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釗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董钊(1902年7月4日—1977年9月30日),字介生,陝西省西安府長安县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
生平
[编辑]祖居西安市西关外桃园村。早年丧母,父亲是清朝“武举”,家境殷富。董钊兄弟两人,哥哥名董锐。
董钊毕业于省立第三中学,1924年入黄埔軍官学校第1期。毕业后任孫文(孫中山)的警衛兵,后赴河南省加入国民二軍混成骑兵旅郑思诚部,先后任连、营长等职。1928年(民国17年)投奔南京,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軍事委員会政治訓練处参謀。1930年(民国19年),参加了“复兴社”、复兴社陕西小组组长,该会决定派董钊前往北平,担任“军事杂志”的推销员工作,并附有搜集北平方面的政治、军事情报任务,然后密报南京。又被派遣为驻汉口的国民革命軍第48師徐源泉部的党務特派員。1931年(民国20年),任第20師(师长王懋德,陕西武功人)参謀長,到江西万安任职,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作战。1934年(民国23年)由于陈诚的得力推荐,升任驻湖南邵阳、洞口的第28師師長,追击、堵截长征红军,从湖南、云南、四川,又经贵州、湖南至湖北武汉等五、六个省的广大地区,没能展开较大的战斗。1936年(民国25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奉祝紹周(洛陽中央軍官分校主任)之命董钊率所属部队星夜由武汉出发,迅速占领潼关,在华县附近地区与东北军刘多荃部进行了激烈战斗。事件解決後的1937年(民国26年)3月,率该师由渭南北渡渭河,在蒲城对部隊进行整備、訓練。6月他到廬山接受訓練。[1][2]
抗日战争爆发後,奉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之命,率部回到西安,任西安警備司令兼防空副司令。1938年(民国27年)春,率部至潼关要隘守备,阻止对岸风陵渡日军渡河。又开赴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增援,在山东郯城地区阻止由青岛登陆西进的日军。该师行至郯城所属南北劳沟地区时,即与板垣师团山田铁联队遭遇,经十余天激战,终于将日军打退,缴获了不少枪炮、弹药、装备器材等,这些战利品全部送交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部,该师在此次战役中共伤亡官兵三千余人。董钊率第二十八师撤退至苏北阜宁青江浦一带。1938年8月该师由淮南路乘隙撤回汉口,驻扎在横店地区休整。1938年9月升任第十六軍軍長兼第28师师长。10月率部赴河南省南部参加罗信战役。
1939年春,驻西安的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将董钊及其所属部队调来西安,并完成了第十六军的编制。第十六军军长董钊,副军长杨光钰,参谋长王子伟,下设三个师,即第二十八师,师长李梦笔;预备第一师,师长谢甫三;预备第三师,师长周开勋,董钊又兼任西安警备司令及陕西防空副司令等要职。1939年12月第一次反共高潮时,董钊率第二十八师化装成地方保安团队,星夜由西安出发,开往陕北黄陵县,并在该地区设前进指挥所,第二十八师师长魏炳文驻黄陵地区,暂编骑兵第二师师长马禄驻洛川地区,陕西保安第一旅杨显部驻宜君地区,陕西保安第二旅尤奉山部驻耀县地区,陕西保安第三旅穆鼎丞部驻淳化地区,预备第三师周开勋部驻邠县地区,各部队进入攻击位置后,准备对陕甘宁边区突然袭击。迫于各界人士的舆论压力,未敢进犯,遂将原计划改为对边区实行筑碉封锁政策。通往陕北的交通沿线,并设站盘查。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认为蒋鼎文、董钊在西北培植个人势力,分割军权,对董钊采取断然措施,将董的第28师老部队拨归第九十军军长李文建制,又将第九十军第109师陈金城部,拨归董的第十六军建制。胡宗南还将第十六军中预备第一师师长谢甫三、预备第三师师长周开勋二人免职,重新委派冯龙、陈鞠旅任这两个师的师长,以架空董钊军长之职。董对所属各部的调迁、指挥、教育、训练等事不闻不问,平时只照例周转公文而已,终日在家闭户读书。1940年11月至1941年1月赴中国国民党中央訓練团接受训练。1941年1月奉命撤离对边区的碉线,率军直进驻三原,任邠洛動員指揮官兼碉堡線封鎖指揮官,指挥临时调拨的新25师、新26师,修筑三原、泾阳两县的“国防工事”,准备日军渡河的二线阵地。1941年至1942年,胡宗南又命令董钊驻防韩城、郃阳两地,担任河防守备,所属三个师北起韩城禹门,南止潼关以南之线,防止日军西渡。1942年(民国31年)4月,免去董的军长职务,升任第34集团軍副总司令,以李正先接任了第十六军军长。1943年(民国32年)9月,他转任晋陝綏边区副总司令,,成为邓宝珊总司令的副手。该部只指挥榆林地方军阀部队第二十二军及新编第11旅(2个团),兵力十分单薄。遂拟定了一个扩军计划,第22军控制榆林外;再将新编第11旅及新编第41师组成一个新编军,控制三边地区,两军统归晋陕绥总部指挥。1944年春,董钊携此计划前往重庆面谒蒋介石,蒋甚为赞许,即予批准,并嘱其迅速编组成立。胡宗南得知这一情况后,到重庆坚决反对,并带董一同返陕。1944年(民国34年)冬,入陸軍大学将官班甲級第1期接受训练,1945年1月毕业后,升任第38集团軍总司令,并无建制部队,董仅率一个警卫营驻在甘肃平凉。1945年日军犯西峡口、卢氏等地,胡令董在洛南县设总部指挥所,亲临指挥第一军罗列部及第九十军严明部。1945年7月被授予陆军中将衔。[3][4]
