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遗址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0°41′38.65″N 114°15′54.00″E / 30.6940694°N 114.2650000°E / 30.6940694; 114.2650000

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杨家湾采集的马面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
分类古遗址
时代
编号3-0199-1-019
认定时间1988年
保护历史

1956年11月15日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龙城遗址湖北省武汉市境内的一处商代遗址,位于武汉市东北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湖畔,南隔府河汉口相望。遗址发现于1954年,经过考古发掘,先后发现城址、宫殿建筑、高等级墓葬、铸铜遗址等遗迹。经鉴定,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至1300年,至21世纪初为长江流域已发现规模最大的夏商时期城邑遗址,为该时期中原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中心,被媒体誉为“武汉城市之根”[1]。遗址为《考古》杂志评选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1988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建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2]

发现与发掘

[编辑]

在明嘉靖年间《黄陂县志》中即有盘龙城方位的记载,但并无城址的建造者和年代信息[3]。1932年的一份湖北省军用地图上曾标出盘龙城的轮廓,并标名“盘土城”,抗日战争期间,当地曾挖掘出青铜器。1954年夏,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水,为保证武汉市的安全,盘龙城城垣夯土被用于修筑堤坝,在此期间发现陶片。据此,文物部门认定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或殷代[4]。1963年,为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队在水利工程范围内进行发掘,出土30余件铜礼器,根据器型判断年代与郑州商城所在的早商二里岗期一致。1974年至1976年,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队[注 1]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注 2]对盘龙城及周边地区开展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发掘中,发现和揭露了一座大型宫殿建筑基址,解剖了城垣、城壕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发现多座商代墓葬。自1975年湖北省文物部门在盘龙城设立考古工作站后,配合当地建设在遗址开展了一系列发掘工作。1979年至1984年,在王家湾、杨家湾、杨家嘴等地发现房址、灰坑等遗存[5]:6-10。2006年,杨家湾岗地发现了另一组大型建筑基址,拓展了对遗址布局的认识[6]。2013年起,为实施盘龙城大遗址保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机构对盘龙城遗址展开新一轮研究,发现疑为盘龙城最高首领墓葬的杨家湾高等级墓葬,以及首次发现夏商都城外的铸铜遗址,表明盘龙城遗址可能是当时的地方中心[7][8]

环境与遗址分布

[编辑]
盘龙城遗址分布简图

盘龙城遗址是以城址和宫殿区为中心,包括墓葬、居址、手工作坊区等遗存组成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位于大别山余脉的低缓地区,主要遗存位于杨家湾岗地及其分支的各条岗地之上[9]。根据采样勘探的结论,夏商时期盘龙湖一带水位比现代水位低近5米,使得当时盘龙城遗址各地点为一整片陆地[10]。当地的主要土质为酸性红土,对有机质保存不利。此地河湖交错,历史上人类活动并不频繁,除商代以外,少有人类居住,仅有部分宋代至明清时的遗存。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也未对遗址地貌形成较大扰动[9]

在所有遗址中,城址位于王家嘴及其西北岗,北高南低,叠压于更早期的遗存之上。宫殿区位于城内东北部。城址东南王家嘴的府河大堤两侧分布有一座大型房址及两处窑址,此外还有房址、墓葬等遗存。李家嘴曾发现四座集中分布的大型墓葬,其中的2号墓发现时为早商时期墓葬中最大的一座,此外还有若干灰坑,可能为祭祀坑。杨家湾岗地为盘龙城遗址中面积最大的成片遗址,其中遍布商代遗迹和墓葬,包括11号墓等高等级墓葬和高等级建筑遗迹。杨家嘴、楼子湾有小型墓葬发现[9]。小嘴区域则发现了青铜铸造遗迹[11]

遗址分期

[编辑]

学者一般将盘龙城遗址分为七期,其中一至二期为第一阶段,为城市形成时期。三至五期为第二阶段,为城市繁荣时期。六至七期为第三阶段,为城市衰落时期[9]

盘龙城第一阶段所处时代相当于中原二里头文化时期。这一阶段,遗址中的聚落最初存在于王家嘴南城垣一带,后来拓展到李家嘴和杨家嘴,并在后期出现高等级建筑基址和印纹硬陶等随葬品[9]。遗址中出土的器物与湖北当地的石家河文化器物有相关性,但更接近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器物[5]:442

盘龙城第二阶段所处的时代相当于早商时期[12]。这一阶段,盘龙城的权力中心开始出现。内有宫殿区的城垣开始形成,李家嘴成为高等级贵族墓葬区,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在盘龙城各阶段中达到顶峰,周边地区的江陵荆南寺遗址、黄梅意生寺遗址也出现了相似的文化特征。这一阶段的低等级居址则位于王家嘴、楼子湾一带[9]。遗址出土器物与郑州二里岗出土器物有较强的一致性[5]:442

盘龙城第三阶段所处的时代相当于中商时期[12]:266,267。这一阶段,盘龙城的大型建筑和高等级墓葬从城址迁移到杨家湾,但墓葬随葬铜器数量和质量均显著下降。较低等级墓葬和遗存则存在于杨家湾及杨家嘴、楼子湾,并抵达盘龙湖另一侧的小王家嘴、童家嘴一带,而城址已被废弃,王家嘴已无该时代遗存。至最末期,杨家嘴、楼子湾一带也已无文化遗存。此后,商文化完全退出长江中游地区[9]

