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7月31日) |
蘇州話 | |
---|---|
苏州言话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主要位于江苏蘇州、上海部分区域、纽约华人社区等地 |
母语使用人数 | 約820萬[來源請求] |
語系 | |
文字 | 蘇州話教會羅馬字、蘇州話拼音方案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無 |
管理机构 | 無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 |
ISO 639-6 | suji |
语言学家列表 | wuu-suh |
Glottolog | 无 |
蘇州话或稱蘇州方言(當地自稱蘇州閒話,發音:[soʊ55 ʦøʏ55-21 ɦᴇ13 ɦʊ31-33])為吴语一方言,流行于江蘇蘇州地区,属太湖片蘇嘉湖小片。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 解作「人」)就是由此而来。(一说“吴侬”是原苏州方言“我”之意。)昆曲丑角念白和评弹都以蘇州话爲本。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苏州话有27个声母,43个韵母,7个聲調。
苏州话也是一种文学语言,19世纪兴起的吴语文学如《海上花列传》的對白就是以苏州话写成。
历史价值
[编辑]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全國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
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苏州近一百年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得苏州话直接影响到其他城市的方言。其中上海话是受苏州话影响最大的方言之一。而苏州话先后影响到了杭州、湖州、嘉兴、南通等地的方言,而最远甚至影响到了长江上游一千公里外的重庆话,而这一系列的传播也见证了苏州百年的兴衰和苏州人的生活轨迹。
传承情况
[编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力度的增加和外来人口的压力,苏州话出现不同程度的式微。2011年,苏州城市商报对苏州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半数完全不会苏州话,剩下会苏州话的也不流利。2012年人民网也对苏州话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约70%的苏州年轻人不愿意讲苏州话。苏州话的生存岌岌可危。苏州话的传承也出现了断层,根据调查,苏州中小学生能讲流利苏州话的比例只有18%,而不会讲的比例高达82%。[1]
語音
[编辑]老派标准苏州话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八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故部分地区具有34个声母。现代苏州话(苏州市区)有27个声母,48个韵母,八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
聲母
[编辑]老派苏州话总共有27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或者评弹翘舌声母),若計入评弹翘舌声母(即最老派苏州话中的声母),則苏州话的声母总数可达34个。如果再将'm和m类的分列,则有38个。苏州话完整地保留中古漢語全浊音,即“巴”,“怕”,“爬”三字声母相互对立,这也是吴语的共性。
