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武光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菊池 武光 |
假名 | きくち たけみつ |
平文式罗马字 | Kikuchi Takemitsu |
菊池武光(1319年—1373年),鐮倉時代未期的武將。第12代家督菊池武時第十子,通稱豐田十郎。第13代家督菊池武重的弟弟、第14代家督菊池武士的兄長。菊池武光因為盡忠南朝及在九州立下赫赫戰功,而被後人認為是能與楠木正成並稱為龍虎的名將。任肥後守,又為肥前守。
繼承菊池家
[编辑]延元3年/曆應元年(1338年),兄長菊池武重病逝,因武重無子,以菊池武士為養弟而繼任家督。武士由於年紀尚輕,所以先後由叔叔(實為兄長)菊池武敏、木野武茂相繼輔政。因為武士性格柔弱,缺乏統領一族的能力。興國四年(1343年),菊池軍被北朝軍隊擊敗後,九州的南朝勢力被逐步壓制。興國六年(1345年),武士只好早辭家務,由剛率兵奪回了菊池氏的本城深川城的庶兄武光襲職,成為第15代家督。
當初後醍醐天皇命懷良親王為征西大將軍,出鎮筑紫正平三年(1348年),菊池武光將後醍醐天皇的皇子懷良親王迎入菊池氏新本城-隈府城,正式成立南朝征西府。其後,武光屢次與大友氏時、少貳賴尚對戰克敵。正平十一年(1356年)春,少貳賴尚因為不滿幕府而投降南朝,並向菊池武光求援。武光果然沒有讓他失望,在古浦城南的針摺原重創了北朝鎮西探題一色范氏。正平十三年(1358年),懷良親王帶領菊池武澄、五條良氏、少貳賴資等人轉戰肥前、豐後,降伏大友氏泰,接著又進攻博多,將一色范氏驅逐到長門。這樣一來,以少貳、大友、島津“九州三人眾”為首,包括松浦、阿蘇神社大宮司、草野等有力武士盡皆歸附南朝。能取得這樣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過去的近十年時間裡,北朝的足利尊氏與其弟足利直內訌給了南朝喘息的機會。同年春天,一色範氏派其弟範光逃回京都向幕府求援。四月三十日,足利尊氏在京都病死,其子義詮繼任為征夷大將軍,任命細川顯氏之子式部大夫繁氏為伊予守,率領大軍征討九州的征西府。繁氏在本據贊岐集結軍隊、船隻,但卻因病而屢次推遲進軍,且於次年六月離奇病死。而在九州,菊池武光為了應對幕府的進攻,決定先進攻日向的治部大輔畠山直顯。
少貳賴尚、大友氏時因為武光所指揮而慚愧,暗中意圖策應細川繁氏,其後聽聞繁氏死後而寢寂。當時武光率兵五千,於日向六笠城擊敗畠山直顯,大友氏時遂佔據高碕城畔,宇都宮宏知、肥田正員策應,扼守豐前、筑後險隘,斷去武光歸路,武光以氏時無能為也,先往攻畠山直顯子畠山重隆,攻克三股城。國久大懼,放棄六笠城,與畠山重隆一同逃遁。武光乃班師回本城。大友氏時等見其鋒銳,畏縮不出。菊池武光欲與賴尚及阿蘇大宮司宇治惟時,合兵討伐氏時,而未知二人亦有異志,親自率兵五千人,首先兵趨高碕城。途中聽聞賴尚集結大軍佔據太宰府,宇治惟時結九寨於小國寨後,乃還軍攻擊惟時,悉數破去其九寨,斬首級三百餘,惟時僅以身免。明年,奉懷良親王之命,提兵八千餘騎,討伐少貳賴尚。行軍至高良、山柳、坂水、神山等處。
少貳賴尚亦率兵六萬來戰,雙方隔筑後川兩岸列陣。武光督手下兵五千,先渡而攻擊敵陣。賴尚不戰,退兵里許。避於大原,武光追至,敵軍已鑿斷徑路,前阻有泥澤,不可輒進。當初賴尚守在古浦城,為一色直氏所攻。武光赴援終而得免,賴尚為報答他的德行,發誓說:「子孫七世無叛菊池氏。」遺下血書為証。武光取出其誓文,揭於旗竿之上,以羞辱賴尚,相持超過一個月。武光是夜派遣其子武政、姪武信、武明,及赤星武貫等精兵七千人,分為三隊,沿筑後川,乘水聲進軍。又精簡壯士三百人,夜間沿道掩至敵陣之背,發喊雨射。