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舌顫音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捲舌顫音 | |
---|---|
ɽr | |
IPA編號 | 125 433 122 |
編碼 | |
HTML碼(十進制) | ɽ͡r |
Unicode碼(十六進制) | U+027D U+0361 U+0072 |
音頻範例 | |
捲舌顫音在德拉維達語系的Toda語出現,已經得到實驗證實其存在。彼得·拉迪福吉德 (Peter Ladefoged)為此音標音,用的符號是國際音標中代表捲舌閃音的ɽ。發音時,雖然首先用下舌尖捲舌,但顫動也涉及舌尖,使其向前移至齒齦。這表示,捲舌顫音發音前會產生元音捲舌的色彩,正如其他捲舌輔音,但是發音的顫動與齒齦顫音相差無幾。因此,[ɽ͡r]可能也是適當標音。
根據報告,溫頓語 (Wintu)是另一個有捲舌顫音的語言,發音時舌尖「接近」硬齶,與Toda語不同。在元音之間時,該音的音位變體是捲舌閃音。
有報告指出,一些語言擁有捲舌塞擦顫音如[ɳɖ͡ɽ̝]和[ʈ͡ɽ̝̊],包括馬普切語、馬達加斯加語和斐濟語。然而,那些報告大多沒有清楚描述正式發音。比如說,進一步查證顯示,斐濟語中的該音(寫成dr)極少以顫音形式讀出,多數讀成齒齦後塞音[n̠d̠]。在馬普切語,該音(寫成tr)是強烈捲舌音,令緊接隨後元音的/l/和/r/也變成捲舌音;在南方方言,此音异讀為/ʈ͡ɽ/和/ʈ͡ʂ/,至於符號<ɽ>代表顫音還是無噝擦音,則不清楚。
出現於
[编辑]語言 | 字詞 | IPA | 意義 | 註釋 | |
---|---|---|---|---|---|
荷蘭語 | 北布拉班特方言[1] | riem | [ɽrim] | 帶子 | /r/的一個罕見變體,且幾乎僅出現在字首中。[2]/r/的實際發音在方言之間差異很大。參見荷蘭語音系 |
北荷蘭方言[1] | |||||
托達語[3] | [kaɽr] | 飼養小牛的圍欄 | 為舌下音(Subapical)。托達語中分辨普通與顎音化的前齒齦顫音、齒齦顫音與捲舌顫音。[3] | ||
溫頓語[4] | [比如?] | 舌尖音。 |
註釋
[编辑]- ^ 1.0 1.1 Goeman & van de Velde (2001:107頁)
- ^ Goeman & van de Velde (2001:95, 97, 101, 107頁)
- ^ 3.0 3.1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223頁)
- ^ Pitkin (1984:?頁)
參考資料
[编辑]- Goeman, Ton; Van de Velde, Hans, Co-occurrence constraints on /r/ and /ɣ/ in Dutch dialects, van de Velde, Hans; van Hout, Roeland (编), 'r-atics, Brussels: Etudes & Travaux: 91–112, 2001, ISSN 0777-3692
- Ladefoged, Peter; Maddieson, Ian.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Oxford: Blackwell. 1996. ISBN 0-631-19814-8 (英语).
- Pitkin, Harvey, Wintu gramma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ISBN 0-520-09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