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島社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赤島社,為1929年成立的台灣第一個本土畫會,由「七星畫壇」以及「赤陽洋畫會」合併組成。成員包含顏水龍、陳澄波、楊三郎、倪蔣懷、陳英聲、陳植棋、李梅樹、郭柏川、范洪甲、陳承藩、陳慧坤、張秋海、張舜卿、廖繼春等十三人組成,皆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畫風都受東京後期印象派的影響。由「七星畫壇」與「赤陽洋畫會」於1929年整併為一個新的美術團體「赤島社」。成員包括臺灣北、中、南地區傑出的臺籍洋畫家,其幾乎囊括所有具臺展入選或特選、以至東京帝展入選資歷、或曾留學日本接受美術學校的專業美術教育者。
命名
[编辑]赤島社在其創始宣言中「忠實反映時代的脈動,生活即是美,吾等希望始於藝術、終於藝術,化育此島為美麗島。」說明畫會的命名無關政治,而是希望表達「以赤誠的藝術力量讓島上人的生活溫暖起來」的意涵。。
宣言
[编辑]「忠實洞悉時勢的動向,生活即是美。終生從事藝術境地,化育我們所在的美麗島嶼,我們熱愛藝術的心,強迫我們為我們的鄉土臺灣而殉情,因此我們永遠不能遺忘我們才疏學淺的心志,精進於研究之道─這個即是『赤島社』的使命,亦是我們的生活。秋天是臺展,春天是赤島展,以這個最有意義的殺風景之勢來修飾這個島嶼吧!」
成員
[编辑]陳澄波、倪蔣懷、顏水龍、廖繼春、陳植棋、陳慧坤、楊三郎、郭柏川、李梅樹、陳承藩、藍蔭鼎、范洪甲、張秋海、陳英聲、陳清汾、何德來等。
展覽
[编辑]赤島社原則上於每年春天展出,以對照秋天的「臺展」。而第一屆展覽於1929年8月31日在臺北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並且由成員,水彩畫家兼營礦產事業的倪蔣懷出資完成。第二屆舉行於1930年5月9日到11日,在臺北博物館;1931年,第三屆時改為兩地巡展,分別在4月3日到5日時在臺北舊廳舍(今中山堂),4月11日到13日移至臺中公會堂(今臺中中山堂舊址),但在展覽最後一天,主要發起人之一的陳植棋猝逝,享年僅二十六歲。[1]
解散
[编辑]在第三屆展覽舉辦完之後,因為陳植棋過世,1932年接任赤島社負責人的楊三郎赴法,再加上陳澄波留滯上海,使得赤島社核心力量大減。因此赤島社於隔年1933年宣布解散,並由剩下的成員廖繼春、顏水龍、陳澄波、陳清汾、李梅樹、李石樵、楊三郎,與在台日本畫家立石鐵臣等人,於台北市聯合於1934年發起組織「臺陽美術協會」,並繼續在每年春天舉辦「臺陽展」。
參考資料
[编辑]延伸閱讀
[编辑]- 倪再沁,〈赤島慧星---陳植棋和他的藝術〉,《南方藝術》,第6:74。
- 林柏亭,〈日據時期台灣的畫會活動〉,《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頁232。
-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赤島社。[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