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辦事大臣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海历史系列条目 | |||||||||||
---|---|---|---|---|---|---|---|---|---|---|---|
史前時代 | 旧石器时代 | ||||||||||
新石器时代 | |||||||||||
夏 | 古羌人 | ||||||||||
商 | 古羌人 | ||||||||||
周 | 古羌人 | ||||||||||
春秋 戰國 | 古羌人 | ||||||||||
秦 | 发羌 | ||||||||||
漢 | 西海郡 河源郡 金城郡 发羌 | ||||||||||
三国 | 西海郡 河源郡 金城郡 | ||||||||||
晉 | 吐谷浑 南凉 白蘭國 | ||||||||||
南北朝 | 吐谷浑 南凉 白蘭國 | ||||||||||
隋 | 西平郡 浇河郡 河源郡 吐谷浑 | ||||||||||
唐 | 鄯州 廓州 吐谷浑 吐蕃 | ||||||||||
五代 | 唃厮啰国 | ||||||||||
宋 | 西宁州 | ||||||||||
元 |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西宁州 宣政院辖地 | ||||||||||
明 | 青海蒙古 | ||||||||||
清 | 和硕特 西寧辦事大臣 | ||||||||||
中華民國 | 甘肃西寧道 宁海军 青海省 | ||||||||||
中華人民 共和國 | 青海省 | ||||||||||
西寧辦事大臣,清代于今青海地方之軍政長官,為欽差駐紮大臣。全稱為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簡稱青海辦事大臣。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駐青海湖東。乾隆以後移駐西寧,因此通稱“西寧辦事大臣”。西寧辦事大臣一般由在旗的滿洲、蒙古大臣出任,也有少數漢人。民國元年(1912年)改西寧辦事大臣為青海辦事長官,旋即裁撤由马家军头目馬麒统治青海。
沿革
[编辑]清初,青海地區為蒙古和碩特部所控制,朝廷僅有理藩院司官派駐西寧辦事。清廷派员册封顾实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使顾实汗在青海(满语:ᡥᡠᡥᡠ
ᠨᠣᠣᡵ,穆麟德轉寫:huhu noor;蒙古语:ᠬᠥᠬᠡᠨᠠᠭᠤᠷ,鲍培转写:Kökenaγur,西里尔字母:Хөхнуур)、西藏的统治地位合法化,当时的和硕特汗国仅为清朝藩属国。
雍正元年(1723年),和碩特汗國顧實汗之孫羅卜藏丹津反清,次年被清軍平定。事後,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上奏《青海善後事宜》十三條,朝廷照準施行。規定蒙古人在黃河以北遊牧,藏人在黃河以南遊牧。同時改西寧衛為西寧府,由甘肅省管轄。設置青海辦事大臣,總理青海蒙古諸旗、番人(藏族)事務。首任青海辦事大臣為八旗蒙古人達鼐,於雍正三年(1725年)到任。辦事大臣衙門初設於察罕托洛亥(在青海湖東南),後改駐西寧,故乾隆以後又稱為西寧辦事大臣。
西寧辦事大臣統轄青海蒙古二十九旗和玉樹等四十族土司,主持蒙古各旗會盟(相當於盟長,道光年间才分左右两盟)、祭祀青海湖神,掌管賦稅、駐防、籌辦糧餉、刑名按劾,以及青海入藏商道、驛站、茶糧互市等事宜,處理蒙、番矛盾,後來還要協助駐藏大臣轉運糧餉、派遣兵員入藏。西寧辦事大臣直接管理黃河以南的藏族部落,結束了明末以來西北地區藏族“但知有蒙古,不知有廳、衛、營、伍諸官”[1]的狀態,為雍正五年(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奠定了基礎。
