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垣 | |
---|---|
出生 | 1880年11月12日 大清廣東省广州府新会县(今江門市蓬江區濱江新區) |
逝世 | 1971年6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90歲)
母校 | 博濟醫學堂 |
职业 | 歷史學家 中华民国教育部次长 輔仁大學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所长 |
陈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字援庵,号“励耘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宗教史学家,歷任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研究所首任所長。陳垣以《元也里可温考》一文成名,在宗教史、校勘學、考古學方面均有相當成就。嚴耕望將其與錢穆、呂思勉、陳寅恪並稱為「現代四大史學家」。
生平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
陳垣籍貫广东廣州府新會縣頭鄉坑塘里。1886年,隨父到廣州入學館讀書,陳垣反感私塾教育經常轉學,12歲時轉至閩漳會館的学馆讀書。在這裡陳開始閱讀张之洞《书目答问》,還有清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898年,在蒙館教課;1901年,中秀才,應科舉縣試不第,次年補為廩生,但科舉隨機被廢陳垣也放棄了科舉。1905年,《華工禁例》期滿在廣州創辦《時事畫報》,议论时政,鼓吹革命思想。1907年。考入廣州博濟醫學堂,兼任振德中學教師。因憤於美籍教師歧視中國學生,1908年,離開博濟,與友人集資創辦光華醫學院,並任理事,至1910年畢業,留校任教。1911年,創辦〔震旦日報〕,任該報副刊〔雞鳴錄〕主編。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於1913年當選国会眾議員,次年到北京,從此放棄醫學,從事史學研究。1919年,在北京缸瓦市教堂受洗加入基督新教。1920年,創辦「北京孤兒工讀園」,任園長。1921年出任中華民國教育部次長兼京師圖書館館長,並創辦「平民中學」,任校長兼教文史。後覺政治腐敗,留居北京,從事歷史研究與教育工作。1922年5月,陈垣辞去教育部次长、京师图书馆馆长等政府职务,全身心投入史学研究与教育,在北大,燕大,北師大教授國學和史學課程。1924年,甲子兵變,馮玉祥派兵佔領紫禁城,並驅逐了宣統帝,陈垣參與清廷善後事務及故宮博物院的籌辦。[1]
1926年,受英敛之临终托付,陈垣入辅仁学社与公教大学。1929年,任輔仁大學校長。1935年,當選中研院評議員。七·七盧溝橋事變後,陈垣留在北京,輔仁大學並未和其他學校一樣南遷而是在日佔區繼續辦學。[1]1939年初,在故宫古物陈列所发现《嘉兴藏》,與《嘉兴藏目录》對校,发现木忞的《北游集》,自此重視和尚語錄,撰《语录与顺治宫廷》、《顺治皇帝出家》。陳垣發現《旧五代史》輯本传写脱误,因撰《旧五代史辑本发覆》,曰:“一百五十年来,学者承诵引据,以为薛史真本如此,信奉不疑,而孰料其改窜至于如此。今特著其忌改之例,以发其覆。”[2] 陳垣还曾与胡适论杨守敬《水经注疏》的成书年代,胡适于1948年8月14日写成《跋杨守敬论水经注案的手札两封》,陳垣則認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四月尚無《水经注疏》。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1949年,北平解放後,陳垣就積極響應社會主義改造,政治思想轉向,閱讀毛澤東等人的著作。9月,參加政協。[1]1950年2月8日,陈垣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美国从来就是我们的敌人》响应三视教育运动。文章指出:“社会上还有些人有‘崇美’‘恐美’心理”,“凡是‘崇美’的,是因为没有民族的自尊心。凡是‘恐美’的,是没有民族的自信心。”[3]11月21日,陳帶領輔大師生宣傳抗美援朝。1951年2月,當選北京人大代表。5月,陳與一眾知識分子赴西南新解放區參加土地改革,任總團長。9月回京後便投入到思想改造運動中,總結自己的思想變化。[1]11月,毛澤東在懷仁堂舉行國宴時,向別人介紹說:“這是陳垣,讀書很多,是我們國家的國寶。”
1952年,院系调整中天主教辅仁大学大部并入北京師範大學後,他續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這時陳垣也和北師大黨委書記何錫麟和教務長丁浩川相識共事。1954年,陳垣擔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二所所長,負責隋唐至鴉片戰爭的研究,同時任中國史學會理事。[1]
同年,中国史学会公布第一届理事会名单,郭沫若担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担任副主席,他担任常务理事。史学会成立后,即着手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由徐特立、范文澜、翦伯赞、陈垣、郑振铎、向达、胡绳、吕振羽、华岗、邵循正、白寿彝为总编辑委员。1959年1月28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後他參與的政治活動越來越少,學術活動多了起來。[1]文化大革命時陳垣幾次被抄家,差點因為和劉少奇的合影而被定罪,並且被逼寫了幾次檢討悔過書張貼於北師大,而後遭到軟禁。
1971年6月21日,於家中去世,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1]
著作
[编辑]- 二十史朔闰表,中华书局,1962
