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克里斯劍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Kris *
克里斯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杰作,最初来自爪哇文化
国家 印度尼西亞
标准传统工艺
参考自112
地区 **亚太地区
入册历史
入册历史2008年(第3屆會議)
名錄代表名单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命名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地区
各式各樣的马来短劍与剑鞘

印尼克里斯劍印尼語keris爪哇語ꦏꦼꦫꦶꦱ꧀羅馬化:keris馬來語keris他加祿語Kalis泰語กริช),又稱马来短剑格里斯劍克里斯,是马来群岛马来半岛各民族使用的一種獨特的短劍,主要流行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泰國南部以及菲律賓南部等“马来世界”传统文化圈地區,在日本有類似的蛇行劍。由於它的劍刃是波浪型的,因此也被称为波狀刃短劍波紋劍

語源

[编辑]

“格里斯”一詞來源於古代爪哇語中的“ngiris”一詞,該詞意思是刺或者劈[1]。西方國家常常將該劍的名字拼寫作“kris”,然而在東南亞不少國家卻稱之為“Keris”。值得注意的例外是,菲律賓的摩洛人將該劍拼寫作“Kalis”或“Kris”,而在泰國則讀作“Kris”。此外,以前的一些歐洲殖民者也曾經將該劍的名字拼寫作“cryse”、“crise”、“criss”、“kriss”或“creese”。

起源

[编辑]
马来短剑

關於马来短剑的起源眾說紛紜,目前最普遍的說法是马来短剑是由越南北部東山文化鐵製傳到印尼後發展而成的[2]。今日世界上所確認的最早的马来短剑,其鑄造年代為滿者伯夷王朝時期的1361年[3]。這是由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在對印尼的蘇庫坎蒂遺址英语Candi Sukuh考察後得出的結論。然而現代學者對在東南亞發現的一些雕像和浮雕進行研究後發現,马来短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在印尼的婆羅浮屠(825年)和巴蘭班南坎蒂(850年)的建築中都有類似於马来短剑的影子。

使用

[编辑]
爪哇人佩帶马来短劍的各種方式

在印尼的爪哇島,每個家庭中的男性成員都會佩帶马来短剑。马来短剑往往會有一個彎曲的劍柄,如此的設計能夠加強砍、刺敵人時的劍刃的壓力。然而除了劍柄之外,沒有對手保護的裝置。而且马来短剑的劍刃是彎的難以控制,因此使用马来短剑時如果技術不精,很容易刺傷自己。

現在马来短剑一般用於宗教和儀式上,被當作護身符和傳家寶,或者慶典的飾物。東南亞也流傳著許多關於马来短剑的神話傳說[4]。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印尼的马来短剑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4]

馬來短劍主要分為兩種不同形式的劍,直長型馬來短劍象徵「靜」,主要作為防守用馬來短劍;彎曲型馬來短劍象徵「動」,主要作為進攻用馬來短劍,通常彎曲行馬來短劍的彎曲數量為奇數。而一把馬來短劍鍛造過程十分費工,通常需要反覆鍛造入火500次,才能鍛造出一把基本的馬來短劍。

参考文献

[编辑]
  1. ^ Frey, Edward. The Kris: Mystic Weapon of the Malay World. Selangor Darul Ehs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ISBN 0-1958-8906-1. 
  2. ^ Draeger & Smith. Comprehensive Asian Fighting Arts. 1969. ISBN 978-0-87011-436-6. 
  3. ^ van Duuren, David. Krisses: a critical bibliography. Pictures Publishers. 2002: 110 [6 March 2011]. ISBN 978-90-73187-42-9. 
  4. ^ 4.0 4.1 UNESCO Indonesian Kris. [2017-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相关條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