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對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都對,是江東二張的張紘初平三年(192年)時,與孫策江都謀劃時,對孫策提出了與往後8年即建安五年(200年)時魯肅孫權所出榻上策、和往後15年建安十二年(207年)的諸葛亮隆中對類似的治國方針。

內容

[编辑]

當時孫策在江都遇到徐州名士張紘,説:「如今漢室衰微,天下各地,群雄割據,擁兵自重,各謀所利。」然而張紘對孫策說:「當年周朝王道陵遲,齊桓公、晉文公才能應運而起;王室一旦安寧,諸侯就只能貢奉周朝,盡臣子的職分了。你繼承亡父遺志,驍勇善戰,假如真能棲身丹陽,召集吳郡、會稽兵馬,那麼,荊(荊楚)、揚(江東)二州自可掃平,報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時您憑倚長江之險,三江之固,奮發威德,掃除群雄,匡輔漢室,所建的功業,絕不會亞於齊桓公、晉文公,定會功垂千古流芳萬世。」遂後孫策積蓄兵馬和招募將領後,渡江橫掃江東。

張紘的江都對所提出的據長江之險,保固江東,便是要謀取荊州與揚州二地。與日後孫權和魯肅的榻上策治國方針的觀點幾乎符合。唯獨與其不同的地方在於江都對是主要是效仿齊桓晋文的春秋霸業,旗号是匡輔王室,故孫策的種種行動都與之密切相關(向漢庭上貢,與袁術斷絕關係,襲許,緩步西歸)。孫權即位之初也是準備效仿齊桓公,魯肅的觀點是“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故因“鼎足江东,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參考文獻

[编辑]
  • 裴松之. 三國志注·吳書·孫策傳. 吳歷曰:初策在江都時,張紘有母喪。策數詣紘,咨以世務,曰:「方今漢祚中微,天下擾攘,英雄儁傑各擁衆營私,未有能扶危濟亂者也。先君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卒為黃祖所害。策雖暗稚,竊有微志,欲從袁揚州求先君餘兵,就舅氏於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藩。君以為何如?」紘荅曰:「旣素空劣,方居衰絰之中,無以奉贊盛略。」策曰:「君高名播越,遠近懷歸。今日事計,決之於君,何得不紆慮啟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讎得報,此乃君之勳力,策心所望也。」因涕泣橫流,顏色不變。紘見策忠壯內發,辭令慷慨,感其志言,乃荅曰:「昔周道陵遲,齊、晉並興;王室已寧,諸侯貢職。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讎敵可報。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羣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策曰:「一與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於君,策無復回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