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庚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庚(?—公元前1039年),史記中又稱作祿父,父親為紂王,後母為妲己,商代滅亡後,受封於殷地,周武王死後,聯合周朝宗室「三監」反抗周公旦,是為三監之亂,被周公東征打敗,史載有“武庚被殺”和“王子禄父北奔”兩種說法。
明代神怪小說《封神演義》裡,僅在朝歌被周兵攻陷時被俘的橋段登場。
生平
[编辑]武庚是商紂王的兒子。周武王灭商後,封武庚管理商朝原本的王畿殷(河南安陽),安抚殷商的遺民。
周武王為了防止武庚叛亂,又在朝歌(今河南淇縣)周圍分封自己三個弟弟霍叔於霍(今山西霍州)、管叔於管(今河南鄭州)、蔡叔於蔡(今河南上蔡),以監視武庚,是為三監。這一時期,武庚留居在紂宮(今淇縣城內西壇、三海地區)綿續殷朝香火。
在商朝滅亡後的第二年,周武王駕崩,繼位的周成王年幼,成王的叔叔周公旦代天子掌管國事。管叔和蔡叔對此事非常不滿意,四處散佈周公將要篡位的謠言,並和武庚一起叛亂,是為三監之亂。
周公和召公為保周朝社稷,「內弭父兄,外撫諸侯」、「成王命東征,伐朝歌叛」,周公以武力明清白,武庚兵敗被誅。周公又殺管叔、流放蔡叔、貶霍叔,將朝歌不願服從的殷商頑軍「殷頑」遷於洛邑管制。需要注意以上“歷史”均爲周人單方面說法,真實歷史則需要更多確證。
在历史小说中,往往认为其幼時聰明好學,因此深受父親紂王賞識,對其非常關切厚愛,但被繼母妲己厭惡,對其非常刻薄冷酷,而且還常常排擠逼迫他,直到紂王自焚,妲己自縊後,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青銅器銘文記載
[编辑]西周初期青銅器銘文中有對武庚的記載。周成王時期有青銅器大保簋,[1]有學者指出,大保簋的銘文有「王伐錄子聽」。而張亞初解釋為「錄即武庚祿父。其子聽就是太子聽觚之太子聽。此銘講武庚祿父之子太子聽隨其父反叛周王朝。」殷瑋璋、曹淑琴則認為此銘「錄子」就是武庚祿父[2]。
白國紅指出,大保簋為著名的梁山七器之一,其銘文有「王伐錄子 耳口(此字左耳右口,張亞初等釋為「聽」)」。而梁山七器中的另一器銘文有「王伐天子 耳口」,意指只有王子祿父堪當「天子 耳口」稱謂。周人對殷商保留天子名號的容忍,體現周人之優容政策。[3]
武庚北奔
[编辑]虽然《史记》《系年》等文献都认为武庚被周人诛杀,但《逸周书·作洛》中却有“王子禄父北奔”的说法。《尚書·大誥》中有周公東征後北方東方民族大遷徙的歷史,顧頡剛等歷史學家從《逸周書》中推斷武庚反周失敗後北奔,《史記》中記殷後有“北殷氏”,《左傳》中記周初燕和肅慎之間有殷人的“亳”,《呂行壺銘》中記周康王曾遣伯懋父北征,《陳璋壺銘》中記亳邦後屬於燕,《國語》和《書序》中記錄周王朝極拉攏肅慎。
通過眾多史料的對照,顧頡剛作出一假設:周武王封武庚於邶已在殷京畿北部,當周公東征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武庚逃奔到周人統治力所不及的地方燕之北、肅慎之南的一個地方,另建亳都,國號北殷,地點約在今的遼西一帶。周人對當時位於遼東半島的肅慎表示好意以共同對付北殷;延至周康王時,伯懋父北征,聯合了燕和肅慎夾攻北殷,北殷滅後加封給燕,所以燕的北境在西周初期已發展到東北。殷人隨武庚北移的很多,殷人繼續留居遼東和朝鮮半島的北部,成為當地的土著,在東北亞各族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影視形象
[编辑]电视剧作品 | 飾演演員 |
烈焰之武庚紀 | 任嘉倫 |
夢回朝歌 | 米热 |
參考文獻
[编辑]- ^ 《殷周金文集成》對此器的編號為8.4140
- ^ 見張亞初《太保罍、盉銘文的再探討》和殷瑋璋、曹淑琴《周初太保器綜合研究》,轉引自周寶宏:《近出西周金文集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18頁。ISBN 7806962530
- ^ 白國紅:《春秋晉國趙氏研究》,中華書局2007年6月北京第1版,第34頁。ISBN 9787101056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