下表列出老派蘇州話的聲母系統,根據《蘇州方言志》(1998)。
双唇音 唇齒音 齿齦音 龈腭音 软腭音 聲門音 鼻音 /m/ 忙米問木 /n/ 南暖努納 /ȵ/ 娘女宜仰肉 /ŋ/ 岸餓咬外顏 塞音 清音 送氣 /pʰ/ 噴飄破匹 /tʰ/ 湯天貪塔 /kʰ/ 開寬肯哭 不送氣 /p/ 包邊波八 /t/ 東低短跌 /k/ 高姑瓜各 /ʔ/ 安煙彎怨 濁音 /b/ 排皮步白 /d/ 唐甜團達 /ɡ/ 共狂軋搿 塞擦音 清音 送氣 /ʦʰ/ 草妻穿拆 /ʨʰ/ 欺勸巧卻 不送氣 /ʦ/ 糟豬戰作 /ʨ/ 京菊鬼交 濁音 /ʥ/ 棋群窮巨局 擦音 清音 /f/ 方非覅福 /s/ 山西生色 /ɕ/ 虛戲曉訓血 /h/ 海蟹荒黑 濁音 /v/ 房馮微伏 /z/ 邪社儒宅 /ɦ/ 孩效葉月 边音 /l/ 來連亂落
陸基所著的《注音符號·蘇州同音常用字彙》,記錄的是1935年時的最老派(亦稱舊派)蘇州話語音,其中反映的蘇州話聲母系統如下:
双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捲舌音 硬顎音 龈腭音 软腭音 聲門音 鼻音 /m/ /n/ /ȵ/ /ŋ/ 塞音 清音 送氣 /pʰ/ /tʰ/ /kʰ/ 不送氣 /p/ /t/ /k/ /ʔ/ 濁音 /b/ /d/ /ɡ/ 塞擦音 清音 送氣 /ʦʰ/ /ʈ͡ʂʰ/ /ʨʰ/ 不送氣 /ʦ/ /ʈ͡ʂ/ /ʨ/ 濁音 /ʥ/ 擦音 清音 /f/ /s/ /ʂ/ /ɕ/ /h/ 濁音 /v/ /z/ /ʐ/ /ɦ/ 边音 /l/ 近音 圓唇 /ɥ/ /w/ 不圓唇 /j/
可見,/ʈ͡ʂ, ʈ͡ʂʰ, ʂ, ʐ/ 四個翹舌音僅存於最老派和少部分老派蘇州話,尤其是評彈老演員所使用的蘇州話。據《現代吳語的研究》,舊派蘇州話分 /ʈ͡ʂ/ 組和 /ʦ/ 組,分法接近老派天津話,屬於昌徐型平翹。與北京有出入。新派蘇州話不區分兩者。其中,中古的章組聲母在最老派蘇州話文讀中絕大多數為翹舌,莊組及知組除部份陽聲韻外則多為平舌。儘管如此,根據《一百年前的蘇州話》及趙元任先生的一些實地調查,當時蘇州話白讀音的翹舌分佈遠小於文讀,且較為不規則。在如今的蘇州市區,除極少數評彈演員外,已無人能區分最老派蘇州話的平翹。但在蘇州郊區幾個點上仍有些許保留。
/j, w, ɥ/ 三個聲母見於《字彙》所記錄的最老派蘇州話中。在記錄後來語音的《蘇州方言志》中,這三個聲母同 /ɦ/ 聲母均只用一個 /ɦ/ 聲母代表,即無論韻母是開齊合撮,一律陽調用 ɦ-,陰調用 Ø-。這個差別實質上是歸類的問題,不大是語音上本質的差異。老派的 /ɦ/ 代表的是與後面元音同部位的濁擦音,無論後接元音的洪細。
零聲母限於陰聲調字,開始時往往帶有喉塞音 /ˀ/。蘇州話的濁聲母 /b, d, g, ʥ, z, v/ 起頭並不很濁,可表示為 [b̻, d̻, g̊, ʥ̥, z̻, v̻]。
老派和新派分尖團,古見溪曉三母的字在今細音前讀 /ʨ, ʨʰ, ʥ/,與古精清心三母的字讀 /ʦ, ʦʰ, ʣ/ 不同音。例:“雪” /siəʔ5/ ≠ “歇” /ɕiəʔ5/。
韻母
[编辑]《蘇州方言志》記錄的老派蘇州話有46個韻母,見下表:[2]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撮口呼 開尾韻 /ɑ/ 排拉街蟹 /iɑ/ 借家寫雅 /uɑ/ 怪快歪淮 /æ/ 包超刀高 /iæ/ 苗焦刁要 /ᴇ/ 班追丹改 /uᴇ/ 關灰塊彎 /ɪ/ 邊尖天也 /ʊ/ 巴茶瓜花啞 /ʏ/ 九丘牛休油 /ɵ/ 半專端甘 /iɵ/ 捐原圓鴛 /uɵ/ 官寬歡換 /øʏ/ 否州丟狗歐 /i/ 非姊低基 /y/ 居渠虛羽 /oʊ/ 租多土河 鼻化韻和鼻尾韻 /ã/ 浜張打硬 /iã/ 想良姜央 /uã/ 橫 /ɑ̃/ 幫糖康裝 /iɑ̃/ 江旺 /uɑ̃/ 光狂荒汪 /ən/ 本春能根 /ɪɲ/ 賓平心英 /uən/ 滾昆混溫 /ʏɲ/ 軍群訓雲 /oŋ/ 風東工翁 /ioŋ/ 窮濃兇泳 入聲韻 /aʔ/ 襪殺搭鴨 /iaʔ/ 甲鴨 /uaʔ/ 刮甩滑挖 /ɑʔ/ 百拆客壓 /iɑʔ/ 爵掠虐俠腳約 /əʔ/ 不哲得割 /iəʔ/ 筆即跌吉一 /uəʔ/ 骨闊忽活 /yəʔ/ 粵桔缺月 /oʔ/ 八足各惡 /ioʔ/ 覺曲局浴育