遗迹

[编辑]

城址

[编辑]
城址內的宮殿遺址

盘龙城城址位于遗址东南部王家嘴以北的岗地上,构筑在王家嘴一代既有的文化层堆积之上。城址近方形,东北高西南低,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总面积75400平方米。城墙外陡内缓,西、南、北城墙尚存遗迹,在现存商代城址中保存较好。盘龙城城墙由夯土分段版筑而成,经过探沟发掘残存城墙剖面,发现城墙主体由7至12个夯层组成,部分夯层上有夯窝,城墙护坡则为单独夯筑而成[5]:14,17

四个方向的城墙中,西城墙北段较直,南段向内呈弧形,残高2至3米,残宽18至45米。南城墙西段较直,东段向北弯,残高3至4米,残宽21至28米,中段下有一石块砌成的排水暗沟,残长3.3米,残宽0.6米,形制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排水沟一致[13]。北城墙尚残存基部,宽21至38米。东南、西南、西北三处城角尚存遗迹,西北角近方形,其余均为弧形。城墙原有4座城门,今南、北、西三门存豁口,位于各城墙中段[5]:14-17。城门外侧有夯土平台,可能是瓮城等防御性结构。经考古勘探,城墙外围发现环濠,距离城墙约3米,宽5米,周长1180米,深2.7至3米,可能为防御或排水用途。北城墙以北15米有一壕沟,自杨家湾山体延伸向盘龙湖,可能为排水用途[13]

大型房址

[编辑]
盘龙城城址1、2号大型建筑基址(黑色)及推测的廊庑(灰色)

盘龙城城址东北部的全城最高处存在一组大型建筑基址,发掘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共发掘房址3座,其中全部揭露2座。建筑基址年代为盘龙城第二阶段,位于一片人工堆筑的台基之上,台基南北长100米,宽60米,叠压在早期建筑地基及文化遗存之上。揭露的两座房址走向均与城址方向一致,均为南偏西20°[5]:42-44

1号建筑构筑在一座东西长39.8米,南北宽12.3米的台基上。台基由红土夯筑,上无砖石包裹。建筑外围有一圈43个柱础穴,距夯土台基边缘0.6米,据推测为回廊檐柱,以此计算,建筑面阔38.2米,深11米。檐柱外围有作为散水铺设的碎陶片。墙体部分通面阔33.9米,进深6至6.4米。建筑内有隔间4间,外墙与隔墙为木骨泥墙。四间中,中部两间面宽较大,为9.4米,两侧两间面阔较小,为7.55米[5]:46-48

2号建筑位于1号建筑南面,两建筑间有一片灰白色硬土层,可能为活动场地[5]:42,54。建筑东面及东南面被宋墓和清代庙宇破坏,但仍能看清轮廓。建筑建造在一座长29.95米,宽12.7米的台基之上,周边有散水、排水管等遗存。根据残存的28个柱础估计,建筑面阔27.25米,进深10.8米,为殿堂样式[5]:56-57。建筑学家杨鸿勋认为,1号建筑为寝宫,2号建筑为厅堂,构成已发现历史最早的“前朝后寝”建筑样式[14]

杨家湾南坡于2006年发现一座大型建筑基址,2008年、2011年进行发掘。该建筑时代为盘龙城第三阶段,推测面宽34米,进深12米,规模与1号建筑相仿,建筑方位也与1号、2号建筑一致,均为南偏西20°。建筑原处于现代村民生活区域,因而文化层破坏较为严重,已知建筑深3间,面阔及门道的分布则无法确知[15]

墓葬

[编辑]
李家嘴2号墓出土的铜簋

盘龙城遗址共发现40余座墓葬,规模均属中小型墓葬,分布于李家嘴、杨家湾、楼子湾、王家湾等地[5]:499。其中在小王家嘴发现的墓地排列和埋葬方式一致性很高,可能为有规划的墓地,而李家嘴、杨家湾一带的墓葬虽集中分布,但尚无有规划建设的证据[7]

遗址中规模最大的墓葬位于李家嘴、杨家湾一带。这些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超过郑州辉县等地发现的商代早期墓葬。墓葬内有夯土二层台,有棺椁痕迹。墓葬底部有腰坑,内有殉狗和玉戈。墓内随葬有多件青铜器,包括象征身份的组合礼器,等礼器,等青铜兵器。次一级墓葬面积在2至3平方米,有夯土二层台,可能无椁,有腰坑殉狗及少量青铜礼器和兵器。小墓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仅有墓棺,无腰坑,仅有简单陶器随葬[5]:499-501

在所有墓葬中,李家嘴2号墓为遗址中最大的墓葬,墓主疑为盘龙城首领。该墓葬属于盘龙城第二阶段,墓口长3.67米,宽3.24米,墓底长3.77米,宽3.4米,深1.41米。残存椁板痕迹,长2.78米,宽2.02米,高0.65米,有涂红及雕刻饕餮纹、云雷纹图案。椁室中部为棺痕,长2.06米,宽1.03米,内发现墓主头骨。棺外有三具殉人,其中两具位于棺与椁间,另一具位于椁板上。棺下中偏东有腰坑,内有狗骨架。该墓葬出土随葬器物77件,此外还有木器痕迹。出土器物中,青铜器50件,包括觚、爵、斝、鼎等礼器,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墓葬文化面貌相同[5]:152,155,156[16]

