwissenschaft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11. ^ Orientalist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12. ^ Pharmaz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13. ^ Philosoph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14. ^ Phys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德语). 
  115. ^ Politikwissenschaft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16. ^ Psych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17. ^ Publizistik- und Kommunikationswissenschaft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18. ^ Religionspädagog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19. ^ Romanist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德语). 
  120. ^ Sin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21. ^ Skandinavist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22. ^ Slawistik (Bachelo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23. ^ Sozi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24. ^ Sportwissenschaft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25. ^ Sprachen und Kulturen Südasiens und Tibets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26. ^ Sprachwissenschaft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27. ^ Statist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28. ^ Theater-, Film- und Medienwissenschaft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29. ^ Trans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30. ^ Urgeschichte und Historische Archäologi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31. ^ Vergleichende Literaturwissenschaft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32. ^ Volkswirtschaftslehre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33. ^ Wirtschaftsinformatik (Bachelo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34. ^ Katholische Fachtheologie (Diplom).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35. ^ Rechtswissenschaften (Diplom).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36. ^ Alphabetisch - von Afrikawissenschaften bis Zoologie.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5). 
  137. ^ Afrikawissenschaften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38. ^ Ägyptologie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39. ^ Allgemeine Linguistik: Grammatiktheorie und kognitive Sprachwissenschaft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40. ^ Alte Geschichte und Altertumskunde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41. ^ Altorientalische Philologie und Orientalische Archäolog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42. ^ Angewandte Linguistik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43. ^ Anglophone Literatures and Cultures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德语). 
  144. ^ Applied Economics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45. ^ Arabische Welt: Sprache und Gesellschaft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46. ^ Astronom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47. ^ Austrian Studies - Cultures, Literatures, Languages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48. ^ Banking and Financ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德语). 
  149. ^ Betriebswirtschaft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50. ^ Bildungswissenschaft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51. ^ Bioinformatik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52. ^ Biologische Chem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53. ^ Botanik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德语). 
  154. ^ Business Analytics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55. ^ Byzantinistik und Neogräzistik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56. ^ Chemie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57. ^ Chemie und Technologie der Materialien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58. ^ Communication Scienc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德语). 
  159. ^ Computational Scienc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60. ^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national Processes (CREOLE)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61. ^ Data Scienc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62. ^ Deutsch als Fremd- und Zweitsprache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63. ^ Deutsche Philolog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64. ^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德语). 
  165. ^ Digital Humanities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66. ^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德语). 
  167. ^ East Asian Economy and Society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168. ^ Ecology and Ecosystems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69. ^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德语). 
  170. ^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71. ^ Green Chemistry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0) (德语). 
  172. ^ Erdwissenschaften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73. ^ Ernährungswissenschaften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74. ^ Epistemolog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T)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75. ^ Europäische Ethnologie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76. ^ Evangelische Fachtheolog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77. ^ Evolutionary Systems Biology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78. ^ Evolutionäre Anthropolog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德语). 
  179. ^ Gender Studies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德语). 
  180. ^ Geography: Global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德语). 
  181. ^ 181.0 181.1 Historische Hilfswissenschaften und Archivwissenschaft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82. ^ Global Demography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83. ^ Globalgeschichte und Global Studies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84. ^ Hungarologie und Finno-Ugristik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85. ^ Indogermanistik und historische Sprachwissenschaft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德语). 
  186. ^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 HPS (Wissenschafts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sgeschicht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德语). 
  187. ^ Informatik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德语). 
  188. ^ Interdisziplinäre Osteuropastudien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89. ^ Internationale Betriebswirtschaft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90. ^ Internationale Entwicklung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91. ^ Internationale Rechtswissenschaften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92. ^ Islamische Religionspädagogik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93. ^ Japanologie (Master). univie.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94. ^ Judaistik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95. ^ Kartographie und Geoinformation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96. ^ Klassische Archäolog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97. ^ Klassische Philolog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98. ^ Koreanolog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199. ^ Sprachen und Kulturen Südasiens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200. ^ Kultur- und Sozialanthropolog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201. ^ Kunstgeschicht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202. ^ Lebensmittelchemie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 
  203. ^ Mathematik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德语). 
  204. ^ Medieninformatik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德语). 
  205. ^ Meteorology (Master). studieren.univie.ac.at.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