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 33輕型坦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裝甲偵察車 雷諾1933型
通稱:AMR33
現藏于索米爾裝甲博物館的AMR33
类型輕型坦克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34年(或1935年)至1940年[1]
使用方 法國
 中華民國
 納粹德國[2]
生产历史
研发者雷諾
生产商雷諾
衍生型AMR 35[1]
基本规格
重量5噸[1]
长度3.504米[3]
宽度1.6米[1]
高度1.727米[1]
载员2人(車長,駕駛員)[1]

装甲13毫米[1]
主武器1挺 7.5mm賴貝爾機槍[1]
副武器
发动机瑞麗安思達拿(Reinastella)8缸液冷汽油機[1]
84匹 ( 千瓦)[1]
功率/重量16.8匹/噸
作战范围公里
速度60公里/小時(公路)[1]

裝甲偵察車 雷諾1933型,通稱AMR 33,又稱雷諾VM。AMR 33是一款成型於二戰前,並參與二戰的法國輕型雙人[2]坦克。它還曾經由中華民國使用。

歷史

[编辑]

在一戰中,法軍就曾小規模使用裝甲車。但是這些裝甲車越野能力都不佳。法国的坦克部队在面臨1935年德国重整军备時开始扩军,而AMR-33型則是當時法军新增的轻型坦克之一[4]

1931年法軍提出需要三種類型的裝甲戰鬥車輛,其中之一就是偵察車(AMR)。這類車輛要求是全履帶式,裝備1挺7.5mm機槍,由兩名乘員操作。而雷諾公司就造出了一種合乎AMR要求的車輛。在實驗後,當局於1933年訂購了123輛。法國軍方將其命名為雷諾AMR 33 VM。[1]

性能/設計

[编辑]

AMR 33的車體使用鉚接結構,駕駛員坐在前面,車長坐在後置的炮塔中。發動機位於底盤的右前方。其懸掛系統不太尋常,中間由兩組雙輪轉向架組成,而前方和後方分別是傳動輪和從動輪。武器是一門7.5mm機槍。[1] 總而言之,AMR33的戰鬥力並不強,主要是用於承擔偵察任務。[2]

服役

[编辑]
AMR 33

AMR 33參加了法國戰役。法國投降後,一部分被德軍虜獲。[2]

他國的使用

[编辑]

1930年代中期,中華民國自法國購買了一批AMR33/35,買主不明,可能是滇軍。這批戰車後由中央軍裝甲部隊使用,並參加了緬甸戰役[5] 根據中華民國陸軍裝甲兵三十年畫史中的照片,是一種AMR33/35中一種特異的機砲型[6]

從法軍手中虜獲而來,編號為Pz. VM 601(f)。[2] 一部分德軍手中的AMR 33被拆除炮塔後安裝固定式80mm臼炮[1]

腳註/來源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David Miller. Th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Tanks of the World. Zenith Imprint. 2000: 64-65 [2014-01-23]. ISBN 978-0-7603-08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2. ^ 2.0 2.1 2.2 2.3 2.4 Bob Carruthers. Panzers at War 1939-1942. Coda Books Ltd. : 90 [2014-01-23]. ISBN 978-1-908538-2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3. ^ David Miller. The Great Book of Tanks: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Tanks from World War I to the Present Day. Zenith Imprint. 1 October 2002: 104–105 [2014-01-23]. ISBN 978-0-7603-147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4. ^ 2012年. 坦克. 2012, (第06期). 不过,1935年德国重整军备,总算给老朽的第三共和国提了个醒,法国的坦克部队也开始扩军。截止1940年,仅仅是轻型坦克法军就装备了雷诺的AMR-33型、AMR-34型、AMR-35型、AMC-35型、R35型、R40型、“夏尔”D1、D2型 [失效連結]
  5. ^ 國軍裝甲圖鑒 鳳凰網. [2014-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6. ^ 抗戰時期國軍機械化/裝甲部隊畫史1929-1945,滕昕雲,ISBN957-30497-6-7 121頁 以照片上來看,似乎是一種AMR33次型的底盤,但很可能是配備AMR35的25mm機砲,非常特殊,找不到相近的型號與照片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