手工作坊

[编辑]

王家嘴一带曾经发现盘龙城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的窑炉三座,其中一座圆窑,两座长窑。圆窑由窑室、火眼和火膛组成,窑室直径1.3米,底部发现由部分器物残片,周围有10处圆形火眼,南部开有火膛,当为烧造日用陶器的馒头窑。两座长窑分别长54米和30米,宽10米和5.6米,均由窑头、窑室、窑尾组成,窑室有窑门、窑壁等组成部分,窑室内有残存陶片。长窑的形制已与后世龙窑的形态相近[5]:84-85,97-98,147

小嘴一带曾发现一组由多条灰沟组成的遗迹,对应盘龙城第三阶段。这些灰沟占据了东西宽26米,南北长40米的遗迹范围,形成半封闭区域,其中出土包括陶范、陶坩埚等青铜冶炼器具碎片,孔雀石木炭等冶炼原料及铜渣、青铜器残块等废弃物。杨家湾、杨家嘴等区域也曾发现类似的灰沟。这些遗迹证明盘龙城附近曾经存在青铜铸造活动[17]

出土文物

[编辑]

青铜器

[编辑]

盘龙城遗址曾出土超过350件青铜器,超过郑州商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其中包括近200件青铜容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容器包括,多发现在墓葬中。在所有的青铜容器中,爵、觚、斝所代表的酒器占到绝对比例,达到将近140件。出土青铜器的器类、器型和纹饰与二里岗文化青铜器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不见郑州出现的方鼎等器类。在李家嘴1号墓、2号墓及杨家湾11号墓等遗址发现的最高级墓葬中曾出土三套以上的爵、觚、斝等酒器,而一般墓葬中也有一至两套出土,提示当时可能已经形成类似殷墟时期以酒器套数代表墓葬等级的制度[18]。除容器外,盘龙城遗址也出土过数件青铜兵器,其中包括钺、直内戈、曲内戈、柳叶形矛、斧、锛及箭镞等,显现出遗址的军事特色[19]

在所有出土青铜器中,杨家湾11号墓出土一件锥足鼎,高85厘米,口径55厘米,颈部有三组饕餮纹,发现时为最大的商代前期圆鼎。李家嘴2号墓出土的一件铜钺高41.4厘米,刃宽26.7厘米,中有圆孔,肩部有方孔,肩下有夔纹,其高度在商代前期罕见[5]:177,281[20]

陶器

[编辑]

盘龙城遗址共出土陶片近10万片。出土陶器的陶质包括泥质陶、夹砂陶和硬陶,随年代变晚,夹砂陶的比例逐渐升高,而泥质陶的比例则逐渐降低。出土陶器的陶色包括红陶、黄陶和黑陶,其中红陶随年代变晚逐渐增加,而黑陶则出现相反的趋势[5]:468,469。遗址早期地层中出土的器型包括鼎、、罐、等,大多与同时期中原二里头、二里岗下层文化特征相符,小口翁则受到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影响。遗址中期地层出土器物相比早期增加了簋、等同时期中原地区常见器型,而二里头类型的扁足鼎以及代表地方文化的器型则基本消失。一小部分带鋬鬲、甗及硬陶杯等器物则可能受到长江下游湖熟文化的影响。遗址晚期陶器器型与中期相近,但大口缸和印纹陶比例上升较大,提示遗址可能有本地化的趋势[21]

在出土陶器中,大口缸是有别于中原地区商文化的一种器物,占到遗址晚期出土陶片数量的大部分,且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制造工艺、陶质均有差异。根据其他地区的发现及实验验证,部分大口缸具备成为炼铜坩埚的功能。另有一部分大口缸则可能是酿酒容器[5]:599-607

玉器

[编辑]
李家嘴3号墓出土的大玉戈,为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盘龙城出土的玉器超过100件,材质包括透闪石蛇紋石绿松石等,色彩包括白色、浅青绿色、暗绿色、蓝绿色等。透闪石可能产自新疆,蛇纹石可能产自辽宁,而绿松石可能产自湖北十堰一带。出土玉器器型包括璜、戈、柄形器及动物形饰件等。玉器雕刻风格类似青铜纹样,做工细致,且经过打孔、抛光等工艺。部分玉器存在改制迹象[5]:624-628

玉戈为盘龙城遗址出土的最大玉器器型,最高等级墓葬多出土多件玉戈,可指示墓主地位。在这些玉戈中,李家嘴3号墓出土的玉戈最长,长度达到94厘米,厚0.5厘米,灰白色蛇纹石质地,为已发现长度最长的商前期玉戈。李家嘴其他高等级墓葬中也曾出土多把长度超过50厘米的大型玉戈[22]

其他器物

[编辑]

杨家湾17号墓曾出土一件绿松石镶金饰件,出土时分为两组。南组残长16.5厘米,宽20厘米,北组长13厘米,宽6厘米,有金片组成眉目和牙齿。绿松石上下有腐朽的黑色物质,应为附着器物[23]。经复原,该器物应为浮雕龙形饰,固定在木材或皮革上[24]

