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話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州評話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福州石塔會館正在表演評話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福建省福州市 |
分类 | 曲艺 |
序号 | 239 |
编号项目 | Ⅴ—3 |
登录 | 2006年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8/CADAL06200461_%E5%8F%A4%E6%9C%AC%E5%B0%8F%E8%AA%AA%E9%9B%86%E6%88%90%EF%BC%9A%E4%BA%94%E4%BB%A3%E5%8F%B2%E5%B9%B3%E8%A9%B1.djvu/page1-220px-CADAL06200461_%E5%8F%A4%E6%9C%AC%E5%B0%8F%E8%AA%AA%E9%9B%86%E6%88%90%EF%BC%9A%E4%BA%94%E4%BB%A3%E5%8F%B2%E5%B9%B3%E8%A9%B1.djvu.jpg)
評話,也稱作平話,中國古代民間流行的口頭文學形式,是以中国方言说表的古老曲种,各个地方有不同的评话。它有說有唱,在宋代盛行,由韻體散體相間發展為單純散體,例如以散文爲主的《三國志平話》、《五代史平話》等。元代的评话在宋代的“讲史”上发展而来,是这一伎艺在元代的名称,同时也是以长篇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较大篇幅的话本的名称。如《全相平话》等,这些话本经过加工刊印后,既可以作为说话的底本,也可以成为文学读物。评话在发展过程中范围不断扩大,有些篇幅较短且不是历史题材的故事的话本也被偶称为评话,如《钝秀才一朝交泰》[1]。到清代时,人们对评话的定义更加广泛,如《茶香室丛钞》卷十七:“《平妖传》、《禅真逸史》、《金瓶梅》皆平话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