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教會新聞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華西教會新聞
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1901年1月號
主编陶維新、瑪莉·珍·戴維森等
类别新聞雜誌四川教會刊物
发行周期月刊
版式A5
发行量400[1]
创刊日期1899年1月
首发日期1899年2月​(125年前)​(1899-02
最後發行日期

— 期數

1943年12月​(80年前)​(1943-12

45卷5–12期

公司華西差會顧問部
创刊地区 清朝四川省
总部所在地成都市
语言英文
OCLC 編號7549478

華西教會新聞》(英語: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是華西差會顧問部(West China Missions Advisory Board)創辦於1899年的四川基督教新教教會月刊,由加拿大美道會華英書局印刷出版,1943年停刊[2]。《華西教會新聞》是首次在四川出版的英文刊物,也是該省發行時間最長的英文刊物[3][2],主要面向在川新教傳教士[4]

概述

[编辑]

《華西教會新聞》是1899年1月在重慶府舉辦的基督教新教研討會成果之一[5],創辦初衷是為在川新教傳教士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6]。該刊物於1899年2月正式發行[7],首任主編是英國公誼會差會傳教士瑪莉·珍·戴維森(Mary Jane Davidson)及其夫陶維新(Robert John Davidson)。1899年年底,美國美以美會差會傳教士畢啟擔任主編助手;英國內地會傳教士姚明哲英语W. H. Aldis擔任副編輯[8]

1900年,英國公誼會倫敦購買了一部小型印刷機,之後由陶維新的兄弟陶維博(A. Warburton Davidson)攜帶至四川。早期的《教會新聞》尺寸較大(8 × 10+1/2 英吋),但自1901年發行第三卷開始,為配合這部小型印刷機,改用A5(5.8 × 8.3 英吋)作為標準尺寸[8]

早期的雜誌主編是清一色的西方傳教士,因為雜誌的宗旨是「為傳教士創辦,由傳教士書寫」。後來逐漸有本地信徒參與,比如加入編輯委員會的公誼會教徒楊少荃,是曾擔任四川軍政府外交署長及華西協合大學校董的博士畢業生。雜誌撰稿人包括但不限於葛維漢董宜篤宋誠之陶然士英语Thomas Torrance徐麗生英语Theo Sørensen喬治·約翰·邦德英语George John Bond等。《華西教會新聞》在美國洛杉磯設有訂閱服務中心,雜誌的最高發行量約為450份。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1937–1945),該雜誌喪失了大部份海外訂閱者,導致經費困難,不得不於1943年停刊[2]

在1942年華西邊疆研究學會(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年議會上,啟真道英语Leslie Gifford Kilborn對《華西教會新聞》的貢獻表示讚賞。他認為該雜誌如同「一座知識和科學研究的寶庫。它不僅將在川的各宗派傳教士維繫在一起,還集合了眾多題材各異的文章涉及四川語言文化宗教族群經濟、醫藥、自然環境,以及英譯部份四川歷史著作等。《教會新聞》也是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發生在四川、雲南貴州三省的主要歷史事件的第一手見證者,為地方研究提供珍貴資料[9]。」

重慶作家冉雲飛認為,「鑑於《華西教會新聞》對川(含重慶)、藏、貴、雲諸省區持續45年(1899—1943)的報道與記錄,對《華西教會新聞》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於了解這些地區近現代歷史,自然是重要的。……他(王笛)在《跨出封閉的世界:長江上游區域社會研究(1644—1911)》一書裡論述保路運動時,就引用了除《華西教會新聞》外,它處不太可能得知的地方精英齊動員的一個驚人事實。……這說明《華西教會新聞》作為解釋成渝兩地近現代進程的解釋力,有其他資料不可替代的作用[10]。」

歷任主編

[编辑]
  • 瑪莉·珍·戴維森(Mary Jane Davidson;1899年2月–1906年5月)
  • 約翰·派克夫人(Mrs. John Parker;1902年8月–1906年12月)
  • 啟爾德Omar Leslie Kilborn;1907年1月–1909年4月)
  • 霍德進英语Henry HodgkinHenry Hodgkin;1909年5月–1910年1月)
  • 周忠信(Joseph Taylor;1910–1912、1917–1922、1925–1929、1934–1936)
  • 杜煥然(James Livingstone Stewart;1912–1917、1922–1925)
  • 何體道(Lewis Frederick Havermale;1929–1931)
  • 羅四維英语Frederick BorehamFrederick Boreham;1931–1934)
  • 饒和美(Homer G. Brown;1936–1939)
  • 陸德禮(Albert French Lutley;1940–1943)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Löwenthal, Rudolf. The Religious Periodical Press in China: With 7 Maps and 16 Chart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h'en Hung-shun, Ku T'ing-ch'ang, and William W. Y. Liang. Peking: The Synodal Commission in China. 1940: p. 108. 
  2. ^ 2.0 2.1 2.2 Zhu, Yaling. 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and Its Tibet Narrative (PDF). clausiuspress.com. 2019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3-23) (英语). 
  3. ^ Kyong-McClain, Jeff. "Reaching Tibet: Anglophon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and the Chinese Civilizing Mission". The Newsletter (Leide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2021, (90): p. 10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5) (英语). 
  4. ^ Bond, Geo. J. Our Share in China and What We Are Doing with It. Toronto: Missionary Society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11: p. 90 (英语). 
  5. ^ Broomhall, Marshall (编). "The Province of Szechwan". The Chinese Empire: A General & Missionary Survey. London: Morgan & Scott. 1907: p. 233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1) (英语). 
  6. ^ Wallace, Edward Wilson. The Heart of Sz-Chuan. Toronto: Methodist Young People's Forward Movement for Missions. 1903: p. 80 (英语). 
  7. ^ Davidson, Mary J. "The First Editorial—February 1899" (PDF). 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Chengtu: West China Missions Advisory Board). February 1939: p. 39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3-24) (英语). 
  8. ^ 8.0 8.1 Sewell, William Gawa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riends Service Council Number" (PDF). 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Chengtu: West China Missions Advisory Board). February 1938: pp. 1–2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3-24) (英语). 
  9. ^ Kilborn, L. G. Printed by the United Church of Canada Mission Press. "President's Address". Journal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Chengtu: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1941–42, (A): pp. 101–106. OCLC 977595689 (英语). 
  10. ^ 冉, 雲飛. 如何将二等题目做成一流学问. kfda.qfnu.edu.cn. 2019-08-12 [2024-03-27] (中文(简体)).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