其他 /ɿ/ 資次師是 /ʮ/ 知吹書時 /β̩~v̩/ 布婆夫符 /əl/ 兒而 /m̩/ 嘸畝 /ŋ̍/ 吳魚五
- /əl/ 韻只在書面語出現,它其實是成音節的 /l/,即 /l̩/。其音值不穩定,一般先發央元音 /ə/,緊接著舌頭向上抬起,有時舌尖碰到硬顎,有時不碰到。
- 舊派蘇州話多一套捲舌聲母,因而相應地多出兩個舌尖韻母 /ʅ/ 和 /ʯ/。
- /ən, ɪɲ, uən, ʏɲ/ 四韻中的 /n, ɲ/ 不是地道的 [n],也不是地道的 [ŋ]。發音時舌尖一般不抵住硬顎,可以向前些,也可以向後些,有較大的個體差異。
- 和大多數漢語類似,而和法語等歐洲語言不同的是,蘇州話所有的圓唇元音均不撅嘴。
新派苏州话中,
- /uɵ/ 并入 /ɵ/;/ʏ/ 并入 /iɵ/
- /ɑ̃/ 并入 /ã/;/iɑ̃/ 并入 /iã/;/uɑ̃/ 并入 /uã/
- /ɑʔ/ 并入 /aʔ/;/iɑʔ/ 并入 /iaʔ/
相比之下,《字彙》所反映出的韻母系統見下表。它與後來的《方言志》之間的對應關係以黃底字表示出來。
開尾韻 鼻化韻和鼻尾韻 入聲韻 其他 /ɿ, ʯ/ /ɑ/ /æ/ /ɛ/ > /ᴇ/ /ᴇ/ /ʊ/ /ɵ/ /ʏ/ → /øʏ/ /ən/ /ɑ̃/ /ã/ /oŋ/ /əʔ/ /ɑʔ/ /aʔ/ /oʔ/ /əl/ /i/ /iɑ/ /iæ/ /iᴇ/ → /ɪ/ /iɵ/ /iʏ/ → /ʏ/ /iən/ /iɑ̃/ /iã/ /ioŋ/ /iəʔ/ /iɑʔ/ /iaʔ/ /ioʔ/ /m̩/ /u/ > /β̩~v̩, oʊ/ /uɑ/ /uɛ/ > /uᴇ/ /uᴇ/ /uɵ/ /uən/ /uɑ̃/ /uã/ /uəʔ/ /uaʔ/ /ŋ̍/ /y/ /yən/ /yəʔ/
聲調
[编辑]單字調
[编辑]根據《蘇州方言詞典》,苏州城區方言的单字调有7个。城區陽上、陽去不分,“買賣”同音,文讀均為 /mᴇ31/,白讀均為 /mɑ31/。吳縣有20多個鄉鎮陽上、陽去有別,陽上 ˧˩ (31) 降調,陽去 ˨˩˧ (213) 降升調。
- 注1:陽上常被記爲陽去。實際上蘇州話是陽去313并入陽上31。
连读调
[编辑]连读调是在实际说话中出现的调。其划分的单位不是单字,而是一个语流,如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短语。吴语连读变调情况十分复杂。至今为止,吴语连读调的规律仍然各家所云,叹为观止。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简单的规律可找。
以下列出的是《蘇州方言志》中蘇州話雙音詞連读變調的規律表。黃底表示的是前字變調的連續變調模式,其餘均是後字變調。可見,蘇州話二字組連读變調最主要的特徵還是前重後輕,即屬於前重式變調,只有首字陰上和陽上時有例外。其前重式的特點雖然不及上海話強烈,但仍然十分明顯。在前重式變調中,每個字組的非首字與北京話的輕聲實質上是類似的。
有趣的是,蘇州城區方言雖陽上、陽去相混,但在陰入+陽上去二字組中,後字陽上和後字陽去的二字組卻表現不同,古陽去字保持其本調。前字陰入也是最為穩定的二字組類型,這種環境下陽去字的本調才得以保持。
前字\後字 舒聲 入聲 陰平
˥˥ 55陽平
˩˧ 13陰上
˥˩ 51陽上
˧˩ 31陰去
˥˩˧ 513陰入
˥ʔ 5陽入
˧ʔ 3陰平
˥˥ 55˥˥ ˨˩ (55 21) ˥˥ ˨ (55 2) 陽平
˩˧ 13˩˧ ˧˧ (13 33) ˩˧ ˨ (13 2) 陰上
˥˩ 51˥˩ ˧˧ (51 33) ˥˩ ˨˩ (51 21) ˥˩ ˨˩ (51 21) ˥˩ ˨ (51 2) ˥˩ ˧˧ (51 33) 陽上
˧˩ 31˩˧ ˧˧ (13 33) ˩˧ ˨ (13 2) ˧˩ ˨˩ (31 21) ˧˩ ˨ (31 2) 陰去