西寧辦事大臣衙門故址在今西寧市城中區南大街解放巷(原名兵部街,1950年改今名),民國時曾為青海省民政廳所在地、馬步芳外宅。西寧辦事大臣之僚屬有理藩院司員、筆帖式。官印為銀質虎鈕,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刻滿、漢、回三种文字。
民國元年(1912年),改西寧辦事大臣為青海辦事長官,末代西寧辦事大臣慶恕留任。後改青海辦事長官為蒙番宣慰使,由甘邊寧海鎮守使馬麒兼任。1929年青海建省,孫連仲任省主席。
轄區
[编辑]青海蒙古
[编辑]青海蒙古,統稱為青海額魯特,領二十九旗:
- 和碩特部二十一旗:和碩特前頭旗,和碩特前左翼頭旗,和碩特北前旗,和碩特北右翼旗,和碩特北左翼旗,和碩特北左末旗,和碩特北右末旗,和碩特東上旗,和碩特南左翼次旗,和碩特南左翼中旗,和碩特南左翼後旗,和碩特南左翼末旗,和碩特南右翼中旗,和碩特南右翼後旗,和碩特南右翼末旗,和碩特西前旗,和碩特西後旗,和碩特西左翼後旗,和碩特西右翼後旗,和碩特西右翼中旗,和碩特西右翼前旗
- 輝特部一旗:輝特南旗
- 綽羅斯部二旗:綽羅斯北中旗,綽羅斯南右翼頭旗
- 土爾扈特部四旗:土爾扈特西旗,土爾扈特南前旗,土爾扈特南中旗,土爾扈特南後旗
- 喀爾喀部一旗:喀爾喀南右旗
青海蒙古有札薩克爵位三十:札薩克多羅郡王三、札薩克多羅貝勒二、札薩克固山貝子二、札薩克輔國公四、札薩克一等台吉十六、附固山貝子一、公中札薩克一等台吉二。
玉樹等四十族
[编辑]黃河以南的藏族居住地區置四十族土司,即巴彥南稱四十族[2]。因青海至西藏的驛站主要由玉樹四司負責支應烏拉(差役),故又稱玉樹等四十族,即玉樹一、二、三、四司,阿拉克碩一、二司,白利司,阿薩克司,阿永司,尼牙木錯司,固察司,拉布司,札武一、二、三司,隆布司,吹冷多爾多司,上、中、下格爾吉司,哈爾受司,上、下隆壩司,隆東司,綽火爾司,覺巴拉司,蘇爾莽司,葉爾吉司,列旺司,安圖司,興巴司,拉爾吉司,桑色爾司,巴顏囊謙司,洞巴司,蘇魯克司,稱多司,蒙古爾津司,永河普司,二阿里克司,班石司。清代後期,玉樹等四十族被合併為二十五族。
環海八族
[编辑]清初在青海推行“扶番抑蒙”,以削弱蒙古王公勢力。到了嘉慶、道光之際,黃河以北的蒙古各部逐漸衰落,黃河以南的藏族人口則不斷增加。於是藏民不顧禁令,北遷至環青海湖一帶遊牧,與官軍及當地的蒙古各旗發生爭鬥。咸豐八年(1858年),朝廷准許藏民在黃河以北駐牧,形成了青海湖一帶的環海八族,即剛察族、汪什代海族、千布勒族、都秀族、阿粗乎族(阿曲呼族)、熱拉族、達如玉族、阿里克族。後合併為七族。
歷任西寧辦事大臣年表
[编辑]本表參照《清史稿》列傳及各邊將軍都統大臣年表製作。
雍正朝
[编辑]姓名 | 旗籍 | 職銜 | 任命時間 | 離職時間 | 備註 |
達鼐 | 蒙古正白旗 | 辦理青海事務 | 1725 | 1732 | |
眾佛保 | 滿洲鑲藍旗 | 1733 | 1733 | ||
德齡,鈕祜祿氏 | 滿洲鑲黃旗 | 總理青海番人事務 | 1733 | 1735 | 遷鑲紅旗漢軍副都統 |
乾隆朝
[编辑]姓名 | 旗籍 | 職銜 | 任命時間 | 離職時間 | 備註 |
保祝,富察氏 | 滿洲鑲黃旗 | 1736 | 1737 | ||
巴靈阿 | 1737 | 1740 | |||
莽古賚,愛新覺羅氏 | 滿洲正藍旗 | 1740 | 1745 | ||
衆佛保(再任) | 滿洲鑲藍旗 | 辦理青海事務 | 1745 | 1749 | |
