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是古代中国武官官职,在歷史上具重要影響力。該職位於汉朝时达到鼎盛,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但是其手下必有親自统领的部队,而将军却不一定有自己的军队[1],所以其实际影响力有时候甚至超过将军;东汉末年三国序幕之时,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何进宦官所杀,而其手下的西園軍校尉袁绍曹操等却以此職位带领士兵兵變杀死了所有的宦官

概况

[编辑]

秦朝

[编辑]

校尉在战国时期已成为正式编制内的武官。秦国军队中的校尉为统领一「」的中级军官。邯郸之战中王陵战不善,亡五校。

西汉

[编辑]

沿袭秦朝,为中级军官,高級將軍(享有開府置官之權,位上卿)的屬官。

另一類則是漢武帝時在镇守长安的北军中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分统禁军,二千石、位次诸将军

  • 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统领八校。
  • 屯骑校尉:掌重骑兵部队。
  •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
  • 越骑校尉:掌轻骑兵部队。
  • 长水校尉:掌驻扎在长水、宣曲的由匈奴胡人组成的骑兵。
  • 胡骑校尉:掌驻扎在池阳由匈奴(部族与长水校尉所辖不同)等胡人组成的骑兵,根据属兵情况,并不常置。
  • 射声校尉:掌禁军(羽林军)中的弓箭手部队。
  • 虎贲校尉:掌战车部队。

此外另置城门校尉,统领京师各门屯卫,分八屯。在西域、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驻军长官也称校尉,如驻西域戊己校尉、驻鎮守羌族地帶的护羌校尉等。

汉武帝时,名将霍去病在受将军职前曾因战功被封为骠姚校尉,时年仅十八岁。

东汉

[编辑]

东汉改设五校尉,继续统领宿卫兵,秩比二千石,官高职显,很多由皇族和亲信担任。

  • 北门中侯,掌监五校尉
  • 屯骑校尉,初年曾改名为骁骑校尉,但很快复原。
  • 越骑校尉,初年曾改名为青巾左校尉,但很快复原。
  • 步兵校尉,名称如旧,但都城到了雒阳后的实际职权变化不明。
  • 长水校尉,并入了西汉胡骑校尉所属。
  • 射声校尉:并入了西汉虎贲校尉职属。

城门校尉继续执掌雒阳十二城门。

到汉末灵帝曾经特设西园八校尉,掌管京師附近的兵权。

但此时随着军权分散,各地诸侯并起,校尉的名号开始多见,如骁骑校尉曹操)、折冲校尉(袁术孙策夏侯惇)、鹰扬校尉(曹洪)等,而地位则居于越来越多的各中郎将之下。

在北方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驻军长官也称校尉,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等。

魏晋以后

[编辑]

汉朝以后,基本效仿东汉五校建制,不过校尉的地位日渐低落。西晋时沿袭曹魏,有乌桓校尉东夷校尉,分别专门管理北方与幽州一带、和东北方向的少数民族事务的武官。泰始十年(274年)幽州东部的遼東地區从幽州分出,設置平州。东夷校尉顺理成章地专门管理东北与平州一带少数民族地区的军官。

東晉時,亦設立有平羌校尉一職。多由仇池公兼領之。

时期定例为軍人散官低品官号,尊称卫士為「校尉」,校尉已经变成士兵了。

现代歧义

[编辑]

在世界各國現代軍銜中,“校尉”一词可用作「校官」與「尉官」之合稱,有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等等。

相關條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吕思勉,《三国史话·外戚》。

参考

[编辑]
  • 《通典·职官·十六》
  • 《后汉书·百官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