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简称:广东布政司 | |||||||
---|---|---|---|---|---|---|---|
一级行政区 | |||||||
國家 | 大明六部 | ||||||
政府 | 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衙门 | ||||||
• 行政中心 | 广州府 | ||||||
歷史 | |||||||
• 成立 | 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 | ||||||
行政分區 | 广州府、肇庆府、韶州府、 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 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 琼州府、罗定直隶州 | ||||||
| |||||||
辖境:今广东省、海南省、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除上思縣)、 高雄市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礁 方言:粤语、客家话、闽南话 毗邻: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湖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广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百越南越 史前-前221 | ||||||||
秦朝南海郡 前221—前206 | ||||||||
南越国 前206—前111 | ||||||||
西汉交趾刺史部 前111—8 | ||||||||
交趾刺史部(邓让割据) 8-30 | ||||||||
东汉交趾刺史部 30—191 | ||||||||
交州刺史部(士燮割据)191—226 | ||||||||
孙吳廣州 226—280 | ||||||||
晋朝廣州 280—420 | ||||||||
刘宋廣州 420-479 | ||||||||
萧齐廣州 479-502 | ||||||||
萧梁廣州 502-557 | ||||||||
陈朝廣州 557-589 | ||||||||
冼冯政权 589—689 | ||||||||
唐朝岭南道 689—907 | ||||||||
后梁岭南道 907—917 | ||||||||
南汉 917—971 | ||||||||
宋朝广南东路 978—1279 | ||||||||
元朝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 1279–1354 | ||||||||
何真政权1354–1368 | ||||||||
明朝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68–1646 | ||||||||
清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646–1911 | ||||||||
中華民國廣東省 1912–1949 •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1911–1912 • 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 1917–1921 •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 1921–1922 •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1923–1925 • 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 1931–193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 1949至今 |
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广东布政司,是明朝、清朝在珠江流域东部和韩江流域等地的一级行政機構,下辖10府1直隶州8散州77县。布政使司衙门驻广州府。
沿革
[编辑]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在元朝时分属湖广行中书省与江西行中书省,当时并无单独的建制。原宋代的广南东路改为广东道隶属于江西行省,广南西路改为海北海南道和广西两江道。
洪武二年,明太祖在广东道的基础上始设广东行中书省。九年,改为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在辖境方面将现在的合浦地区、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岛一道并入广东布政司的辖境,从此恢复了广东地区单独的建制,同时较宋代的广南东路面积更大,自此时起,基本确立了以后广东地区的轮廓。而之所以将原部分广西地区划归广东布政司,是基于黎族当年的起义而采取的分而治之的策略。
同时,为了简化地区行政机构,将原先元代时期设立的道、路、军以及录事司一并废除。广东布政司下辖府(直隶州)、县(散州)两级。同时将原先一些面积过大的县进行拆分,新置了顺德、新安(宝安)、三水、龙门、新宁(台山)、从化、高明、开平、恩平、广宁、长乐(五华)、永安(紫金)、和平、饶平、惠来、镇平(蕉岭)、平远、大埔、普宁、澄海、东安(云浮)、西宁(郁南)22县。终明一代,广东布政司总领广州等10府、罗定直隶州一州以及州府下辖的77县、8散州。
辖区
[编辑]广州府