研究

[编辑]

在盘龙城遗址发现之前,学界一般认为商代的范围仅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盘龙城遗址的发现将学界对商文化范围的认知拓展到江汉平原,所发现的文化类型也被命名为商文化盘龙城类型。有研究者认为,盘龙城遗址是殷商甲骨文中所提“南土”中的重要都邑。根据墓葬中的随葬兵器、城墙结构等判断,盘龙城可能是商人南下的军事据点或方国。而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发现的二里岗期陶则提示,商人曾进入该地采矿,因而盘龙城可能是商王朝控制南方矿产的中转站和冶炼中心。商文化也经由盘龙城影响了江西吳城文化等长江流域青铜文化[5]:650-655,501-504

保护与展示

[编辑]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盘龙城遗址发现2年后即以“黄陂县盘土城遗址”的名义被列入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颁布《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将遗址规划作为大遗址保护和展示。为此,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盘龙城博物馆、芝加哥大学等机构对盘龙城遗址展开联合考古[25]。2017年,遗址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于2018年12月试开放[26]。2019年9月28日,遗址公园内的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设有《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基本陈列[27]

注释

[编辑]
  1. ^ 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队即日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
  2. ^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即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前身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武汉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 系夏商都城之外首次发现. 新华网. 2018-10-22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6). 
  2. ^ 廖君. 武汉盘龙城遗址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新华社. 2017-12-04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3). 
  3. ^ 王凤霞;裴高才.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幽. 湖北政协. 2017, (8). 
  4. ^ 蓝蔚. 1954年,我发现了盘龙城遗址. 武汉文史资料. 2006, (1).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文物出版社. 2001年. ISBN 978-7-50101-259-6. 
  6. ^ 20世纪——盘龙城宫殿基址和贵族墓葬的发掘.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2017-08-16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7. ^ 7.0 7.1 张昌平.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又获重大发现. 中国文物报 第008版. 2016-04-08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8. ^ 廖君. 武汉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 系夏商都城之外首次发现. 新华网. 2018-10-22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6).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张昌平; 孙卓. 盘龙城聚落布局研究 (PDF). 考古学报. 2017, (4): 439-460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07). 
  10.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2012~2017年盘龙城考古:思路与收获. 江汉考古. 2018, (5). 
  11.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小嘴2015~2017年发掘简报. 考古. 2019, (6). 
  12. ^ 12.0 1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ISBN 9-787-50044-288-2. 
  13. ^ 13.0 13.1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盘龙城遗址宫城区2014至2016年考古勘探简报. 江汉考古. 2017, (3). 
  14. ^ 杨鸿勋. 盘龙城商方国宫殿建筑复原研究. 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文物出版社. 2001年: 629–649. ISBN 978-7-50101-259-6. 
  15. ^ 孙卓; 刘森淼; 郑远华; 张昌平.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商代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考古. 2017, (3): 3-14. 
  16. ^ 张昌平. 盘龙城遗址考古收获. 人民日报. 2019-09-07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17.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小嘴2015~2017年发掘简报. 考古. 2019, (6): 15-34. 
  18. ^ 张昌平. 盘龙城商代青铜器的初步考察. 江汉考古. 2003, (1). 
  19. ^ 湖北省博物馆. 盘龙城商代二里冈期的青铜器. 文物. 1976, (2). 
  20. ^ 严珏. 3500年前,武汉有座宏伟城池. 武汉晨报. 2013-08-27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21. ^ 孙卓. 盘龙城遗址出土陶器演变初探. 江汉考古. 2017, (3): 57-66. 
  22. ^ 张昌平. 从出土玉戈看盘龙城等城市的高等级贵族. 江汉考古. 2018, (5). 
  23.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商代墓葬发掘简报. 考古. 2017, (3): 19-20. 
  24. ^ 吕宁晨. 绿松石镶金饰件考古出土和复原故事. 武汉文史资料. 2020, (4). 
  25. ^ 21世纪——多学科、新技术带来的考古新发现.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2017-08-09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26. ^ 廖君. 盘龙城遗址公园主体完工团体可预约参观. 新华社. 2018-12-05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27. ^ 喻珮; 廖君. 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正式开放 展现3500年前长江中游“城市”面貌. 新华社. 2019-09-28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本表會因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而需要更新。

年份
(BC)
時代 蒙古區 東北區 燕遼區 雁北區 新疆區 甘青區 中原區 海岱區 兩湖區 巴蜀區 西南區 江浙區 嶺南東南區 時代 年份
(BC)
阿爾泰
薩彥嶺
內貝加爾 東蒙古 黑龍江
牡丹江
呼倫貝爾
鴨綠江
圖們江
松花江
嫩江
遼河以東
遼東半島
遼河以西
內蒙古
河北北部
內蒙古
河套
內蒙古
東套
陝北高原
山西
汾河北部
環準噶爾
盆地
環塔里木
盆地
環東天山
哈密盆地
河西
走廊
隴西
青海
隴東
寧夏
陝西
關中西部
陝西
關中東部
山西
汾河南部
河南
西部
河南
東部
河北南部
河北中部
淮河
皖北蘇北
山東 膠東 湖南 湖北
鄂東
湖北
江漢
三峽
重慶
漢水上游
漢水中游
四川 雲南
貴州
青海
西藏
浙東 太湖 蘇中
江南
安徽
中部
安徽
南部
江西
西部
江西
東部
廣西
南部
珠江
中上游
廣東
北部
珠江
三角洲
浙南
閩北山區
閩東
沿海
閩南
潮汕
台灣
北部
台灣
中南部
9000
以上




