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就義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曾就義(?—1639年),字赤生,江西贛州府寧都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江西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授溧水县知县,以兴除利弊为己任。境内苦於水灾,率先捐出俸禄建三座圩坝。县民陈文海遭诬陷十年,得其雪冤。因母丧致休。服满补南宫县知县,治行如溧水。流寇围邻邑,曾就义预筑四座御台于城外,储备很多火药,流寇不敢進犯。数月后因父丧致休。服满补唐县知县,有德政。崇祯十一年(1638年)奉诏入京,崇祯帝亲自与之讨论,谈到兵饷国用。当时催逼赋稅严急,百姓多投靠盗贼。曾就义认为国赋在民,民之休养在官,官員廉俭则民不受害,拔为第一[1],授翰林院编修[2],任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经筵讲官,十二年(1639年)任江西乡试同考官,因职务繁重,劳瘁得疾去世[3]。都门诸缙绅为其具棺殓,有旨部给勘合,驰驿扶柩归葬。曾就义清介正直,任江西乡试同考官,虽与江西监察御史交厚,仍秉公不令其子入闱。入祀乡贤祠[4]。
参考文献
[编辑]- ^ 《崇祯实录卷之十一》:崇祯十一年四月辛酉,上御中左门,召考选诸臣,五人为班递进,问足食计。知县曾就义曰:『百姓之困,皆由吏之不廉;使守令俱廉,即稍从加派以济军需,未为不可』。上拔第一。
- ^ 《崇祯朝野纪》第五卷:崇祯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上御中左门,召候考诸臣,亲赐策,问剿寇需兵、义兵需饷、屯盐采铸,难取近效、搜括加派、民力已竭,将何策以处此?又抵边、不犯而退,是何狡谋?各悉心以意见条对。钦定取曾就义、朱天麟等五员为编修,张缙彦、汪伟等五员为简款,王调鼎、熊维典等一十二员为给事中;李嗣京等二十六员为御史;阎嗣科、叶树声、林兰友、詹兆恒为南道御史;其馀并授各部主事。时沈迅、张若麟但授刑部,苏壮已升同知,成勇升南吏部,先出京,不与考,旋以涂必泓言援成勇为南御史后,以论杨嗣昌夺情入阁革职逮问。越数日,上又传谕吏部,将曾就义等条陈择可行者,各酌议具覆。曾就义,江西人,作县颇著清名,对策中言百姓之苦,皆由吏之不廉,使守令尽廉,即稍从派以济军需,未为不可。上喜其说,遂擢第一词林,未几,即有练饷、剿饷之加。
- ^ 《玉堂荟记》:曾就义,江西人,作县颇着清名,戊寅考选御试疏中,称百姓之困,皆由吏之不廉,使守令尽廉,即稍从加派以济军需,未为不可。上喜其说,遂擢第一,入词林。未几,即有剿饷、练饷之加,实因曾议而决计也。夫为政须令有余地,虽尧舜在上,不能使吏皆廉,吏未必廉,而加者真加,困者乃真困也。曾岂真昧乎?此不过一时逢迎,姑借以为功名地耳。曾进馆未久,复上民惟邦本一疏,得非有所不安于中,而欲以此救前言之失乎?或曰:就义前后两截,可谓逆取而顺守矣。又半年许,以疾卒于任。夫国计民生,何等重大,而昧心妄言,以博己之一官,此天地祖宗所不容,曾之死,盖阴祸也。
- ^ 《宁都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