敵眾大駭錯愕,部伍大為擾亂,自相攻擊,死者相枕。夜已明,武政帶領兵士一遷先登,斬殺賴爾子忠資及其裨將三人。菊池武明戰死。菊池武信、赤星武貫率兵一千繼續進軍,與敵兵一萬相遇,殊死而戰,獲首級七百,虜獲忠資之弟賴泰。武貫及結城親昭、加藤宗高等三百人戰死。懷良親王連同武光,將兵三千,大呼直擣敵軍中堅。飛矢如注,親王身被三創,非常危急。朝官數人因禦敵而殉死,親王賴而得脫。世良田大膳大夫某等亦戰歿。武光、武政勵聲督眾,身先將土,奮力鏖戰。敵軍認出武光,叢矢雨射,馬傷而跌倒,武光便換馬再戰,縱橫馳突敵陣共十七次之多,武光所穿上的甲胄被斫而墜地,頭部亦被敵人刀刃砍傷兩處。戰馬又傷而且危急之時,剛好有一敵將逼近,兩人於馬上相搏而一同墜下,武光遂斬去其首級,騎上了他的戰馬,蒙甲冑而再次進軍。大戰自卯時殺至酉時,斬獲三千餘。少貳賴尚終於堅持不住大敗而走。
征西府的確立
[编辑]正平十六年(1361年),菊池武光又與新田族奉懷良親王,統領五千餘兵士出軍博多。北朝的少貳賴尚及大友氏時等二萬五千人前來迎拒,兩軍結陣於香椎。松浦黨三千人據守飯守山,擬定進軍武光陣後,兩軍相持多於十天。菊池家的城隆顯暗中派游僧潜入飯守山的北軍中,向松浦黨散播謠言,動搖了松浦黨的軍心。南軍黎明時分至山下讙呼。敵軍眾素相疑,再無鬥志,爭先逃散,在南軍進攻下追斬略盡。最終在懷良親王、菊池武光合力進攻下北朝軍隊全面崩潰,大敗敵軍。
同月,南軍攻克有智山城,少貳賴尚逃入豐後依附大友氏,南軍終於佔據了整個筑前。征西將軍懷良親王將本領從肥後移到筑前大宰府,標誌著南朝征西府在九州的實力在菊池武光的努力下達到了頂點。
正平十七年(1362年),幕府任命斯波高經的次子斯波氏經為新的鎮西探題,總領九州的軍政大權。同年九月,斯波氏經進入豐後,與大友氏匯合。二十三日,聽說此事之後,菊池武光派遣其弟菊池武義及城隆顯等人率五千人向豐後發動進攻,斯波氏經則集結少貳、宗像大宮司、松浦黨等共計七千餘人,在筑前國長者原要道固守。二十七日,兩軍開始交鋒,南軍的總大將菊池武義受傷,三百餘人戰死,在危難時刻,城隆顯扭轉了戰局,他率五百餘人突入了對方陣地,討取了北軍的少貳筑後二郎和小貳新左衛門尉,斬殺了宗像大宮司、松浦黨的近四百人,斯波氏經只好率軍向豐後撤退。武光隨後親自引軍與武義合兵追至豐後府。而斯波氏經與大友氏退保高崎城、少貳氏在岡城、宗像大宮司在宗像城三地分別固守。武光駐軍豐後府,分遣兵士攻打,相持日久。最終在正平十八年(1363年),武光攻破高崎城,斯波氏經被迫逃往長防。正平二十年(1365年),北朝再次派出了新的鎮西探題澀川義行,但他卻一直滯留在了備後,始終沒能進入九州。
大宰府陷落
[编辑]正平二十二年(1367年),二代將軍足利義詮去世,傳位給其幼子足利義滿,細川賴之被任命為管領輔政。為了改變九州不利的形勢,正平二十六年(1371年),幕府任命遠江守、引付方頭人今川了俊為新的九州探題。今川了俊吸收前幾任探題失敗的教訓,他認為九州的一些北朝勢力並不可靠,在只給予豐後大友氏等族以足夠信任的同時,又徵調諸如擔任長門、周防守護的大內氏等中國和四國的御家人參戰。同年,了俊派遣其子義範、其弟仲秋為前隊出發,準備對太宰府發動進攻。義範在豐後登陸後聯合了當地的大友氏,仲秋在肥前與松浦黨匯合,了俊則和大內義弘統率主力由防長進入豐前,對筑前的南軍進行合圍。文中元年(1372)二月,北軍的三路大軍首先發動進攻,菊池武光指揮南軍拼死防守,在經過長達半年的激戰之後,八月二十二日,太宰府陷落,武光保護懷良親王退往筑後三井郡高良山,南朝征西府開始由盛轉衰。
武光之死
[编辑]文中二年(1373年)十一月十六日,菊池武光逝世,時年五十二歲。由其子菊池武政繼任為家督。
參考資料
[编辑]《大日本史》卷之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