后套木嘎
一期遗址

12000-9000
雙塔一期
遺址

9000-7000
    于家溝
遺址

12000-6000
轉年、
東胡林
遺址

9000-7000
南莊頭
遺址

8500-7700
          李家溝
遺址

10500-8600 
      扁扁洞
遗址

黄崖
遗址

10000-7000
  玉蟾岩
遺址

12000-10000
                上山
遺址

?-?
三山岛遗址
?-10000
    仙人洞、
吊桶環
遺址

12000-8700
廟岩
遺址

15000-10000
甑皮岩
一期
遺址

10000-9000
牛欄洞
遺址

10000-6000
奇和洞
一期至
二期
遺址

10000-8000




9000
以上
新仙女木期
結束
  新仙女木期
結束
9000                                                 甑皮岩
二期至
四期
遺址

9000-6000
9000
                                                 
                                                     
8500                                                       8500
                                                       
                                                       
8000                                                     8000
                                                      頂螄山
一期
遺址

8000-7000
奇和洞
三期
類文化

8000-5000
 
                                                         
7500                           彭頭山
7000-5600
  彭頭山
7000-5600
                      7500
埃爾達倫
活動
                        埃爾達倫
活動
                                                     
7000



  小河西
7000-6200
            賈湖
7000-5800
                      上山
?-?
       



7000
                                                   
                                                   
6500                       後李
6500-5500
    城背溪
6500-5000
          順山集
6500-5500
      6500
                                           
8.2千年     興隆窪
6200-5400
                                      8.2千年
6000 网纹陶
5000-3000
哈伊廷
绳纹陶

6000-3000
卡扎钦斯克
5500-3200
波索尔
4600-2500
塔木察格
布拉格

6000-4300
  北福地一期
6000-5600

磁山
6000-5600

          裴李崗
6100-5000
磁山
6000-5600
              跨湖橋
6000-5000
        復國墩
6000-4000
6000
      大地灣
(老官台)
5800-5400
      高廟
5800-5000
皂市下層
5500-4800
湯家崗
5000-4000
  大地灣
(老官台)
5800-5400
              頂螄山
6000-5000
甑皮岩
五期
類文化
6200-5000
                         
5500 新开流
5500-4550
                            5500
  新樂下層
5300-4800
趙寶溝
5400-4700
富河
5400-4700
      北辛
(青蓮崗)
5400-4400
            雙墩、
侯家寨

5300-4500
     
  上宅
5300-4700
  北首嶺
5000-4800
  上宅
5300-4700
    李家村
5000-4800
             
5000 左家山下層
5000-4500
仰韶(早)
红台坡下
5000-4300
仰韶(早)
棗園
5000-4300
仰韶(早)
下王崗
5000-4000
    源自
李家村
  龍虬莊
5000-3000
北陰陽營
4000-3000
      受湖南影響 5000
5.9千年 



仰韶(早)
半坡
4900-3800
仰韶(早)
史家
4900-3800
白石村
4900-4300
邊畈
4900-4000
油子嶺
4000-3600
柳林溪
5000-4400
中子鋪
4780-4000
    河姆渡
5000-3300
馬家浜
5000-4000
駱駝墩
?-?
      咸頭嶺
5000-4000




5.9千年 
  小珠山
下層

5000-4000
                  
4500 小南山
4500-4000
振兴
4500-4000
后洼下层
4500-4000
左家山中層
4500-4000
小拉哈一
4500-4000
  仰韶(早)
後崗一
4500-3800
仰韶(早)
後崗一
4500-3800
            大坌坑
4500-2200
4500
  紅山
4500-2900
大汶口(早)
劉林
4300-3500
大汶口(早)
王因
4300-3500
大溪
4400-3300
           
  仰韶(早)
王墓山
4200-4000
仰韶(早)
半坡
史家
           
4000 大汶口(早)
紫荊山
4300-3500
      凌家灘
4000-3300
黄鳝嘴
(孫家城)
3800-3500
    4000 
  亞布力
4000-3500
江口
4000-3000
后洼上层
3500-2800
興城
3000-2500
小珠山
中層

4000-3000
仰韶(中)
廟底溝 3900-3400
白泥窯子 ?-?
仰韶(中)
廟底溝
3900-3400 
仰韶(中)
廟底溝
3900-3400
大溪
4400-3300
        崧澤
3900-3300
    古椰
西樵山
4000-3000
大灣
(金蘭寺
萬福庵
蜆殼洲)
4000-3000
殼丘頭
4000-3000
陳橋
4000-3500
    廟子溝
(海生不浪)
3700-2800
義井
3400-2800
仰韶(中)
廟底溝
屈家嶺
3600-3200
           