1946年(民国35年)5月,率第三十八集团军奉命由平凉开赴河南陕州集结待命。国共内战爆发后,1946年7月第三十八集团军又奉命北渡黄河,进驻山西省运城,指挥第三十军鲁崇义部、第一军等部,和陳賡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交战。第一军第一师黄正诚部向临汾以东地区开进之时,行至官雀镇附近被陈赓所部包围全歼,师长黄正诚等人被俘。胡宗南闻讯后由西安乘飞机亲来临汾,召集驻临汾各军、团长以上军官开会,研究决定对解放军主力部队采取报复的措施。最后命令董钊率领国民党第一军、第九十军、第三十军所有官兵,分三路沿同蒲路两侧地区,从正面向洪洞,霍县等地前进,寻找陈赓的主力部队决一胜负。第三十八集团军在临汾改编为整編第一軍,董任该軍軍長,辖整编第一师师长罗烈,整编第九十师师长严明,整编第三十师师长鲁崇义。1947年(民国36年),整编第三十师鲁崇义部留守临汾、运城、晋南一带所占地区外,董奉胡宗南之命整编第一师、整编第九十师等部队,渡过黄河西岸,在韩城以北地区集结待命进攻延安。董部为进攻延安的东路部队,。另一路由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率领,有整编第三十六师钟松部,整编第七十六师廖昂部等,在洛川地区集结待命,为进攻延安的西路部队。1948年3月初,宜瓦战役中,刘戡所部被全歼,董钊此间在南京“听训”得以幸免。1948年(民国37年)5月,就任咸阳第18綏靖区司令,副司令是杨德亮,参谋长是褚静亚,秘书长是刘亦常,下辖五个专区:蒲城专区、耀县专区、邠县专区、宝鸡专区以及咸阳专区,共40余县,又辖三个保安旅:陕西保安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其主要任务是配合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征兵、征粮,加强地方各县保安团队及保甲组织,实行各县联防,保护交通通讯,防止解放军游击部队的活动,宣传反共政策,取缔进步组织,评议市场物价,调查所属地区的战略物资。1948年7月,以陕西本省身份接替祝紹周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中国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主任委員。省府要员有秘书长蒋坚忍、民政厅长刘亦常、财政厅长温良孺、建设厅长白荫元、教育厅长高文源、社会处长陈固亭、田粮处长史直哉、保安副司令张坤生、军管区副司令史仲鱼、防空副司令冯升云、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书记陈建中等,这些人派系复杂,各行其是,不好统驭。1949年(民国3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西安前,先撤退到漢中。1949年11月初在汉中召开应变会议;在汉中的陕西省政府已撤销,其成员一律资遣;派亲信李鸿基在成都设立了陕西省政府办事处;陕西省保安司令部迁西乡,仅有不足九个团的兵力,如果镇巴山区不保,陕西省保安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向四川撤退,陕西的名称就不能再继续使用,要改为新编第八军,以陕西省保安副司令杨显为军长,参谋长侯桂亭。随后,董乘车经城固、汉中等地赴成都。杨显取销以镇巴山区为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活动的计划,率两个警卫营,越过大巴山,打出“新八军”番号向四川境内逃窜。12月19日,董被罷免各职后逃往台湾。杨显在镇巴曾接到李鸿基由成都来电,告知董钊已携眷飞往台湾。杨显继续南下,于12月下旬到达四川省仪陇县八庙厂地区被俘。
在台湾,董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会委員。1977年(民国66年)9月30日,他在台北市病逝。享年76岁(满75歳)。[5][6]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劉国銘主編.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書. 団結出版社. 2005. ISBN 7-80214-039-0.
- 劉寿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國(国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