˥˩˧ 513˥˥ ˨˩ (55 21) ˥˥ ˨ (55 2) ˥˩ ˧˧ (51 33) ˥˩ ˧˧ (51 33) ˥˩ ˨ (51 2) ˥˩ ˨˩ (51 21) 陰入
˥ʔ 5不變 不變 不變 ˥ʔ ˧˩˧ (5 313) 陽入
˧ʔ 3˧ʔ ˨˩ (3 21) 不變
除此外,蘇州話還有兩種輕聲,無喉塞音尾的是 ˨˩ (21) 調,有喉塞音尾的是 ˨ (2) 短調。例:心·浪(/sin55 lɑ̃21/,“心上”,與“新郎” /sin55 lɑ̃13-21/ 同音)、裏·向(“裏面”)、兒·子。
词汇
[编辑]人稱代詞
[编辑]蘇州話的人稱代詞是:
第一人稱 第二人稱 第三人稱 單數 吾 /ŋoʊ31/
(奴 /noʊ31/)倷 /nᴇ31/ 俚 /li55/
唔倷 /n̩31-13 nᴇ31-21/
(俚倷 /li55 nᴇ31-21/)複數 伲 /ȵi31/ 唔篤 /n̩31-13 ·toʔ?-2/ 俚篤 /li55 ·toʔ?-2/
僅有部分老年人,主要是老年婦女稱“奴”/noʊ31/ 作為第一人稱單數代詞。蘇州的東郊和西郊都說“奴”,因此城區的人大多認為“奴”是鄉下口音。/ŋoʊ31/ 不寫作“我”,因為蘇州話“我”讀 /ŋoʊ55/,只用於書面語。
第三人稱單數“俚倷”見於《海上花列傳》,原寫作“俚乃”。它可能是“唔倷”的前身,現已不使用。
蘇州方言用來表示人稱代詞複數的後綴是“篤”/toʔ/(輕聲),相似的後綴也存在於其他吳語方言中。
指示代詞
[编辑]近指 中指 遠指 哀 /ᴇ55/ ~ 該 /kᴇ55/ 搿 /gəʔ3/ 彎 /uᴇ55/ ~ 歸 /kuᴇ55/
李小凡《蘇州方言語法研究》認為近指和遠指的兩組指示詞同源。這些指示詞都不能單獨作主語賓語,需要與後接的量詞、方位詞結合才可以。
名词
[编辑]- “宝货”:无能的人
- “门枪”:舌头
- “迷露”:雾
- “赤佬”:鬼
- “物什”:东西
- “辰光”:时间
- “咯吱窝”: 腋
动词
[编辑]- “牵记”:牵挂
- “弗碍”:无碍;无妨
- “钢” :讲
形容词
[编辑]- “龌龊”:下流
- “老茄”:少年老成
- “熟络”:亲热
- “洋盘”:不识货
- “难板”:难得
副词
[编辑]- “齐巧”:恰巧
- “纯光”:仅仅
- “本身”:本来
- “被要”:偏要
- “特为”:故意
- “赛过”:好像
- “无不”:没有
参考文献
[编辑]- 丁邦新 編著.《一百年前的蘇州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ISBN 7-5320-8561-9.
- 叶祥苓.《蘇州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ISBN 9787534331251.
- 叶祥苓.《苏州方言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
- 叶祥苓 主编.《苏州方言地图集》.龙溪书会.1981年.
- 鲍明炜 主编.《江苏省志·方言志·吴语苏州方言篇》.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 叶祥苓、盛毓青 主编.《苏州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 汪平.《苏州方言语音研究》.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 李小凡 著.《苏州方言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ISBN 7-301-03564-0.
- 苏州话在历史上有很高地位,苏州日报,2014-06-27
- ^ 胡佳逸:保护苏州话已迫在眉睫,,苏州日报,2016-01-21
- ^ Ling, Feng. A phonetic study of the vowel system in Suzhou Chinese (学位论文).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