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斑龍蝦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眼斑龍蝦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亚门: | 甲殼亞門 Crustacea |
纲: | 软甲纲 Malacostraca |
目: | 十足目 Decapoda |
亚目: | 腹胚亚目 Pleocyemata |
科: | 龙虾科 Palinuridae |
属: | 龙虾属 Panulirus |
种: | 眼斑龍蝦 P. argus |
二名法 | |
Panulirus argus Latreille, 1804 | |
異名 | |
|
眼斑龍蝦(學名:Panulirus argus)是棲息在西大西洋的礁堡及紅樹林的一種龍蝦。
特徵
[编辑]眼斑龍蝦的身體呈長圓柱狀,表面覆蓋著棘刺。其眼柄后方的兩條棘刺(所有龙虾都有这对棘刺)比其他种类的龙虾要大得多,并且明显向前弯曲,如同一對角,眼柄则在“角”下向两侧伸出。它們一般呈橄欖綠色或褐色,也有黃褐色至红褐色。甲殼上散佈了黃色至奶白色斑點,腹部的斑點較大。它們沒有爪。第一對觸角幼長,呈黑色或深褐色,且是二支的。第二對觸角比身體還要長,覆蓋著向前的棘刺,底部較厚,有時有藍色點綴。腳上有藍色及黃色的橫紋。腹部體節光滑,中間有淺溝。每一對游泳足及尾葉都是黃色及黑色的。
“眼斑”一次来源于其拉丁学名“阿耳戈斯”,但实际上几乎所有龙虾均有类似的眼斑。
眼斑龍蝦一般長20厘米,最長可達60厘米,在其分佈地受到漁獵。[2]
生物學
[编辑]雌性眼斑龍蝦會在體外帶著卵並將之孵化。幼體出生時的體型很微少及可以自由游泳。經過幾次脫殼後,它們會走到海床及棲息在礁堡的洞穴或石縫間或紅樹林樹根之間。它們會脫殼來讓身體長大,新的外骨骼初時是柔軟的,及後會硬化。於此時,它們很易被掠食,故會先躲起來直至外骨骼完全堅硬。它們會吃碎屑、植物、動物及魚類屍體等。
眼斑龍蝦是夜間活動的,日間會躲起來。它們天敵有八爪魚、鉸口鯊、鱗魨科、蠵龜、港海豹、寬吻海豚屬及魟科,而最大的掠食者則為人類。雖然它們一般會留在遮蔽處,但數量多達數百隻以上時,就會在海床排列及游行。這種遷徙的目的不明,由於一般會在冬天時進行,估計是受到水溫下降的影響。
棲息地
[编辑]眼斑龍蝦分佈在由巴西至北卡羅來納州水深達90米的地方,並包括整個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巴哈馬及南美洲東部,亦有指在西非也見到它們的蹤影。[2]雖然它們分佈在整個墨西哥灣,但在北方的一般只棲息在水深33米的地方,可能是受到季節性水溫變化的影響。在佛羅里達半島南部及整個巴哈馬和加勒比海,它們都是棲息在淺水區。它們一般喜歡有一些遮蔽處的地方,如珊瑚礁、人工魚礁、多孔動物門、橋墩、木橋防撞墊、碼頭及紅樹林的根部。
食用
[编辑]眼斑龍蝦是著名的海鮮食物。[2]在巴哈馬是出口最多的食物,在商業價值足可比美佛羅里達礁島群的捕蝦業。
漁業
[编辑]在佛罗里达州,捕捉眼斑龍蝦的季節是於8月初至翌年1月末。在捕捉季節開始前有幾日可供休閒垂釣。
參考
[编辑]- ^ M. Butler; A. Cockcroft; A. MacDiarmid; R. Wahle. Panulirus arg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1, 2011: e.T169976A6697254. doi:10.2305/IUCN.UK.2011-1.RLTS.T169976A6697254.en .
- ^ 2.0 2.1 2.2 Lipke B. Holthuis. Panulirus argus. 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ume 13. Marine Lobsters of the World. FAO Fisheries Synopsis No. 125.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1991 [2010-06-04]. ISBN 92-5-10302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