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化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化之 | |
---|---|
代理山西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49年3月29日—1949年4月24日 | |
前任 | 阎锡山 |
继任 | 末任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06年11月1日 大清山西省忻州直隸州定襄縣師家灣村 |
逝世 | 1949年4月24日× 中華民國山西省太原市 | (42歲)
国籍 | 中華民國 |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亲属 | 父:梁世爵 |
学历 |
|
梁化之(1906年11月1日—1949年4月24日)名敦厚,字化之,以字行,山西定襄师家湾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1]:292
生平
[编辑]梁化之的祖母与阎锡山的继母是姐妹,梁化之的父亲梁世爵(梁朝卿)是阎锡山的姨表兄,因此两家常相往来。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字子明)在五台城内开设积庆长钱铺,梁化之的父亲是店员之一。阎锡山后来辍学也到店内学生意。梁化之早年先后在阎锡山创办的五台川至中学初中、山西省私立进山中学高中部、山西大学文学院英文系学习。从山西大学文學系毕业后,民国21年(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的少校机要秘书,负责掌握阎锡山的私人印章以及特费开支。该职位虽然不大,但是实际权力很大,他也甚获阎锡山信赖。[1]:292
1936年红军东征回师陕北后,经朱蕴山牵线,中共代表彭雪枫来太原与阎锡山商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与其事的只有梁化之一人。閻錫山開始倡導自強救國運動,由梁敦厚主持,民国25年(1936年)4月,自强救国同志会成立,阎锡山任会长,赵戴文任副会长,梁化之任总干事。不久,阎锡山邀薄一波回晋创立、主持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工作,梁化之为总干事,实际工作由薄主持。梁化之让薄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到处宣传,对牺盟会的工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梁化之被顽固势力看作“左派”人物。。時日軍進犯綏遠,山西開始備戰,10月25日,成立山西軍政訓練委員會,梁化之任训练委员。旋即調任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全權處理組訓事宜,至抗戰爆發前夕已訓練十二個連共一千五百餘幹部和數萬民兵,同年11月,受阎锡山的全权委派,和中共代表彭雪枫就双方合作抗日事宜进行了谈判,并且在12月底达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同晋绥军相互停止军事攻击,互通贸易,在黄河两岸设立联络处,延安方面派人到太原设立电台和联络处等项协议(口头承诺)。当时,中共方面与山西当局先于国民政府创建了实际上的抗日统一战线。此后,凡阎锡山同中共方面的接触联络均由梁化之一个人出面办理。[1]:292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梁化之在太原创立了民训干部教练团,組織山西南部各地山區的民兵。11月8日太原淪陷,省政府遷到臨汾,任民族革命同志会总干事及组织处处长,并兼任第二战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随营军政学校与民族革命青年训练学校教育长,率領民兵與進犯晉南之日軍游擊作戰。民国27年(1938年)2月,任山西新军政治部主任、第二战区政治部副主任。民国28年(1939年)3月,赴重庆中国国民党中央党政训练班受训,获蒋介石单独召见。同年9月,被指定为三民主义青年团山西总干事。[2][1]:292
晋西事变后,阎锡山在政治及军事方面遭重大失败,梁化之受到以王靖国为首的山西旧军人集团的攻击。不久,梁化之辞去所有职务,在民国29年(1940年)赴重庆等地。从此一变而为反共的急先锋。民国31年(1942年)夏,日軍對晉西發動進攻,晉西保衛戰打響,梁化之領導所屬幹部進駐晉西抗戰中心之隰縣,任隰县中心区战地工作委员会主任,實行動員人力物力與組訓人民武裝自衛工作,屢次擊退來犯日軍。同年冬,被调往克难坡,任民族革命同志会驻会最高负责人。民国32年(1943年),任第二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建立同志会流动工作队。[1]:292
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率部从日军手中接收了太原,梁化之代阎锡山履行山西省政府主席职务。民国35年(1946年)3月,梁化之创建了特种警宪指挥处,并兼任主任,在太原、临汾、大同、运城以及山西各县设立特种警宪局。民國36年(1947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民国37年(1948年)夏,任山西总体战行动委员会主任委员,閻錫山將省政府的日常事務交由其處理。[3]
1949年3月29日,阎锡山飞往南京,临行前指定代省长、同志会工委会主任、太原特种警宪指挥处处长梁化之总负责。
太原保衛戰
[编辑]自1948年7月晉中會戰後,共軍即以華北野戰軍主力向太原進攻,總攻太原先後共七次,自1948年年12月第六次進攻失敗後對太原採長期圍困政策,以待他處戰爭結束,然後集中火力進行總攻擊。山西省政府成立總體戰行動委員會,梁敦厚任主任委員,其後東北戰事結束,北平易手,即利用和談時期,調集東北林彪之第十五兵團,聶榮臻之第二十兵團,並傅作義原部四個師,另配炮兵團五團,共約23萬餘人,齊集太原外圍。又由晉冀察綏調來民兵二十餘萬人,連同原有攻城部隊,總計約六十餘萬人,並配屬由東北平津所得之大量重炮與火箭炮,暨所繳日軍華北總彈藥庫多數炮彈,先後由彭德懷、徐向前任總指揮。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閻錫山前往南京,梁敦厚代理省主席,負責指揮太原保衛戰。[4]
4月1日,共軍攻占太原所有新築之五個飛機場,4月9日起,以軍團級之部隊,向南北西三面開始攻擊,至14日夜間11時許南北兩線同時發動猛攻。15日早3時許北線共軍突破國軍向陽店陣地,西南線方面16日亦將南堰陣地突破,並將國軍義井,沙溝等各據點包圍,對大王陣地猛攻,趙恭軍長率部增援將共軍擊退,不幸中彈陣亡。至19日城東南共軍迫近城邊,國軍集中兵力固守城垣。適南京和談決裂,太原仰賴空投之食糧亦完全斷絕。共軍以人海兼火海戰術四面環攻,城周郊大小碉堡三千餘多為摧毀。22日晚共軍炮轟太原,城內外大炮彈燒夷彈密如雨下,火起六百餘處,城墻東南被轟塌三處。[5]
23日下午5時,梁敦厚及閻慧卿代表全體幹部致電南京:「一切已準備妥當,一定遵照鈞旨,屍體亦不與共軍相見」。4月24日晨,南城墻被毀,九時許,東城墻被攻占,共軍蜂擁而入,城內乃展開逐街逐屋之激烈巷戰,梁敦厚預令副官白光榮,備汽油及木柴於東花園之鐘樓側,至下午2時共軍迫近省政府大樓之際,在鐘樓飲藥自盡,白光榮用汽油焚遺體。同時閻慧卿與太原警察局局長師則程、特種警憲指揮處處長徐端等三百餘人,及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尹遵黨等百餘人亦以汽油焚樓後自殺,是为太原五百完人。共軍入城後,大事搜檢,於灰燼中僅獲梁敦厚之水晶石章一方,腿骨一塊。[6][1]:292[7]
紀念
[编辑]在臺灣台7甲線與加納富溪交會處,建有以他命名的「敦厚橋」[8]。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山西通志:人物志》.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年.
-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528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中文(繁體)).
-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529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中文(繁體)).
-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539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中文(繁體)).
-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523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中文(繁體)).
-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524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中文(繁體)).
- ^ 柏光元、翟元章. 梁化之自杀详情. 文史月刊. 2002, (11): 61–64.
- ^ 《橋上英名 尋訪33座以人名命名之橋梁及隧道》.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識之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2015-01: 90–95. ISBN 978-986-04-4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