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丹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黎丹(1871年—1938年),字雨民,號无我湖南省湘潭人,马麒马麟幕僚,中華民國西宁道道尹监察院委员[1][2]

生平

[编辑]

黎丹為清代云贵总督黎培敬之孫,黎锦缨之子。1897年,黎丹考取副贡生,先后在江西巡抚夏午诒幕府主办文案、湖南都督譚延闓手下任书记官。譚延闓是黎丹的表弟[3]辛亥革命后任甘肃都督趙惟熙秘书時与马麒相识,此後,成為马麒幕僚。日後黎丹為寧海軍招揽和举荐一批优秀人才,如周希武朱繡喜饶嘉措等。

1913年到1926年,在马麒的支持下,黎丹任西宁道道尹长達十二年。

1914年黎丹主笔拟定马麒向甘肃都督张广建和北洋政府的呈请书以〈速收玉树为他日恢复卫藏之计力陈当局〉一文,提出将玉树二十五族之地从川边收归甘边管辖,作为保障青海的西南防线,并建议派员前往玉树地区勘查甘川边界事务。

1919年英國再次催北洋政府,要求解决西藏问题。北洋政府於9月5日“歌电”与西藏毗连各省区,提出“将昆仑山以南,当拉岭以北作为内藏,中国不设官,不驻兵”为答复英方条件征询各省意见。此电发出后,马麒即与黎丹等都认为此乃丧权辱国的条件,故由黎丹、周希武等人起草“艳电”驳斥[4]。黎丹认为西藏问题关键在于争取当时亲英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建议马麒通过甘肃督军张广建,派出以朱繡、李仲莲为首,藏传佛教宁玛派喇嘛古朗仓格鲁派喇嘛拉卜仓等人组成代表团赴拉萨,成功迫使北洋政府终止与英国对西藏问题的谈判。

1926年,冯玉祥在剪除镇守天水的孔繁锦、镇守平凉的张兆钾後,趁势撤销马麒的青海蒙番宣慰使、甘州镇守使官职,并以国民军师长赵席聘替代河州镇守使裴建中。当时马麒处境危殆,疑虑重重,致使力主欢迎国民军入青的周希武、朱繡等人,遭其杀害。为马麒保存势力,黎丹主动让马麒提请冯玉祥派员接替自己西宁道道尹一职,冯玉祥便派林竞为西宁行政长官。而黎丹隐退到南京,潜心研究藏传佛教

之後,国民军东调参加冯、蒋的中原大战,青海省遂脱离国民军控制。1930年,任青海省主席的马麒請黎丹再次来青海任职,委任为青海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1931年8月,马麒病故,黎丹拥戴其弟马麟继任,仍襄赞政务。

青藏战争時,1932年3月,藏军以尕旦寺事件为由,调兵四千余人,以克米色代本为前敌总指挥,袭击玉树县苏尔莽部落,并迅速包围结古,切断玉树通往西宁的交通线。黎丹帮助马麟制定一系列应战。

马麟对省政府要事多与黎丹商洽处理,让姪子马步芳专心料理军事。但马步芳恼恨地對马麟说:“阿大还和我商量省政府的公事哩?你竟和黎雨民把我隔起来了,看你隔到几时?”黎丹鉴于朱繡、周希武的下場,遂辞职[5]。1933年,经第九世班禅邵力子等支持,黎丹当选为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后由南京返西宁,于1934年组成西藏巡礼团,前往拉萨,探讨藏文经典[4]

1938年病逝湖南[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马忠:〈黎丹与青海〉,青海頻道,2009-11-13. [2013-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2. ^ 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湖南名人志》. 中國: 中國檔案出版社. 1999-11. ISBN 7-80019-930-4 (中文(简体)). 
  3. ^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 青海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 《青海三马》编辑组. 《青海三马》. 中國: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8-01. ISBN 9787503400292 (中文(简体)). 
  4. ^ 4.0 4.1 周宜逵:〈一位献身青海的陇南名士〉, 青海頻道, 2009-11-13. [2013-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田生兰:〈马麒马麟封建统治二三事〉, 青海頻道, 2009-11-26. [201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