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書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閩書》,凡一百五十四卷,明代何喬遠撰。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其子何九转病故,媳妇王承静自尽殉节,何乔远精神受到严重打击,開始撰述《閩書》。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成書。

《閩書》一書分二十二門,即《分野》、《方域》、《建置》、《風俗》、《版籍》、《扞圉》、《前帝》、《君長》、《文蒞》、《武軍》、《英舊》、《方技》、《宦寺》、《方外》、《閨閣》、《島夷》、《靈祀》、《祥異》、《萑葦》、《南產》、《蓄德》、《我私》。由於《閩書》體例的獨特性,引發不少争議,特別是不為朱熹立世家,不為當時官員所喜。[1]崇禎元年(1628)三月,熊文燦出任福建巡撫,對《閩書》有興趣,“以師之志,不異乎聖人”,決定資助其出版,並要求何氏補寫萬曆四十四年至萬曆四十八年之事迹。崇禎二年,終於完成所有補修工作,得以刊印,共一百五十卷。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郑开极福建通志》即承袭于《闽书》。

注釋

[编辑]
  1. ^ 《鏡山全集》卷 32《答沈方伯書》:“而為諸公所不喜者,莫如不為朱文公立世家。鄙見以為,既立世家,則須立道學一門。有道學一門,則必有政事門,有文學門,有孝友門。舊時立此門者,多是遷就其詞,則何道學之無政事,何政事之無文章,何文章之無孝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