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之戰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黔中之戰 | |||||||||
---|---|---|---|---|---|---|---|---|---|
| |||||||||
参战方 | |||||||||
秦國 | 楚國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司馬錯 | 楚頃襄王 | ||||||||
兵力 | |||||||||
巴、蜀兩地秦軍約十萬 | 不明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詳 | 不詳 |
秦國國相張儀曾提出連橫的策略[1]。秦昭襄王自白起在前293年領軍於伊闕之戰大敗韓、魏二國後,根據張儀定下的策略,便開始密謀由西南方向進攻楚國,即是由西向東經巴、蜀兩地對楚國實行迂迴進攻戰略,直搗楚國腹地黔中。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昭襄王命令將軍司馬錯率大軍由隴西(今甘肅臨洮)進入今四川,增補巴、蜀兩地軍隊十萬;然後乘坐大舶船萬艘,載米六百萬斛,從巴地的涪水南下,進攻楚國。秦軍戰勝重重困難,翻越現今的岷山山脈、摩天嶺山脈、雲貴高原,終於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國後方。當時,楚軍主力集結西北部的秦、楚邊境前線,後方軍力空虛。遭受司馬錯突然進攻,楚軍猝不及防,損失大片土地。秦軍攻佔楚國的黔中郡[2][3]。楚頃襄王被迫獻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及漢水以北地區給予秦國[4][5]。
黔中之戰不單使秦國佔領了楚國大片土地,亦為翌年白起帶領秦軍在鄢郢之戰中大破楚國都城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编辑]- ^ 《戰國策 卷十四 楚策一》:秦西有巴蜀,方船積粟,起於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餘里。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數雖多,不費馬汗之勞,不至十日而距扞關;扞關驚,則從竟陵已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已。秦舉甲出之武關,南面而攻,則北地絕。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
- ^ 《華陽國志 卷三 蜀志》: 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張本作舡。)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取商於(李本作淤。)之地,為黔中郡。
- ^ 《史記 卷五 秦本紀》:二十七年,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 ^ 《史記 卷四十 楚世家》:十九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
- ^ 《資治通鑑 卷四 周紀四》: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獻漢北及上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