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恪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恪(1431年—1503年),字公肅,號海虞,直隶蘇州府常熟縣 (今江蘇省常熟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南京工部侍郎。

生平

[编辑]

成化二年(1466年),登丙戌科進士,授工科給事中。出為湖廣左參議,升河南右參政。請求賑災陝西饑荒。

弘治元年(1488年),升河南右布政使[1],轉左。弘治四年,升爲右副都御史,巡撫許州等地。其為人執法嚴明,糾正各地弊病,為當地豪強王族所不悅。明孝宗知其賢,責怪平樂王、義寧王,后命徐與湖廣巡撫韓文互調職位。當時百姓罷市,哭泣相送者數十里不絕。其在湖廣與岐王相爭,被彈劾改為南京工部右侍郎。弘治十一年因病致仕,十六年三月卒[2][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十一》:弘治元年二月丙辰 升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吳繹思、江西右參政秦民悅、河南右參政徐恪、福建左參政陳賓、廣東左參政謝瑀、雲南右參政熊祥、湖廣左參政王道、山西左參政劉忠、福建按察司按察使謝綬俱為布政司右布政使:繹思等俱本司;道,山東;忠,四川;綬,廣西。
  2. ^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九十七》:弘治十六年三月,致仕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卒。恪字公肃,直隶常熟县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升湖广布政司左参议。时中贵岁于武当取笋以贡,己而欲并及荆襄郧阳诸府,恪执不可,事遂已。历升河南右参政、左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自置吏,恪以为非制,革之,王怒,奏恪侮已, 上直恪而遗书于王。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抑豪右,宽逋赋,而均徭役一事,民尤便之。改巡抚湖广,适藩王之国,中使载盐数百艘,抑市于民,恪捕其为首者置于法,盐久格不得售。弘治八年内批迁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以升职不由外廷论荐,上疏自明,且求退甚力,朝廷勉留之,乃供职,十一年引疾乞休,致给驿归,至是卒。恪临终,戒其子如魏尚书骥语,令勿乞身后恩,已而巡按御史特为之请,乃赐祭葬如例。恪嗜学,性详慎,凡利于国与民者必行其志,不恤利害,始终不易,故自树立有足称云。
  3. ^ 明史》(卷185):“徐恪,字公肅,常熟人。成化二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中官欲出領抽分廠,恪等疏爭。中官怒,請即遣恪等,將摭其罪,無所得乃已。出為湖廣左參議,遷河南右參政。陝西饑,當轉粟數萬石。恪以道遠請輸直,上下稱便。弘治初,歷遷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違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賜書誡王。河徙逼開封,有議遷藩府三司於許州者,恪言非便,遂寢。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奏言:「秦項梁、唐龐勛、元方谷珍輩往往起東南。今東南民力已竭,加水旱洊臻,去冬彗掃天津,直吳、越地。乞召還織造內臣,敕撫按諸臣加意拊循,以弭異變。」帝不從。故事,王府有大喪,遣中官致祭,所過擾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復之。恪請如先帝制,並條上汰冗官、清賦稅、禁科擾、定贖例、革抽分數事,多議行。戶部督逋急,恪以災變請緩其事。御史李興請於鄖陽別設三司,割南陽、荊州、襄陽、漢中、保寧、夔州隸之。恪陳五不可,乃止。恪素剛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為巡撫,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嚴,宗人多不悅。平樂、義寧二王遂訐恪減祿米、改校尉諸事。勘無驗,坐恪入王府誤行端禮門,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無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責,命湖廣巡撫韓文與恪易任。吏民罷市,泣送數十裏不絕。屬吏以羨金贐,揮之去。至則值岐王之國,中使攜鹽數百艘,抑賣於民,為恪所持阻不行。其黨密構於帝。居一歲,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進用,宜出廷推,未聞有傳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進,請賜罷黜。」帝慰留,乃拜命。勢要家濫索工匠者,悉執不予。十一年考績入都,得疾,遂致仕,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