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话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成渝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四川重慶陕西湖北广西等地
母语使用人数
约9000万
語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ISO 639-6xghu

成渝话,即西南官话成渝片,是四川话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攀西地区、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成渝话的主要特点包括古入声字整体派入阳平、大多无tʂ组声母(卷舌声母)、无鼻音韵母[-m]与[-ŋ]等。同时四川省重庆市境内的成渝片方言还具有部分中古全浊仄声字读送气清声母、“亩某谋茂”组字读[moŋ]、声调高度相似等特征,内部一致性非常高[1][2]。成渝话以成都话重庆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9000万,是《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分区方法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片。

分布

[编辑]
成渝片的分布区域如图所示

成渝话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四川省重庆市所辖的75个县市,四川省西南部攀西地区的7个县市,陕西省南部的9个县,湖北省西部的19个县市,湖南省西北部3个县市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使用成渝话的县市如下[2]

成都市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金堂县德阳市旌阳区广汉市绵竹市中江县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平武县安县梓潼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广元市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青川县旺苍县剑阁县苍溪县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南部县广安市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邻水县武胜县达州市通川区万源市达县渠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巴中市巴州区南江县平昌县通江县资阳市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内江市资中县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会理县盐源县德昌县

渝中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江北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万盛区永川区合川区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大足区铜梁县万州区梁平县开县忠县城口县奉节县云阳县巫溪县巫山县涪陵区南川区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汉中市佛坪县镇巴县留坝县安康市镇坪县岚皋县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汉阴县

宜昌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秭归县远安县兴山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荆门市东宝区掇刀区荆州市江陵县松滋市西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来凤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

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永顺县

音韵

[编辑]

声调

[编辑]

成渝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古入声字整体派入阳平。调值与其它四川话方言(岷江仁富雅棉)高度一致,阴平一般为高平或半高平(55或44),阳平一般为低降(21或31),上声一般为高降或全降(53或51),去声一般为低升、中升或降升(13、24或213)。部分方言代表点的音调调值如下表所示[3]

方言点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成都 45 21 53 213
重庆 55 21 42 214
广元 55 21 42 214
南充 55 21 53 14
绵阳 55 31 52 13
万州 55 213 42 215
宜昌 55 12 42 35
黔江 55 31 53 24
攀枝花 55 31 53 213

声母

[编辑]

绝大多数地区的成渝话没有tʂ组声母(卷舌声母),仅有大巴山麓的巴中一带和攀西地区(攀枝花城区除外)有卷舌声母,念卷舌声母的字与仁富小片相近,且不与普通话相同[4]。另外,巫溪奉节两县没有声母[f],小部分成都话与重庆话中声母为[f]的字都归入[x]母[3],如“回”与“肥”同音念[xuei]、“饭”与“换”同音念[xuan][3]

除上述少数县市外,成渝话的声母仅有两种情况:一是与成都话相同拥有21个声母,包括绵阳南充资阳黔江等地;二是与重庆话相同拥有20个声母,较成都话少声母[ȵ],所有在成都话中声母为[ȵ]的字(如:研[ȵian]、宜[ȵi]),声母都归并入[n](如:研[nian]、宜[ni]),包括广安达州万州广元等地[3]

韵母

[编辑]

成渝话内部韵母有两种最常见的情况,一是与成都话相同拥有36个韵母,包括绵阳南充广元等地;二是与重庆话相同拥有37个韵母,包括广安达州万州等地,较成都话多出了一个韵母[yu],在成都话中部分韵母为[yo]的通摄入声字(如:欲[yo] 俗[ɕyo])韵母念为[yu](如:欲[yu] 俗[ɕyu])。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代后老派成都话的[an]、[ian]、[uan]、[yan]韵母的鼻音尾在年轻人中逐渐消失,发音变得接近[æ]、[iæ]、[uæ]、[yæ],但这一现象并没有出现在其它成渝片方言中[5]

注释

[编辑]
  1. ^ 李蓝(2009年第1期),《西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
  2. ^ 2.0 2.1 黄雪贞(1986年第4期),《西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
  3. ^ 3.0 3.1 3.2 3.3 甄尚灵等(1960年第3期),《四川方言音系》,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宜昌调值数据来自《宜昌市志》及湖北省方言调查组编写的《湖北方言概况》(一九六零年 油印本)
  4. ^ 王庆(2007年第5期),《明代人口重建地区方言的知照系声母与南系官话》,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 夏中易(2002年04期),《近四十年成都话语音变动现象考论》,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