班第,博爾濟吉特氏 | 蒙古鑲黃旗 | 1749 | 1750 | ||
紀山 | 滿洲鑲紅旗 | 1750 | 1750 | 由駐藏大臣轉任 | |
舒明,烏梁海濟勒莫特氏 | 蒙古正黃旗 | 1750 | 1753 | 駐藏大臣雅滿泰之父 | |
德爾素 | 1753 | 1758 | |||
積福 | 蒙古鑲黃旗 | 1758 | 1759 | 遷駐藏辦事大臣 | |
多爾濟 | 1759 | 1762 | |||
容保 | 满洲镶黄旗 | 以下除另注明者外,均實授青海辦事大臣(西寧辦事大臣) | 1762 | 1763 | |
七十五,瓜爾佳氏 | 滿洲正黃旗 | 1763 | 1766 | 青海各部請求留任,詔不許 | |
海明,汪佳氏 | 滿洲正藍旗 | 1766 | 未到任 | 被劾查辦 | |
傅景,富察氏 | 满洲镶黄旗 | 1767 | 1770 | ||
伍彌泰 | 蒙古正黃旗 | 1770 | 1773 | 遷駐藏大臣 | |
福祿,博爾濟吉特氏 | 蒙古鑲黃旗 | 1773 | 1775 | 革職發往伊犁 | |
惠齡,薩爾圖克氏 | 蒙古正白旗 | 1775 | 1777 | 遷伊犁領隊大臣 | |
法福禮 | 1777 | 1780 | |||
諾穆歡 | 1780 | 1781 | 革職 | ||
留保柱,烏祁忒氏 | 蒙古正白旗 | 1781 | 1784 | ||
福祿(再任)[3] | 蒙古鑲黃旗 | 1784 | 1786 | 由喀喇沙爾辦事大臣轉任 | |
普福,孔格里斯氏 | 蒙古正黃旗 | 1786 | 1788 | 遷駐藏辦事大臣 | |
奎舒,黄郭羅特氏 | 蒙古正黄旗 | 1788 | 1792 | ||
特克慎,郭勒沁齊穆克氏 | 蒙古正藍旗 | 辦理青海事務 | 1792 | 1795 | 遷庫倫辦事大臣 |
策巴克,博爾濟吉特氏 | 蒙古鑲黃旗 | 1795 | 1797 |
嘉慶朝
[编辑]姓名 | 旗籍 | 職銜 | 任命時間 | 離職時間 | 備註 |
奎舒 | 蒙古正黄旗 | 1797 | 1799 | 革職 | |
臺費蔭,伊爾根覺羅氏 | 滿洲正黃旗 | 1799 | 1800 | ||
臺布,奇普褚特氏 | 蒙古正藍旗 | 1800 | 1803 | 病免 | |
都爾嘉,愛新覺羅氏 | 滿洲正白旗 | 1803 | 1804 | ||
問玉[4],他塔喇氏 | 滿洲正紅旗 | 1804 | 1805 | ||
貢楚克札布,巴禹特氏 | 蒙古鑲白旗 | 1805 | 1806 | 議免 | |
恆博,愛新覺羅氏 | 宗室 | 1806 | 1807 | ||
那彥成,章佳氏 | 滿洲正白旗 | 1807 | 1808 | ||
文孚,博爾濟吉特氏 | 滿洲鑲黃旗 | 1808 | 1811 | ||
福克精阿,鈕祜錄氏 | 满洲镶黄旗 | 1812 | 1815 | ||
來靈,愛新覺羅氏 | 宗室 | 1815 | 未到任 | 尋遷 | |
緒莊,愛新覺羅氏 | 宗室正藍旗 | 1815 | 1816 | ||
松寧(松箖),瑪拉特氏 | 蒙古正藍旗 | 1816 | 1817 | ||
那爾松阿,布雅木齊氏 | 滿洲鑲黃旗 | 1817 | 1818 | ||
福寧 | 1818 | 1820 | |||
素納,高佳氏 | 滿洲鑲黃旗 | 1820 | 1821 |
道光朝
[编辑]姓名 | 旗籍 | 職銜 | 任命時間 | 離職時間 | 備註 |
松廷[5],鄭佳氏 | 滿洲正藍旗 | 1821 | 1822 | ||
武隆阿,瓜爾佳氏 | 滿洲正黃旗 | 1822 | 1823 | ||
松廷(再任) | 1823 | 1823 | 遷內閣學士 | ||
穆蘭岱,顏扎氏 | 滿洲正藍旗 | 1823 | 1830 | 卒於任上 | |