3500 左家山上層
3500-2500
馬家窯
石嶺下
3600-3300
大汶口
(中晚)
花廳
尉遲寺
3500-2400
大汶口
(中晚)
大汶口
陵陽河
尚莊
五村
3500-2400
大汶口
(中晚)
三里河
北莊
3500-2400
  源自
馬家窯
  薛家崗
3500-2800
  3500
 




哈克
3500-2000
莺歌岭
下层

3000-2000
石灰场
下层

2500-2000
仰韶(晚)
西王村
3600-2900
仰韶(晚)
秦王寨
(大河村)
3500-2700
仰韶(晚)
大司空村
3500-2900
  營盤山
3300-2600
  卡若
3300-2100 
 




  屈家嶺
3200-2800
峽江晚期
(魏家梁子
老關廟
甘井溝
(哨棚嘴)
?-?
    良渚
3200-2000
拾年山
3200-2300
3000 小珠山
上層

3000-2500
(西伯利亚
中亚移入)
阿凡納謝沃
2900-2500
切木爾切克
3000-1500
馬家窯
馬家窯
3300-2700
宗日
3800-2000
    3000
  小河沿
3000-2500
雪山一
3000-2300
阿善
2800-2500
白燕一期
2800-2500
    點將台
{吳越族?、
塗山氏?、
防風氏
(汪芒氏)?}
3000-1500
張四墩
2800-2400
山背
3000-2500
石峽
3000-2000
大龙潭
2100-2000
橫嶺
3050-2750
涌浪
(涌浪
圓洲
寶鏡灣)
3000-2000
虎頭埔
?-?
村頭
?-?
圍嶺
?-?
牛鼻山
3000-2000
曇石山
3000-2000
庵山一期
庵山二期
3050-1050
  馬家窯
半山
2700-2300
菜園
3000-2200
廟底溝二
(仰韶龍山過渡期)
2800-2300
  石家河 {三苗?}
(青龍泉湖北龍山)
2800-2300
 
2500 谢洛夫
点状
篦纹陶

2500之前
北沟
2700-2000
金谷
2500-2000
昂昂溪
3000-2000
偏堡子
3000-2200
老虎山
永興店
2500-2000
老虎山
老虎山
2500-2300
老虎山
杏花村
2500-2200
(西伯利亚
中亚移入)
切木爾切克
2500-1800
天山北路
2000-1500
  (石家河融入)
寶墩
(邊堆山)
(蜀國蠶叢?)
2700-2000
魚鳧村
(過渡型)
(蜀國柏灌?)
2000-1700
  良渚 廣富林
2500-1900
圓山
2500-1100
芝山岩
1600-1000
牛罵頭
2550-1550
牛稠子
2550-1550
  夏家店下層
燕北(西遼河)
{山戎?、?、
先商?、俞人?}
2500-1400
夏家店下層
壺流河
2500-1400
源自廟底溝二
常山下层
2900-2400
齊家(早)
2400-2200
河南龍山
王油坊
(造律台)
{?、
有虞氏?
2300-2000
山東龍山
尹家城城子崖尧王庄
姚官莊、杨家圈
{东夷?:太昊?、少昊?、
祝融?、羲和?、伯益?}
2400-1900
    2500
4.2千年  雪山二
2300-1900
老虎山
石峁
2300-1800
老虎山
游邀
?-?
源自
切木爾切克
馬家窯
馬廠
2300-2000
陝西龍山
客省莊二
{有扈氏?}
2300-2000
河南龍山
陶寺{?、
陶唐氏?}
2300-2000
河南龍山
三里橋
{?、
有虞氏?
2200-1700
河南龍山
谷水河(先夏?)、
王灣三{先夏?}、
王城崗{夏?}
2200-1700
河南龍山
(河北龍山)
後崗二{?}
2200-1800
後石家河{三苗?}
2200-1900
    錢山漾
2200-2000
樊城堆
(筑衛城)
2300-1700
4.2千年 
2000 乌斯特别
尔斯基

2000
朱開溝
2200-1500
小河
2000-1500
齊家(中)
皇娘娘台
2200-1900
諾木洪
2195-1935
(客省莊二融入)
齊家(中)
西山坪
2200-1900
後石家河
{三苗?}
王灣三
[先夏?]
2200-1700
後石家河
{三苗?}
  {百濮?}
白羊村
{哀牢?}
2200-2100
大墩子、禮州
{昆明夷?、
邛都?}、
2000-1000
滇池
{滇國?}
?-?
雞公山
{夜郎?}
1300-700
  鬥雞台
斗鸡台巢胡
{皋陶?、淮夷?、
英國?、六國?
巢国?}
2400-1500
好川
2200-1700
2000
  ? 奧庫涅夫
2000?
格拉兹科沃
1800-1300
卡拉蘇克
1500-800
马城子
(庙后山)
{濊貊?、
扶餘?
高夷?}
1800-1100
白金宝
{肃慎?、
挹婁?}
1400-900
西團山
{濊貊?、
扶餘}
1300-200
新樂上層
2000-1000
高台山
1700-1000
雙砣子一
2100-1900
雙砣子二
(源自岳石)
1900-1400
雙砣子三
1400-1050
夏家店
下層

