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舒芬 | |
---|---|
大明翰林院修撰 | |
籍貫 | 江西進賢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國裳,號梓溪 |
諡號 | 文節 |
出生 | 成化二十年(1484年)三月十三日 江西進賢縣 |
逝世 | 嘉靖六年(1527年) 江西進賢縣 |
配偶 | 娶齊氏[1] |
出身 | |
| |
著作 | |
|
舒芬(1484年—1527年),字國裳,號梓溪,學者稱梓溪先生,江西進賢梓溪人,祖籍江浙東陽[2],明朝政治人物、經學家,狀元。
生平
[编辑]舒芬出生於成化二十年(1484年),自幼聰慧,七歲能詩,十二歲寫成《馴雁賦》,獻與南昌府知府祝瀚,得薦為博學弟子。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江西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會試第十一名,廷试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敢言直諫,在武宗南巡之爭中,因諫阻明武宗巡遊無度、荒廢朝政,遭謫為福建市舶司副提舉[3]。
明世宗時復官。嘉靖三年(1524年)爆發大禮議事件,舒芬和百餘官員長跪在左順門外,被以棗木棍痛打,奪俸三個月;後以母喪,扶樞南歸,不久悲憤而逝,世稱「忠孝狀元」。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明神宗追諡為文節;同年,進賢士民于縣城壇石山建文節祠,紀念其文華節氣。
著作學說
[编辑]舒芬推崇周敦頤太極圖說,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舒文節公全集》(又名《梓溪文鈔》,內集八卷,外集十卷),亦將文天祥、謝枋得的詩文、傳記等編輯為《成仁遺稿》。[4]
家族
[编辑]曾祖父舒溥震、祖父舒庭式、父舒法,母聶氏。
子舒泰、舒奉;孫舒琛、舒琇、舒櫪、舒璨、舒璪。
其他
[编辑]谒梦詩
[编辑]舒芬為舉人時,曾詣祠謁夢,五宿無有,題壁曰:「千里尋真意自虔,五宵無夢見無緣。神仙不識人間事,歸去揮毫作狀元。」至莒溪,夢一叟酬之曰:「千里尋真未作虔,五宵無夢豈無緣。神仙不泄人間事,歸去揮毫作狀元。」[5]。
趣妃为舒国裳芬所得
[编辑]褚人穫《坚瓠六集》卷一·翠妃:“宸濠内宠甚盛。有紫妃者,居紫竹宫,衣紫。素妃者,居素英宫,素妆,翠妃者,居绿英宫,饰绿翠,能吟善书,尤被宠幸。宫四壁皆列巨鉴,光莹晶明,每与宴狎,鉴中诸影妖媚百出。又于阳春书院叠石成山,掘地数十亩为大池,夏时芰荷芬馥。濠与诸妃尽日宴乐,宫娥靓妆绡衣,浮小画艇,歌采莲曲,沿池荡漾,时摘花果,进以侑酒。翠妃尝咏梅花云:‘绣针剌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甚为濠所赏。后事败,翠妃为一知县掠去,又有趣妃为舒国裳芬所得。”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 - 中央研究院.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4).
- ^ 明·舒琛等,《梓溪文鈔》(傳):“修撰舒先生,名芬,字國裳,江西南昌進賢人也。其先世居浙之東陽,元大德初,有名文英者始徙進賢之梓溪,載傳至溥震,溥震生庭式,庭式生法,皆積德累行世,雖未顯識者,已知其後必有達人,法娶聶生先生。”
- ^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79):“舒芬,字國裳,進賢人。年十二,獻《馴雁賦》於知府祝瀚,遂知名。正德十二年舉進士第一,授修撰。時武宗數微行,畋遊無度。其明年,孝貞皇后崩甫逾月,欲幸宣府。托言往視山陵,罷沿道兵衛。芬上言:「陛下三年之內當深居不出,雖釋服之後,固儼然煢疚也。且自古萬乘之重,非奔竄逃匿,未有不嚴侍衛者。又等威莫大於車服,以天子之尊下同庶人,舍大輅袞冕而羸車褻服是禦,非所以辨上下、定禮儀。」不聽。又明年三月,帝議南巡。時寧王宸濠久蓄異謀,與近幸相結,人情惶懼。言官伏闕諫,忤旨被責讓。芬憂之,與吏部員外郎夏良勝、禮部主事萬潮、庶吉士汪應軫要諸曹連章入諫,眾許諾。”
- ^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79):“世宗即位,召復故官。嘉靖三年春,昭聖太后壽旦,詔免諸命婦朝賀。芬言:「前者興國太后令旦,命婦朝賀如儀。今遇皇太后壽節,忽行傳免,恐失輕重之宜。乞收成命,以彰聖孝。」帝怒,奪俸三月。時帝欲尊崇本生,芬偕其僚連章極諫。及張璁、桂萼、方獻夫驟擢學士,芬及同官楊維聰、編修王思羞與同列,拜疏乞罷。未幾,復偕同官楊慎等伏左順門哭爭。帝怒,下獄廷杖,奪俸如初。旋遭母喪歸,卒於家,年四十四。世稱「忠孝狀元」。芬豐神玉立,負氣峻厲,端居竟日無倦容,夜則計過自訟。以倡明絕學為己任。其學貫串諸經,兼通天文律歷,而尤精於《周禮》。嘗曰:「《周禮》視《儀禮》、《禮記》,猶蜀之視吳、魏也。賈氏謂《儀禮》為本,《周禮》為末,妄矣。朱子不加是正,何也?」疾革,其子請所言,惟以未及表章《周禮》為恨。萬曆中,追謚文節。先是,修撰羅倫以諫謫福建提舉,逾六十年而芬繼之。與倫同鄉同官,所謫地與官又同,福建士大夫遂祀芬配倫云。”
- ^ 《全閩詩話》:江西舒修撰芬孝亷時,詣祠謁夢,五宿無有,題壁間去。曰:「千里尋真意自虔,五宵無夢見無緣。神仙不識人間事,歸去揮毫作狀元。」至莒溪,假寐中,夢一叟酬之曰:「千里尋真未作虔,五宵無夢豈無緣。神仙不泄人間事,歸去揮毫作狀元。」《闽书》