特依順保,鈕祜祿氏 | 滿州正白旗 | 甘肅提督兼署西寧辦事大臣 | 1827 | 1827 | 因穆蘭岱休假,暫署 |
布彥泰,顏扎氏 | 滿洲正黃旗 | 1830 | 1830 | 轉伊犁參贊大臣 | |
恆敬,伊爾根覺羅氏 | 滿洲正藍旗 | 1830 | 1832 | ||
舒通阿,赫舍里氏 | 滿洲正藍旗 | 1832 | 1836 | ||
德楞額,薩克達氏 | 滿洲鑲紅旗 | 1836 | 1837 | ||
蘇勒芳阿,額蘇哩氏 | 滿洲正黃旗 | 1837 | 1838 | ||
訥爾經額,費莫氏 | 滿洲正白旗 | 1838 | 1840 | 轉熱河都統 | |
法豐阿,鄂吉氏 | 蒙古鑲藍旗 | 1840 | 1843 | ||
德興,棟佳氏 | 滿洲鑲黃旗 | 1843 | 1845 | ||
達洪阿,富察氏 | 滿洲鑲黃旗 | 1845 | 1846 | ||
哈勒吉那,齊他拉氏 | 滿洲鑲黃旗 | 1846 | 1851 | ||
薩炳阿,博爾濟吉特氏 | 蒙古正藍旗 | 阿勒楚喀副都統兼署西寧辦事大臣 | 1850 | 1850 | 因哈勒吉那休假,兼署 |
咸豐朝
[编辑]姓名 | 旗籍 | 職銜 | 任命時間 | 離職時間 | 備註 |
阿彥達,杭阿坦氏 | 蒙古鑲黃旗 | 1851 | 未到任 | ||
吳必淳 | 漢軍正紅旗 | 1851 | 1854 | ||
東純,伊爾根覺羅氏 | 滿洲正藍旗 | 1854 | 1856 | ||
易棠 | 湖南善化人 | 陝甘總督兼署西寧辦事大臣 | 1854 | 1854 | |
阿勒杭阿 | 署理 | 1854 | 1854 | ||
圖伽布,博羅特氏 | 蒙古正藍旗 | 1856 | 1858 | ||
福濟,必祿氏 | 滿洲鑲白旗 | 1858 | 1860 | ||
文俊,費莫氏 | 滿洲鑲紅旗 | 1860 | 1860 | ||
多慧 | 滿洲鑲白旗 | 1860 | 1862 |
同治朝
[编辑]姓名 | 旗籍 | 職銜 | 任命時間 | 離職時間 | 備註 |
毓科,他他拉氏 | 滿洲正藍旗 | 1862 | 1862 | ||
玉通,蘇完瓜爾佳氏 | 滿洲鑲黃旗 | 1862 | 1870 | 卒於任上 | |
劉豫師 | 漢軍鑲黃旗 | 1870 | 1878 |
光緒、宣統朝
[编辑]姓名 | 旗籍 | 職銜 | 任命時間 | 離職時間 | 備註 |
福裕,烏齊格里氏 | 蒙古正紅旗 | 署理 | 1878 | 1878 | |
喜昌,葛濟勒氏 | 滿洲鑲白旗 | 1878 | 1880 | ||
福錕,愛新覺羅氏 | 滿洲鑲藍旗 | 1880 | 1882 | ||
李慎 | 漢軍正藍旗 | 1882 | 1888 | ||
福裕,乌齐格里氏 | 蒙古正紅旗 | 第二次署理 | 1886 | 1887 | 因李慎丁憂,暫署西寧辦事大臣 |
薩凌阿 | 不詳 | 1888 | 1892 | 1891年丁憂,由奎順暫署 | |
奎順 | 滿洲正藍旗 | 1892 | 1898 | ||
聯魁 | 滿洲鑲紅旗 | 西寧道署理西寧辦事大臣 | 1897 | 1897 | 因奎順丁憂,暫署 |
闊普通武 | 滿洲正白旗 | 1898 | 1903 | 因病致仕 | |
準良,裕瑚魯氏 | 滿洲鑲黃旗 | 1903 | 1905 | ||
延祉 | 滿洲鑲藍旗 | 1905 | 未到任 | ||
胡孚駿 | 湖北江夏人 | 護理西寧辦事大臣 | 1905 | 1905 | |
慶恕,薩克達氏 | 滿洲鑲黃旗 | 1905 | 1912 | 轉任民國青海辦事長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