燕南(大坨頭)
{燕亳?、
有易氏?
孤竹?}
1800-1500
白燕四
?-?
東太堡
?-?
(西伯利亚
中亚移入)
安德罗诺沃
1900-1000
四壩
{羌戎?、
允姓
之戎
?}
1950-1430
齊家(晚)
秦魏家
{羌戎?、
羌方?}
1900-1500
齊家(晚)
磨溝
{羌戎?、
羌方?}
1900-1500
齊家(晚)
老牛坡
{有扈氏?}、
東龍山(?)
1900-1500
(融入二里頭)
二里頭
南沙村
{崇國?}
1800-1500
二里頭
東下馮{?}
新砦期{?}、
二里頭
二里頭{?}
1800-1500
二里頭
下王崗{?}、
大師姑
{顧國?、
豕韋?}
下七垣
{先商}
1680-1500
二里頭
南關外{?}、
望京樓
{昆吾?}
岳石
安邱堌堆尹家城
郝家庄照格庄蘇北
{东夷?:有窮氏?、伯明氏?、
祝融?、羲和?、伯益?}
1900-1500
{百濮
三苗}
二里頭
墓子崗
{?}
1800-1500
二里頭
荆南寺
{?}、
王树岗
{?}
1800-1500
古庸方城
{庸國}、
二里頭
辽瓦店子
{?}
曲貢
{象雄?}
1750-1500
馬橋
{吳越族?、
塗山氏?、
防風氏
(汪芒氏)?}
1800-1200
{百越
古南越}
河宕
2200-1500
黃瓜山
2350-1550
{百越?、
古閩?、
七閩?}
?
  朱開溝
{葷粥?}
2200-1500
(三星堆融入)
朝天嘴
1600-1400
三星堆
{蜀國魚鳧?}
1700-1200
肩頭弄
2000-800
{百越?、
古閩?、
七閩?}
1500   卡拉蘇克
1500-800
三道海子
(烏尤克)
1300-600
烏蘭朱和
1500-1300
張家園
上層

(圍坊三)
?-?
{孤竹?}
西岔
{匈奴?、
白羊?}
?-?
李家崖
{鬼方?、
葷粥?、
犬戎?}
1300-800
綏德-石樓
?-?
光社
{基方?、
{土方?、
鬼方?、
𢀛方?}
?-?
(西伯利亚
中亚移入)
安德罗诺沃
1400-1000
尼雅北部
1500-1000
南灣
1500-800
亂雜崗子-
半截溝

1400-1000
石河子
水泥廠

1400-1000
焉不拉克
1300-500
辛店
{羌戎?、
西戎?}
辛店
山家頭
1400
辛店
姬家川
1400-1100
辛店
張家嘴類
1100-800
卡約
{羌戎?}
900-600
寺窪
{西戎?、
申戎?、
义渠?、
烏氏?、
朐衍?}
1000-750
劉家
{姜戎?}
1500-1300
郑家坡
{先周?}
1300-1100
二里崗
老牛坡
{崇國?}
1500-1100
二里崗
垣曲商城
{早商}
二里崗
偃師商城
{早商}
二里崗
鄭州商城{早中商}
1500-1300
二里岗
皖西
大城墩
{早商}
丘灣
(人方?、
徐夷?、
彭国?、
薛国?、
邳国}
?-?
二里崗
大辛莊
{早中商}
1500-1300、
劉台子
{逄國?}
?-?
膠東
{萊夷?、
嵎夷?}
?-?
铜鼓山
{親}
?-?
二里崗
盤龍城
{早商}
1500-1300
二里岗
荆南寺
{早商}
1500-1300
古庸方城
{庸國}、
{百濮?}
湖熟佘城 二里岗
皖西
大城墩
{早商}
1500-1300
吳城
{虎方?}
1700-1000
萬年
1500-1000
  1500
  (遼東移入)
高台山
1700-1000
魏營子
{孤竹?}
1500-1000
騸馬城
?-?
兔葫芦组
?-?
董家台
?-?
光社
{土方?、
鬼方?}
?-?
鄭州商城白家莊期{早中商}、
小雙橋 {中商}、
邢墟{中商}
{人方?、
徐夷
姺國
豕韦
諸稽}
費家河
{虎方?}
?-?、
坐果山
{百濮?}
1500-600
周玉梁桥
{荊國?}
?-?
路家河
(香爐石)
{巴國?}
1400-850
{象雄
西羌
先零
燒當
髮羌
}
湖熟佘城
{吳越族?、
塗山氏?、
防風氏(汪芒氏)?}
1500-1000
{淮夷?}
唐咀{巢国?}、
花城{群舒?}、
黃城{黃國}、
台家寺{淮夷?}、
{英國?、六國?}
吳城
{虎方?}
1700-1000
{百越
古南越}
浮濱
1400-800
{百越?、
古閩?、
七閩?}
營埔
1350-50
大湖
1350-50
   (可能源自
卡拉蘇克)
石板墓
{匈奴?}
1600-300
周原
{先周}
1100-800
箕城
{箕方}、
{唐方}
洹北商城{中晚商}、
殷墟{晚商}
1300-1000
台西
{晚商}
陳莊
{蒲姑}、
纪王崮
{奄國}
1300-1000
珍珠門
會泉莊
{萊夷?}、
珍珠門
珍珠門
{嵎夷?}、
歸城
{萊國}、
莒縣
{莒國}
安居
{鄂國}
?-?
黃土崙
1350-1050
{百越?、
古閩?、
七閩?}
 