- 释氏疑年录,中华书局,1988
- 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
-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中华书局,1989
- 清初僧诤记,中华书局,1989
- 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 明季滇黔佛教考(全二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 史讳举例,中华书局,2004
- 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2004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 通鉴胡注表微,商务印书馆,2011
- 史源学实习及清代史学考证法,商务印书馆,2014
- 中国史学名著评论,商务印书馆,2014
家庭
[编辑]陈垣祖籍廣東省新會縣石头鄉,先祖為中原南逃難民;祖父名海学(1810年-1878年),是药材商人,在广州开设陈信义药材行;祖母锺氏、黄氏(1833年—1921年)。父親名维启(1854年—1909年),也是药材商人;陈垣的母親為周氏(1858年—1934年);过继父名维举(1853年—1886年),实为三伯,过继母為李氏(1857年-1947年)。
陈垣一生有三位夫人: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年僅十七歲的陈垣与邻乡篁边的邓泽如之堂侄女邓珍安(1882年—1966年5月)成婚。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家乡娶吴淑媛(1884年-1912年)为平妻。1913年,陈垣与徐蕙龄(1892年—1966年5月)结婚。两人一起生活时间最长,直到1948年两人感情不和而分居。
陈垣共有有十一名子女:其中桂辛、博、约之為邓氏所生,仲益、利、让、潜為吴氏所生,善、容、慈、冬為徐氏所生。
- 陈桂辛(1899年—?),长女。
- 陈博(1902年—1990年7月20日),长子,后改名乐素,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
- 陈仲益(1904年—1970年),次子,死于肺癆。
- 陈利(1908年—1932年),次女,死于肺癆。
- 陈约之(1909年—?),三子。
- 陈让(1910年—1931年),四子,死于肺癆。
- 陈潜(1912年—1947年),三女,死于肺癆。
- 陈善(1914年—?),四女。
- 陈容(1916年—?),五子。
- 陈慈(1918年—?),五女。
- 陈冬(1921年—?),六女。
腳註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刘乃和. 陈垣年谱.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7. ISBN 7-303-06213-0.
- 刘贤. 学术与信仰 宗教史家陈垣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11. ISBN 7-5161-2410-9.
- 陈垣. 陈垣全集.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9.08. ISBN 7-81110-388-5.
- 牛润珍. 陈垣学术思想评传.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05. ISBN 7-5013-1627-9.
- 刘乃和,周少川. 陈垣年谱配图长编. 沈阳: 辽海出版社. 2000.10. ISBN 7-80649-288-7.
- 曾庆英. 陈垣和家人.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08. ISBN 978-7-303-25871-0.
- 刘乃和,周少川,王明泽,邓瑞金编著. 陈垣图传.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7. ISBN 978-7-303-06213-3.
- 张荣芳,曾庆瑛. 陈垣.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08.01. ISBN 978-7-80251-037-1.
- 陈智超编注. 励耘家书 陈垣与子弟.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09. ISBN 978-7-108-05495-1.
- 陳垣. 陳垣先生往來書札. 台北: 中研院中國文哲所. 1992-08-01. ISBN 9789576710612.
- 陈智超. 励耘书屋问学记 史学家陈垣的治学.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11. ISBN 7-108-02539-6.
-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 陈垣同志论著目录. 北京. 1982.12.
文化職務 | ||
---|---|---|
前任: 马邻翼 | 国立京师图书馆馆长 1921年12月-1922年6月 | 繼任: 全绍清 |
教育職務 | ||
前任: 奧圖爾 | 天主教輔仁大學校長 1929年-1952年 | 繼任: 于斌 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校長 |
前任: 林砺儒 |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52年10月-1971年6月 | 繼任: 王梓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