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骷髏或者髑髏、骸骨(英語:skeleton),是指没有毛发和皮肉的死人骨骼[1][2],历史上骷髅是死的象征,[3]常被借指鬼[4][5]或死神。
传说里骷髅也是种会走动的骸骨不死生物,起源不详,不过希腊神话里播下龙牙的故事里曾出场过。以及中世纪也有骑骷髅马的骷髅骑士出现。[6]
骷髅也用来形容瘦成皮包骨的人。[7]

作為符號
[编辑]德國
[编辑]骷髅在德國是很古老的符號,最早出現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禁軍騎兵。在1808年成為軍隊制服標誌。黨衛軍帽上有骷髏標誌。
骷髏旗
[编辑]故事或歷史中的海盜會掛海盜旗來威嚇對手降伏,也有代表不降即格殺勿論,或者誇耀自己不怕死的勇氣。
相关文化和文学
[编辑]参见
[编辑]參考來源
[编辑]-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其女 月孛 有骷髅骨,击之敌头即痛,二日死。”
- ^ 《西游记》第二七回:“ 唐僧 大惊道:‘ 悟空 ,这个人纔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
- ^ 村上ほか (2000),第54頁.
- ^ 清 杜岕 《烈哉汪氏妇》诗:“唯有江水汤汤似鼓鸣,黄昏月黑骷髅语。”
- ^ 《红楼梦》第九三回:“见了无数女子,说是都变了鬼怪似的,也有变做骷髅儿的。”
- ^ 幻想世界史研究會. 奇幻世界大百科. 奇幻. 楓樹林出版社. 2016/04/01: 200–201. ISBN 978-986-5688-48-6.
- ^ 清 李渔 《慎鸾交·悲控》:“未哩,纔瘦到眉眶,少不的要眼儿深,鼻儿高,齿儿空,唇儿旷也,纔算个病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