1000 西周 雙房
{东胡?、
箕國?、
嵎夷?}
?-?
、{燕國}
夏家店上層
龍頭山南山根
山戎(無終)?、
令支?、屠何?}
?-?
蔡家墳
{孤竹?}、
琉璃河
{燕国}
1000-771
{北狄
白狄
赤狄
厹由
鮮虞}
索墩布拉克
(伊犁河流域)
{烏孫?、
塞迦?}
1000- 0
流水
{于阗?}
1000-0
察吾呼
{焉耆?}
1000-400
紮滾魯克
{且末?}
800-100
蘇貝希
{楼兰?}
1000-200
石人子溝
{月支?、
匈奴?}
800-200
交河故城
{車師前}
100-0
丰镐{西周}、
張家坡{西周}
1000-771
侯馬
{晋国}、
李家窯
{虢國}、
{虞国}
成周城
{西周}
1000-771
上蔡
{蔡國}、
平粮台
{陈国}
南小汪
{邢國}、
朝歌
{卫国}
商丘
{宋国}、
陶丘
{曹國}
梁王城
{徐国}、
薛城
{薛国}
臨淄
{齐国}、
曲阜
{鲁国}
1000-771
炭河里
{大禾?}、
羅子國
{罗国}、
{倉吾?}、
{蠻羋?}
?-?
棗樹林
{西周隨國}、
周玉梁桥
{楚国}、
楚皇城
{楚國}
古庸方城
{庸国}、
遼瓦店子
{楚国}、
{苴國}
十二橋
{蜀國杜宇?}
1200-900
{東甌
越國}
{吴国
越國}
{宜國
邗国}
{揚越} {干越} {古南越} 西周 1000
鐵器時代
冷期
塔加爾
800-100
巴澤雷克
500-300
塔施提克
{堅昆?}
500-0
{肃慎濊貊
高夷扶餘
漢書二期
{濊貊?、
扶餘?}、
白民?}
900-200
沙井
{月氏?}
800-400
{夜郎且蘭
滇國昆明
劳浸靡莫
邛都筰都
漏卧
鉤町}
{七閩} 十三行
1000-0
鐵器時代
冷期
  東周
春秋
<東周春秋> {义渠樓煩
林胡白羊匈奴}
<東周春秋> <東周春秋>
770-403
<東周春秋>
770-403
{巴国
夔羋}
新一村
{蜀國開明?}
900-500
<東周春秋>
770-403
{西甌
雒越}
{西甌
{蒼梧}
{陽禺} {驩兜
縛婁}
{東甌
閩越}
{閩越} 東周
春秋
500 <東周春秋> 500
  東周
戰國
水泉{山戎?}、
凌河{东胡?}、{}
<東周戰國> <東周戰國> <東周戰國> <東周戰國>
402-221
<東周戰國>
402-221
<東周戰國>
402-221
東周
戰國
  {东胡} <> <西楚> {白羊匈奴} <> <西楚> <> <西楚> <> 220-207 <西楚> 207-202 <> 220-207 <西楚> 207-202 <> 220-207 <西楚> 207-202 <> <西楚>
西漢 {匈奴堅昆丁零
渾窳屈射新䔣}
{匈奴} {肃慎濊貊高夷扶餘沃沮} {匈奴鲜卑乌桓} <西漢> {匈奴} <西漢> {匈奴月氏烏孫呼揭西域三十六国} {匈奴西羌小月氏} <西漢>
202-AD 8
<西漢>
202-AD 8
<西漢>
202-AD 8
{南越國} {} {閩越} {南越國} 西漢
0 {西漢匈奴鲜卑乌桓} {西漢匈奴} {西漢月氏烏孫呼揭西域三十六国} {西漢西羌小月氏} <西漢> <西漢> 0
年份
(BC)
時代 阿爾泰
薩彥嶺
內貝加爾 東蒙古 黑龍江
牡丹江
呼倫貝爾
鴨綠江
圖們江
松花江
嫩江
遼河以東
遼東半島
遼河以西
內蒙古
河北北部
內蒙古
河套
內蒙古
東套
陝北高原
山西
汾河北部
環準噶爾
盆地
環塔里木
盆地
環東天山
哈密盆地
河西
走廊
隴西
青海
隴東
寧夏
陝西
關中西部
陝西
關中東部
山西
汾河南部
河南
西部
河南
東部
河北南部
河北中部
淮河
皖北蘇北
山東 膠東 湖南 湖北
鄂東
湖北
江漢
三峽
重慶
漢水上游
漢水中游
四川 雲南
貴州
青海
西藏
浙東 太湖 蘇中
江南
安徽
中部
安徽
南部
江西
西部
江西
東部
廣西
南部
珠江
中上游
廣東
北部
珠江
三角洲
浙南
閩北山區
閩東
沿海
閩南
潮汕
台灣
北部
台灣
中南部
時代 年份
(BC)
蒙古區 東北區 燕遼區 雁北區 新疆區 甘青區 中原區 海岱區 兩湖區 巴蜀區 西南區 江浙區 嶺南東南區

本表會因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而需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