[编辑]元朝广州府为广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广州路被改置为广州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广州府城由番禺县、南海县两县分管。府城亦为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驻地。
府直属县
[编辑]番禺县、南海县、顺德县、香山县、新会县、东莞县、新安县、三水县、增城县、龙门县、清远县、新宁县、从化县
散州
[编辑]元朝连州为桂阳直隶州,并且连州直隶州亦治此。洪武二年(1369年)桂阳州被撤销并入连州,同年连州属行省,同年又被撤销并入连山县,三年(1370年)其地改属阳山县;十四年(1381年)连州復置,改属广州府。
州属县
[编辑]肇庆府
[编辑]元朝肇庆府为肇庆路。洪武元年(1368年)肇庆路被改置为肇庆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府治高要县。
府直属县
[编辑]高要县、四会县、新兴县、阳江县、阳春县、广宁县、高明县、恩平县
散州
[编辑]元朝德庆州为德庆路。洪武元年(1368年)德庆路被改置为德庆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九年(1376年)被降为德庆州,改属肇庆府,并且府署所驻县端溪县被撤销并入州。
州属县
[编辑]韶州府
[编辑]元朝韶州府为韶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韶州路被改置为韶州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府治曲江县。
府直属县
[编辑]南雄府
[编辑]元朝南雄府为南雄路。洪武元年(1368年)南雄路被改置为南雄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府治保昌县。
府直属县
[编辑]惠州府
[编辑]元朝惠州府为惠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惠州路被改置为惠州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府治归善县。
府直属县
[编辑]归善县、博罗县、长宁县、永安县、海丰县、龙川县、长乐县、兴宁县
散州
[编辑]崇祯六年(1633年)析和平、长宁、河源、翁源四县于和平县惠化都置连平县,来属惠州府,同年被升为连平州。
州属县
[编辑]潮州府
[编辑]元朝潮州府为潮州路。洪武二年(1369年)潮州路被改置为潮州府,同年属行省。府治海阳县。
府直属县
[编辑]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程乡县、饶平县、惠来县、镇平县、大埔县、平远县、普宁县、澄海县
高州府
[编辑]元朝高州府为高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高州路被改置为高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七年(1374年)被降为高州直隶州,九年(1376年)被复升为高州府;洪武初年徙治茂名县。
府直属县
[编辑]散州
[编辑]元朝化州为化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化州路被改置为化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七年(1374年)被降为化州直隶州,并且府署所驻县石龙县被撤销并入州;九年(1376年)被降为化县,改属高州府,十四年(1381年)復升为化州。
州属县
[编辑]雷州府
[编辑]元朝雷州府为雷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雷州路被改置为雷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府治海康县。
府直属县
[编辑]廉州府
[编辑]元朝廉州府为廉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廉州路被改置为廉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七年(1374年)被降为雷州直隶州,九年(1376年)被降为散州,改属雷州府,十四年(1381年)被复升为廉州府。府治合浦县。
府直属县
[编辑]散州
[编辑]元朝钦州为钦州路。洪武二年(1369年)钦州路被改置为钦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七年(1374年)被降为钦州直隶州,并且府署所驻县安远县被撤销并入州;九年(1376年)被降为钦县,改属廉州,十四年(1381年)被复升为钦州。
州属县
[编辑]琼州府
[编辑]元朝琼州府为乾宁安抚司。洪武元年(1368年)乾宁安抚司被改置为琼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又被降为琼州直隶州,三年(1370年)被复升为琼州府。府治琼山县。
府直属县
[编辑]散州
[编辑]元朝儋州为南宁直隶军。洪武元年(1368年)南宁直隶军被改置为儋州,改属琼州府;正统四年(1439年)州署所驻县宜伦县被撤销并入州。
州属县
[编辑]元朝万州为万安直隶军。洪武元年(1368年)万安直隶军被改置为万州,改属琼州府;正统四年(1439年)州署所驻县万安县被撤销并入州。
州属县
[编辑]元朝崖州为吉阳直隶军。洪武元年(1368年)吉阳直隶军被改置为崖州,改属琼州府;正统四年(1439年)州署所驻县宁远县被撤销并入州。
州属县
[编辑]罗定直隶州
[编辑]元代罗定州为泷水县,属德庆路。万历五年(1577年)泷水县被升为罗定直隶州,直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
州属县
[编辑]南明時期
[编辑]- 永曆三年(1649年),廣州府割新會縣,肇慶府割新興縣、恩平縣地設開平縣,屬肇慶府,清朝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