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背山雀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绿背山雀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山雀科 Paridae |
属: | 山雀屬 Parus |
种: | 绿背山雀 P. monticolus |
二名法 | |
Parus monticolus (Vigors, 1831) |
绿背山雀(學名Parus monticolus),也叫青背山雀,是一種棲息於中高海拔山區的雀鳥。
生态环境
[编辑]绿背山雀喜成群活动,见于海拔在1000米-4000米的中高山区,他们常活动于这个海拔的森林或林缘生境中。以苔蘚、枯葉、樹皮纖維及羽毛為建造巢穴的材料。
分布地域
[编辑]绿背山雀系东洋界鸟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沿喜马拉雅山南麓有本物种分布,缅甸北部亦有分布;在中国西南诸省,西藏南部、雲南、貴州、四川各省可见,其在中国的分布北限可达陕西、甘肃南部的秦岭一线,分布东限达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在台湾亦有本物种分布。
特征
[编辑]绿背山雀为体形较大之山雀科鸟类,其体长约为13-14厘米,与大山雀相当,体态亦与大山雀頗为神似,所不同者在于其体羽颜色的分布。绿背山雀雄雌同形同色,成鸟自额部砌经头顶直至颈侧以及颌部皆以黑色为底色;脸部以及耳羽具大块卵圆形白色斑块,枕部亦具三角形白色斑块,肩部和上背部为略沾灰色的黄绿色,在肩部绿色区域与颈部黑色区域交界处有一条细的亮黄色环带;下背至腰部则为略沾黄绿色的灰色,上体自前向后颜色逐渐转灰,过渡平缓;尾上覆羽黑色;尾羽黑色带辉蓝色金属光泽,外侧尾羽外翈白色;双翅的翅上覆羽与肩羽颜色近似,中覆羽和大覆羽黑色端部为略沾绿色的白色,在翅上形成两道白色翅斑,这两道翅斑是区分本物种和大山雀绿背亚种的一个重要特征,后者背部颜色与绿背山雀颇为接近,但与大山雀各个亚种一样,仅仅具有一道翅斑;飞羽黑色,羽缘色略浅;下体自喉部开始直至尾下覆羽有一条纵贯整个下体的黑色条带;胸部、上腹部和两胁的其他部分体羽则为明黄色,下腹部的颜色则由明黄逐渐转浅,尾下覆羽黑色。虹膜褐色;喙黑色足亦为黑色。鳴叫時發出「嘖吱、嘖吱」的聲音。
食物
[编辑]与其他山雀科鸟类一样,绿背山雀亦为典型的食虫鸟类,构成其食谱的主要是各色昆虫。
繁殖与保护
[编辑]繁殖不详,尚不可人工繁殖。
本物种未被列入保护动物目录,其在中国的分布地域虽然非常广泛,但并非优势种,属于稀有种,本物种还受到非法鸟类贸易的威胁。
绿背山雀与非法鸟类贸易
[编辑]与大山雀一样,绿背山雀亦受到非法鸟类贸易的威胁,但由于其本身种群数量和分布地域的限制,在市场上通常不常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便出现,也常常被作为外形怪异的“河南黑子”(意即产自中国南方的大山雀,所谓河南系虚指的地名,“黑子”是大山雀的俗名)出售,这种非法贸易对野生绿背山雀的种群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参考文献
[编辑]- ^ Parus monticol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