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都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之都(1564年—1615年),字爾章,號曙峯山東濟南府新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王耿光子。嘉靖甲子二月二十日生,治诗经。萬曆十年(1582年)壬午科山東鄉試第六十五名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會試第二百名,廷試三甲第一百六十八名進士[1]。吏部觀政,四月授河南沔池縣知縣,任內文教大興,二十五年(1597年)以回避,調補山西宁晋县,二十六年調柏鄉縣知縣,二十七年調密云县,三十年升户部主事,三十二年管滸墅鈔關,三十四年管象房,三十五年升郎中,遼東管粮,本年丁憂,三十八年補户部雲南司郎中,本年升開封府知府[2],懲奸除惡,當地人為其在包孝肅祠右立祠紀念。四十三年調補平凉知府,未赴任卒,崇祀新城鄉賢祠[3]

家族

[编辑]

曾祖王伍,善行載县志。祖王麟,教授、累贈通議大夫户部左侍郎。父王耿光,讓贡,載县志,府经历。母邊氏、韓氏,生母高氏。慈侍下。兄王之屏(庠生)、王之翰(國子生封禮部郎中)、王之垣(壬戌進士、户部左侍郎)、王之輔(户部员外郎)、王之城(同知)、王之猷(丁丑進士、参政)、王之盐、王建中。弟王之棟(庠生)、王時中、王在鎬、王謨。

娶李氏,子象壮、象萃、象需、象咸、象颐、象渐、象随。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萬曆乙未科進士同年序齿録》:王之都,字爾章,號曙峰,行十,甲子二月二十日生。治诗经。山东濟南府新城县人。曾祖伍,善行載县志。祖麟,教授,累贈通議大夫户部左侍郎。父耿光,讓貢載縣誌,府經歷。母邊氏、韓氏,生母高氏。慈侍下。兄之屏(庠生)、之翰(國子生、封禮部郎中)、之藩(庠生)、之垣(壬戌進士、户部左侍郎)、之輔(户部员外)、之城(同知)、之猷(丁丑進士,參議)、之鹽、建中。弟之棟(庠生)、時中、在镐、謨。娶李氏。子象壮(庠生)、象萃、象需、象咸、象颐、象漸、象随。壬午鄉試第六十五名,會試第二百名,廷試三甲第一百六十八名。吏部觀政,四月授河南沔池縣知縣,丁酉回避,補寧晉縣,戊戌調栢鄉縣,己亥調密雲縣。
  2. ^ 《萬曆二十三年乙未科進士履歷》:王之都,曙峰,诗四房,甲子二月二十日生。新城县人,壬午六十五名,会试二百名,三甲一百六十八名。吏部政,丙申授沔池知縣,丁酉回避,補寧晉知縣,戊戌調栢鄉縣,己亥調密雲縣,壬寅升户部主事,甲辰管滸墅鈔關,丙午管象房,丁未升郎中,遼東管粮,本年丁憂,庚戌補户部雲南司郎中,本年升開封知府,乙卯調補平凉知府,卒。曾祖伍,善行載志。祖麟,教授贈通議大夫户部。父耿光,讓貢載志,府经历。
  3. ^ 《重修新城縣志·卷十四·人物誌二》頁八:王之都,字爾章,號曙峯,耿光子。萬曆乙未舉進士,令沔池,文教大興,擢開封知府,拔薤鋤梗,汴人德之,爲立祠于包孝肅祠右。之都少食貧,安於義命。及居官,清節自勵,應得羨餘,悉以入公,尤爲人所難能。崇祀鄉賢。
  •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袁勵杰、王寀廷,《重修新城縣志》,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濟南平民日報社 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